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它美起来、活起来
2023-09-20 14:49:1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1. 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4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我国逐步摸清了文化遗产资源的“家底”,长城、大运河、黄河和长江等线性文化遗产跨区域、跨部门的保护协同推进,数以万计的馆藏珍贵文物、重要的出土文物得到抢救性修复。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2023北京文化论坛召开期间,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庞大的文化遗产体系,保护文物不是政府的“专利”,更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民众需要共同努力的事业。

截至2023年,全球范围内有39项世界“双遗产”(即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中国占4项,分别是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泰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于1987年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过去,文物保护的是文化要素,从泰山开始,自然要素被纳入文化遗产的范畴;过去,文物保护是把文物框起来供观赏用,现在越来越多地把文化遗产融入生产生活中,让文化遗产成为可以随社会发展留存的鲜活的文化形态,也可称这种方式为‘活态’保护文化遗产,这是助力文化遗产长久留存的方式之一。”

谈及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单霁翔说:在过去,我们把保护文物的目光更多是放在辉煌的宫殿、寺庙及历史纪念性建筑等,而现在逐渐扩大至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等,虽然传统民居建筑没有宫殿气势恢宏,但这些建筑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生活的轨迹,每一条轨迹对于后代认识、了解历史都是不可或缺的。

“当下,保护文物不是最终目的,应强调利用好文物,但要避免文物被不合理利用,要让它美起来、活起来。”单霁翔认为,保护文物不是政府、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享用权。

记者:陈姝延

视频:杜晓航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