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根流失石柱文物回归圆明园,展现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本报记者 张影
漂泊百年,7根石柱文物重回祖国怀抱,这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回归圆明园。近日,圆明园石柱回归展在北京圆明园博物馆开幕,7根石柱文物将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最上楼长期展出。7根石柱文物原本矗立在哪里?因何流失海外?各界如何携手,历经10年促成文物回归?
溯源:原为圆明园建筑构件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此次回归的7根石柱文物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厘米至92厘米,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这些石柱文物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专家认为,7根石柱文物原系圆明园建筑构件,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圆明园西洋楼建筑以木质梁柱为基础,通过用砖砌筑内墙、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方法建造。其建筑主体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常在建筑上设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使用,同时还具有装饰的作用。两侧没有雕花的石柱应为建筑上的联排装饰物,两侧饰有花瓶或花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平台栏杆部分,花瓶的样式则是配合栏杆形制雕刻而成。
目前,在圆明园天心水面石质文物展示区、残雕沉思石质文物展示区等,均展示着造型丰富、纹饰多样的圆明园石柱文物。这7根回归的石柱文物整体造型统一而细节有别,对比来看,其纹饰、形制与圆明园现存部分石柱文物的纹饰、形制十分相似。
流失:辗转飘零历百年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等皇家园囿大肆劫掠。圆明园的建筑构件、山石碑刻等被掠夺,出现在流通市场上。在中国生活、工作的挪威人约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