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建筑学院成功举办《国际城市规划》期刊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哈工大(深圳)站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特别邀请到《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编辑部、学院执行院长宋聚生教授、副院长戴冬晖副教授、来自兄弟高校及设计院的教师与规划师、以及学院教师与博士生代表一起展开此次的交流会。院长助理刘堃副教授主持了本次交流会。
第一议程
宋聚生院长首先向参会的各位编辑部老师,兄弟单位教师、规划师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宋院长简要的介绍了当下哈工大建筑与规划学科在深圳的办学阶段,并表达了对本次交流帮助提升青年教师与学者扩大学科视野、提升科研水平与执业能力的期许。
第二议程
交流会的第二项议程由副院长戴冬晖副教授向在场的各位来宾介绍了哈工大(深圳)建筑与规划学科的办学情况。戴老师从办学格局、校区发展历程、科研团队、培养体系等方向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并格外强调了学院教师的多元化、国际化的背景。最后,提出学院未来以传承哈工大传统,创新的深圳精神以及开放的办学格局作为目标,希望与更多的期刊,高校及设计院保持紧密的交流,搭接深度的合作。
第三议程
《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编辑部也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关于UPI必须知道的二三事“。首先,由编辑部主任张祎娴老师介绍了本次系列活动的目的,希望以交流会的形式,形成一个独特灵活的学术平台,促进高校与期刊、企业与期刊之间的高效合作,并对期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接下来,由编辑高淑敏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国际城市规划》的期刊历史与稿件定位。经过40余年的发展,期刊以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更有深度和系统地构筑一个中国与国际城市规划交流的平台,促进探讨规划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全面解读国际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当前,期刊稿件定位的两个核心是国际视野和对学科、行业发展或前沿学术问题有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的学术性目标。副编审王枫老师对杂志的投稿流程与杂志专辑进行了介绍。就投稿的整个过程到其中的一些小细节、期刊中专辑/专刊/主题的不同形式、以及从编辑视角的文章经验,王枫老师都为在场师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副编审许玫老师从英文编审的角度,就论文的标题,关键词与摘要三个部分的写作注意事项进行了分享。最后,公众号编辑顾春雪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国际城市规划“公众号,分享了适合师生投稿的相关栏目,并鼓励大家以多写,勤写的方式,不断精进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
第四议程
随后,本次交流会进入自由交流讨论的环节,各位与会的一线规划师与青年教师们与《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的老师们交流了各自在期刊的投稿经历,以及对期刊发展的建议: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郭磊贤博士以读者,作者和审稿人的三重身份,肯定了《国际城市规划》对于学者学术发表,知识传播,学术交流的重要支持作用。向期刊提出了更多的关注不同文化背景城市中产生的活动与行为,与欠发达国家学者的合作交流以及对于在国内访学的海外学者的交流等建议。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刘泉副总规划师认为这类产学研交流是推动规划行业创新的瓶颈期的发展动力。刘总根据一线的实践经验,提出更多年轻人更愿意将新知识转化到展示速度更快,形式更自由的公众号中,而不是学术期刊的问题,并提出从公众号文章到期刊约稿的渠道的思考。同时,也提出《国际城市规划》期刊未来成为国内城市规划经验向外输出的畅想。
深圳大学邵逸文老师提出期刊论文应在一流的实践基础上建设更全面的方法,技术与理论。北京大学徐畅老师指出在审稿过程中,对于国外政策性资料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应该建立更健全的审稿模式,避免阐释知识的误导。哈工大深圳张婧远老师提出期刊论文发表后上传音频可以以短视频或有声读物等形式进行推送,以多样的渠道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与传播度的建议。深圳大学甘欣悦老师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毛玮丰副总规划师提出了关于发表周期,国外经验和实践案例与国内情况结合借鉴应注意的问题;哈工大深圳刘堃老师与编辑部老师讨论了未来1-2年期刊重点的选题内容的问题。哈工大深圳张天尧老师与深圳大学严雅琦老师就加入公众号投稿的渠道,以及公众号选题的建议进行了交流。
活动总结
本次《国际城市规划》期刊进校园活动,与会者畅所欲言,就学科关心、行业热点、期刊聚焦、学院急需、教师所长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分享了彼此的期刊发展方向、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心得体会,促进了学术交流,拓展了思路,为未来的城市规划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活动最后,与会编辑部、教师、规划师与博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