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敦煌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诗词分享活动在市图书馆举行
2024-07-10 15:05:1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7月7日上午,由敦煌市文联、敦煌市图书馆、敦煌市诗词楹联学会、敦煌市作家协会、青海油田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2024年敦煌市读写分享(第八期):敦煌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分享活动在市图书馆书吧举行。来自敦煌、青海等30余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学会理事赵明(名誉会长)、刘志英(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一一(副秘书长)、詹建荣(副秘书长)、曹姿红(理事)、李彦红(理事)分别进行了诗词创作分享。
 
  附:分享内容
 
  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诗词创作心得
 
  赵明
 
  诗为心声,诗以言志。千百年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大量人生哲理,滋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化里,没有哪一种文学题材能像诗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下面,我从三方面来交流诗词创作的心路历程。
 
  一、萌发诗词写作的欲望
 
  1990年酒泉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黄渠乡清水小学任教。5个年级6名老师,从早读到下午放学,基本堂堂在上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什么课都教,然后加班批阅完作业,就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我骑上车子,串联邻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家说着朦胧诗派诗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的诗句,去转渠口、郭家堡等学校,找同学、朋友,弹琴、唱歌、跳舞,并与爱好诗歌的老师聊《阳关》、写小诗。
 
  1993年考入酒泉教育学院中文班进修,担任班长,有幸和妥清德、方健荣、王化理等当时在酒泉小有名气的诗人同班学习。我们策划成立了西部诗社,我任秘书长,并创办了《祁连山》校报,面向市内外约稿,引起兄弟院校及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学院因此获得了好几个荣誉,带动了一批爱好文学、写作诗歌的学员。我的小诗《戈壁风景》也在《阳关》杂志上发表。
 
  1995年教院毕业回黄渠中学任教,创办《七色光》油印文学小报,登载学生的好作文和小诗歌。逢年过节,自己仿古诗写几句押韵的话,给老师、同学送祝福,大家回应我的祝福很特别、有味道。当时,只觉得写得祝福字少、简练、有意思,自己比较喜欢这种表达方式。直到加入诗词学会,我才真正学习认识到古诗词的奥妙和魅力,并后悔自己学的迟了,之前教古诗文时若掌握这些知识,我一定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诗词,并学习创作诗词的。
 
  二、敬畏诗词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世界有四大古代文明,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但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唯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类型。古诗词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格外尊重和珍视。
 
  敦煌遗书中有一首民间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用六种不可能发生自然现象作比喻,表达了忠诚坚贞的爱情!这样的海誓山盟更真切、更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中华诗词,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使我充满了对古诗词这一文化遗产的敬畏,也让我认识到传承发展诗词文化的重要责任。
 
  敬畏诗词,就要传承发展诗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文化需要尊重,来不得半点虚假。传承诗词文化时关键要做好守正,就是领悟诗词文化的根和源,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把握和守住诗词创作的原则规矩,弄懂和遵循诗词创作的格律要求。诗词格律是诗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融合,是古人在漫长实践过程中摸索形成的诗词创作经验和方法,我们直接拿来使用就行,这是传承的源泉和根本。如果丢掉了这个本,不按格律规范去写作诗词,就像练习书法,不去临帖,不去掌握写字的根本法度,舍本求末,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自己再怎么用功和努力,也入不了书法的门。所以,要高度重视绝句、律诗、词、曲的平仄规范和韵脚要求,不能凭个人的认识和喜好,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失去了规矩和章法,最终会迷失自己、上不了层次、走不远。同时,用韵时提倡以《平水韵》为准,因为《平水韵》更接近古汉语,有利于我们学习和探究灿烂的汉字语言文化,并和古人产生同频共振,更有效地了解掌握古诗词的精髓。不能今天使用平水韵,明天使用词林正韵,后天又使用中华新韵,依据的规矩多了,反而没了规矩。当然,传承时还要创新,因为创新是延续文化生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要结合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在诗词内容上进行丰富和发展,等到某一天,我们完全掌握和达到一定水平了,写短诗还是写长诗,写七绝还是写九律,然后从形式上再进行创新。
 
  三、探索诗词创作的技巧
 
  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和技巧。谈诗词创作技巧,我是在班门弄斧,现就诗词创作过程中的个人一些收获,向大家做个交流。一是力求通俗易懂。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白话文,文言文已相去甚远,写得过于文言,多数人看不懂,也不愿意读,这就失去了诗词创作的意义。所以,诗句中我一般不用难写、难认的字词。另一反面,因我个人文化积累不够,诗词中很重要的内容--典故的运用很少。当然,诗是凝练的语言,不能简单平铺景物和事件,还要有意境和思想,这是写诗的目的。如《阳关雪》“漫舞琼花笛作陪,多情何必惹红梅。生来都是阳关客,待饮春风九万杯。”给雪赋予思想,映衬阳关情融四海的胸怀。二是把握语言节奏。节奏构成诗的内神和外形,它是诗歌的生命。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要注意语言节奏。如《解忧公主》“别去红妆泪,归来白发人。东风轻拂面,一任洗芳尘。”前两句节奏是2/2/1,后两句节奏是2/1/2,有了节奏变化,就像平静的湖面起了波澜,有了顿挫的美感。当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四句全是2/2/1节奏,诗歌的意境和格调太宏大、太高远了,节奏在这儿可忽略。三是注意韵脚韵律。就是韵脚押韵的字,虽然都是平声字,但有阴平阳平之分,一首诗用韵时尽量有点变化。如《致秦川》“春风不解少年愁,梦绕敦煌始未休。万丈红尘任他去,大河独自向西流。”愁、休、流三个韵脚字,分别是阳平、阴平、阳平,若全用一个声调的字,读起来韵律感就不明显了。古人写诗比较注意这一点,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韵脚字间、还、山,分别是阴平、阳平、阴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韵脚字尘、新、人,分别是阳平、阴平、阳平;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韵脚字新、人,分别是阴平和阳平。有人说,不对吧,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韵脚字间、山、关,全是阴平,这首诗没毛病啊。是的,这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就像前边提到的王之涣《登鹳雀楼》一样,诗的意境和气势绝对一流,这是写诗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机械地为了节奏和韵律,断章取义,生搬硬套,从而破坏诗歌的整体意境表达。四是做好诗词检测。对联、诗词草稿完成后,自己要认真检查、反复诵读,看平仄格律上对不对,看有没有诗的感觉和味道;还可借助诗词吾爱、搜韵等网页软件,帮助进行检测;或者发给会长、副会长等,让把把关,没问题了再发。每周一联、一诗的作业,在跟帖和发出前,要反复检查核对,不要在重字、平仄上犯低级错误。一方面,这是对自己负责;一方面,这也是对诗词、楹联收集和编辑人员的尊重。
 
  访阿克塞苏干湖(四首)
 
  刘志英
 
  大小苏干湖
 
  传闻草甸两仙姝,不见情郎化作湖。
 
  雪浪至今吟旧事,往来群鸟更长吁。
 
  咏哈萨克英雄阿尔金
 
  ——阿尔金山传说
 
  数天鏖战斩魔头,化作崇山壮志酬。
 
  从此草原无血刃,牧民起舞管弦悠。
 
  海子草原印象
 
  长路蜿蜒寻秘境,高原初探满身凉。
 
  茵茵水草连山野,牛马高歌百鸟翔。
 
  小苏干湖
 
  牧人水畔两三家,篱落疏疏映野花。
 
  忽有黄牛一声啸,惊飞白鹭逐红霞。
 
  《小苏干湖》组诗创作感悟
 
  一、《苏干湖》组诗创作源于悲壮的爱情神话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富饶而美丽的海子草原上来了一个专吃牧民牛羊的魔鬼。魔鬼下令,每家牧民每天要进贡一只羊、一头牛和一匹马供自己吃。如有哪家不从,魔鬼就会将他的牛羊、马匹全部吃光。魔鬼的暴行激起了一个名叫阿尔金的勇敢青年的愤怒,这个青年决心杀死魔鬼为草原除害。在众多亲友的资助下,阿尔金跋涉万水千山,求来了龙泉宝剑准备与魔鬼一决生死。
 
  阿尔金与魔鬼决斗前夜,名叫苏、干的两姐妹分别向阿尔金表露了爱慕之情,两人都表示要等阿尔金胜利而归来后与他完婚。阿尔金与魔鬼的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大战中阿尔金将魔鬼的四肢砍下,变成了现在阿尔金山下的几个白土山,最后阿尔金将龙泉剑剌入了魔鬼的心脏,魔鬼被杀死了,但当阿尔金将龙泉剑从魔鬼的心脏拔出时,魔鬼又活过来,为了彻底铲草原上的害人精,阿尔金再次把宝剑剌入魔鬼的心脏,并化做一座大山将魔鬼压在身下,这座大山就是现在的阿尔金山。
 
  魔鬼被杀死后,苏干姐妹俩苦苦等待阿尔金山归来,日日思念也没有盼来情郎。姐姐知道阿尔金回不来了,所以常常流泪,泪水便化成了大苏干湖。由于大苏干湖是泪水化成的,所以湖水是咸水。而妹妹一心想着阿尔金会回来和自己完婚,心中充满了甜蜜的希望,后来妹妹就化成了小苏干湖,湖水是甜的。
 
  今天,当游人到阿克塞旅游时,阿尔金山依然屹立在海子草原上,像一个守护神一样守护着海子草原,而大、小苏干湖镶嵌在海子草原上,似乎在向游人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由于多次听朋友提起美丽的苏干湖,内心便产生了创作欲望。
 
  二、《苏干湖》组诗创作缘于一次采风活动。
 
  2023年7月13日,缘于一个巧合,我终于和陈会长等人来到了美丽的苏干湖。苏干湖湖水的清澈、飞鸟的歌声、牛马的悠闲、花朵的鲜艳……这些景物令我欣喜,令我陶醉,也令我遐想。返回敦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便创作了四首有关苏干湖的诗歌。
 
  《大小苏干湖》表达了苏、干两姐妹对爱情的忠贞并通过“群鸟更长吁”抒发了人们对他们赞叹和同情。
 
  《咏哈萨克英雄阿尔金——阿尔金山传说》通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赞美了哈萨克青年阿尔金心系牧民、不畏强暴、顽强战斗、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阿尔金消灭妖魔后牧民的幸福生活。
 
  《海子草原印象》写了自己初到草原的感受和对草原的喜爱、赞美。
 
  三、重点分析《小苏干湖》的特色
 
  小苏干湖
 
  牧人水畔两三家,篱落疏疏映野花。
 
  忽有黄牛一声啸,惊飞白鹭逐红霞。
 
  在这组诗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小苏干湖》。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意象丰富,画面层次感强。在短短的四句话里出现了水畔、人家、篱笆、野花、黄牛、白鹭、红霞等意象,并通过这些意向的组合,表现出了小苏干湖明丽、纯洁、宁静的特点。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四个画面不断叠加,使画面出现了层次感。这层次感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丰富多彩的。如水的碧绿、牛的金黄、白鹭的洁白、流云的绯红……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颜色,画面才有了层次感,也才能把苏干湖的美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苏干湖的宁静与灵动。
 
  “牧人水畔两三家,篱落疏疏映野花”这两句写静景,而“忽有黄牛一声啸,惊飞白鹭逐红霞”写的是动景。动静结合,衬托出了苏干湖的宁静与灵动。
 
  苏东坡曾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创作难免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四句话四个画面,句句写景,而作者对苏干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融入了其中。
 
  王一一诗词创作心得分享
 
  各位诗友,大家好!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深感荣幸!有谈的不妥之处敬请大家直言不讳指出来,本人一定感激不尽。
 
  一、我和大家谈谈我的一首五绝《渥洼池》和一首七绝《反弹琵琶》。
 
  渥洼池
 
  翠柳抚余晖,云间天马飞。
 
  今来寻旧影,一醉恐难归。
 
  这首诗是咱们学会,2022年在南湖搞活动之后写的。我现在还记得,三十年前年,我曾经带着我的第一届学生,在渥洼池小石桥边的柳树下,合影留念。那个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坝上,有水的风景,而是在柳树下的草坡上,一切都记忆犹新。对这个地方似乎有一种不可言表的情结。
 
  学会采风那天,也是一样,黄昏时分,还是在渥洼池的小桥边留了影,记得和诗友们聊了渥洼池故事。晚上创作了这首五绝。了解了渥洼池的来历与天马传说紧密相关。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渥洼池是“天马的故乡”,这一名称和地位,源于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事件。当时,一位名叫暴利长的人,在敦煌屯田时捕捉到一匹野马,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这是太乙神,赐予的宝马,因此命名为“太乙天马”,并作歌赞颂。从此,渥洼池与“天马”一同闻名。
 
  此外,渥洼池的名称也来源于其地理特征,因其水质清澈而被命名为“渥洼”。据传说,这个地方原本是一片荒芜的沙漠,后来因一场大雨汇聚成湖泊,形成了绿洲,人们因此称其为“渥美之泽”,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名称。
 
  诗意分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充满想象力的自然景象,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翠柳抚余晖,云间天马飞"这两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夕阳下翠绿的柳枝轻轻摇曳,以及天空中仿佛有天马在云间飞翔的壮丽景象。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广阔。
 
  "今来寻旧影,一醉恐难归"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和感受。诗人提到自己今天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过去的影子,而面对眼前的美景和美好的回忆,她甚至担心自己会沉醉其中,难以离去。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表达了她对眼前的美景所产生的不舍和留恋。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融入诗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带着些许忧伤的氛围,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藏的情感和思绪。
 
  二、《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
 
  碧宇冰轮藕叶清,华灯惹得客难行。
 
  杨花柳影飞天舞,且伴瑶池鼓瑟声。
 
  这首七绝是2021年的五月,有一天晚上从风情线散步回家,经过盘旋路,灯光下反弹琵琶显得格外的动人,我不由得驻步观赏,有一对互相拍照的情侣,映入我眼帘,他们看见我停了下来,就对我说,能不能帮我们拍一张合影?我很乐意的给他们拍了几张,就在此时此刻,就在取景拍摄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么多年了,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的观赏过反弹琵琶,这座我们敦煌城的城标,在月光下的反弹琵琶竟然是如此的迷人。
 
  回到家里,我有了一种创作的欲望,我了解到《反弹琵琶》是敦煌绘画中艺术表现手法最具特点的画面。代表了敦煌艺术的最高绘画水准。其绘画色彩和舞蹈动作明显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是盛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友好见证。反弹琵琶这一形象,原出自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中的一部分。壁画描摹了伎乐天伴随着仙乐举足旋身、翩翩起舞的佛国场景,舞蹈之时,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饶有清韵。突然,她一举足、一顿地,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于是,整个天国为之惊羡不已,时间仿佛不再流逝,万物俱静,美在瞬间凝固。反弹琵琶飞天是敦煌壁画中艺术表现手法最具特点的画面,也代表了敦煌壁画较高的艺术水准。
 
  诗意分享:
 
  夜幕降临,冰轮高挂,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莲花灯围绕在反弹琵琶的周围,藕叶淡淡清香,在温柔的灯光里,招惹的游客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初春的夜晚,杨花柳枝在仙境一般的瑶池琴瑟声中伴随着飞天的长袖,翩翩起舞。让此时此刻有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独特感受,也有对生命、时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为了这次活动我重新读了自己的作品,其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会及时发现并纠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给大家朗诵两首千古绝唱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谢谢大家!
 
  2024.06
 
  詹建荣诗词创作心得分享
 
  以诗情滋养心灵
 
  ——诗词创作心得
 
  尊敬的陈会长、学会的各位同仁、诗友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有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个人在诗词方面的成长心得,借曹老师的话说“我也是诚惶诚恐。”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想法和认识,恳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批评指正。
 
  生活中,有人爱看剧、有人爱听戏、有人爱美食、也有人爱读诗;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也有人喜欢写诗……这些爱好是人们向外延展兼容、向内探索表达的出口;是与自然亲近,与社会共生,与自我和解的方式。饭可以强壮身体,诗可以涵养心灵,我喜欢读诗、写诗。所以,今天的分享我想从“读诗、品诗、写诗”三个方面来说。
 
  一、读诗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正因如此,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能够被共情、被触动、被震撼,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生命力。
 
  1.读家国情怀
 
  中华上下五千年,虽王朝几经变更,然历史兴盛不衰,中华文化不曾中断,家国情怀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正是因为家国情怀,屈原登大山而慨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颠沛流离,却不减忧国忧民之风骨;正是因为家国情怀,岑参从军“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因为家国情怀,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心志至老不衰,弥留之际仍不忘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正是因为家国情怀,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奋笔痛书“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正是因为家国情怀,更有了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之叹;正是因为家国情怀,林则徐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虎门销烟之壮举被历史所铭记;正是因为家国情怀,有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阙台凝望;有了杨继盛“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的慷慨就义;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狱中题诗;也正是因为家国情怀,有了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才伟略,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胜利,有了“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有了今天。
 
  值此盛世,当不忘先贤,不忘国士,饮水思源,心怀崇敬。
 
  2.读凌云之志
 
  从诗词中我们认识了与月对酌,与山相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浪漫潇洒的诗仙李白;
 
  从诗词中我们可以盘点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旅途,察觉他毕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义的基础上了解到这位“诗圣”是温暖人间的存在!
 
  从诗词中我们悄然感受“诗佛”王维笔下极富神韵的山水景物,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仿佛能够触摸到他笔下那极有画意,既色彩映衬鲜明、又动静结合的景与物、人与声。听,“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看,“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在他的字里行间变化。
 
  从诗词中我们认识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怀揣报国之志的李贺;还认识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的一代名臣范仲淹;也认识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认识了“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认识了“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国为民的于谦;认识了“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的惟愿推翻帝制、振兴中华的徐锡麟;“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的董必武,“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顾炎武……
 
  3.读乡野意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
 
  读儿女情长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晏殊;“层进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
 
  4.读家长里短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范成大;“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
 
  5.读世事无常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
 
  二、品诗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音声之美,对应感性的能力。我对古典诗词的“音声之美”的理解是:古诗的音韵之美和音律之美,即,平仄的节奏和押韵。关于这一点,多读可能会逐渐积累语感,我们的陈会长、冉会长经常在交流群向大家普及这方面的知识,陈会长还曾邀请他的好朋友---武汉大学的刘超教授和学会的冉会长开了专题讲座,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积累,还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系统性,不敢班门弄斧。
 
  第二是意境之美,对应审美的观念。根据理论的说法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我为了让我自己理解,明白意境之美在哪发挥,我把意境之美粗糙地理解为“选材”和“表达”,“选材”也就是内容和形式,“表达”也就是情感和意志。我这样的理解纯粹是为了方便我自己。关于意境之美,我们陈会长、冉会长也是经常在交流群有答疑解惑和点拨,包括赵明校长也就相关主题开过专题讲座。我个人在这些学习、交流过程中真正是受益多多。
 
  第三是品格之美,对应道德的境界。读诗读到最后是读人,会引发读者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的我们传承中国古典诗词,不仅仅是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敦品励行。
 
  例如我读北宋文坛领袖苏轼的生平传记和诗作,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少年得志,在经历乌台诗案后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的进退豁达,在仕途受挫、生活困窘时秉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宠辱不惊、无往而不可的处事态度。
 
  终究“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笑对生活。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与他而言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令人叹服,值得学习。
 
  三、写诗
 
  1.破阵子·锁阳城
 
  ◎詹建荣
 
  野水浮云冷月。平沙落雁孤鹰。一点斜星垂漫道,苦峪参差古柳青。飖风抚玉筝。千里鸿都传信。男儿热血西征。但令羌戎清野溃,百战将军秣马腾。绝裾踏远程。
 
  这首词是几年前诗词学会一起去瓜州锁阳城采风的时候写的,看到被风沙侵蚀的夯土城墙,听着关于它的久远的故事,联想到千年以前的戍边将士的生活所写。联想居多。
 
  2.减字木兰花·落雪听禅
 
  ◎詹建荣
 
  飞花丽影。玉骨仙姿犹自醒。翩若轻翎。遁入凡尘香满庭。
 
  雷音暮鼓。素裹银装风细语。剑胆琴心。落雪听禅问梵音!
 
  这首减字木兰花是有一年冬天,时逢敦煌大雪,我到雷音寺扫雪写的。印象非常深刻,当时雪还没停,雪花纷纷扬扬,放眼望去雷音寺的地面、台阶、栏杆、树、屋顶一片银装素裹,步入寺门隐约能听到音响里传出的诵经声,没有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和泥泞湿滑,白茫茫一片很干净,也很静,静到仿佛可以听到雪落的声音,静到能很好感受自己内心的声音。这首词用了白描的手法写景,融入了自我感受。
 
  3.山花子·登华山苍龙岭
 
  ◎詹建荣
 
  历井扪参入险峰,五千仞岳卧苍龙。幽涧尽生烟霞色,共长空。紫殿陈书除弊事,浮云吹雪问东风。狂笑一声天地外,且从容。
 
  这是21年外出旅游,途经西安去等华山,感觉华山与之前去过的庐山是迥然不同的风格,被华山的气势险峻所震撼有感而发。这里“紫殿陈书除弊事”用了典故,典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韩愈在西安蓝田关所做,表现了刚正不阿、老而弥坚的气概。登高望远,又想到先贤之通达,自己也就狂笑了一声。这一笑得到了冉会长的点化,原话是“笑得好!”
 
  4.十六字令·秋韵敦煌之月牙泉
 
  ◎詹建荣
 
  秋,胡叶纷纷入北流。鸣山静,碧水照高丘。
 
  秋,帘卷西风暑气收。夫妻柳,合卺梦不休。
 
  秋,瘦月长空雁难留。药王殿,几度滟阳湫。
 
  秋,云阔天高沙入绸。芦花荡,漾絮影成鸥。
 
  秋,塞上驼铃啭玉旒。飞天舞,依旧笑回眸。
 
  这组词也是参加学会活动“秋韵敦煌”时所写,那次采风去的是月牙泉,多美的地方,细腻如绸的五彩沙、沙山环抱的月泉、碧水倒影的芦苇、余晖下的驼队、风姿绰约的夫妻柳……静态的、动态的都美的像一幅幅油画,所以用了组诗的形式,以排比的手法表现。
 
  5.参观阳关军事博物馆寄霍将军
 
  ◎詹建荣
 
  铁甲玄衣烈马奇,搴旗取将正当时。
 
  少年鏊战八千里,一剑雄心百万师。
 
  2023年10月敦煌诗词楹联学会一年一度的“秋韵敦煌”采风活动如期而至,诗友们一起去阳关,参观了阳关军事博物馆,阳关烽燧屹立,金戈铁甲威严,遥想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汉武帝分徙匈奴降众于边塞之外,又在其故地先后设立河西四郡,由此沟通了自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少年名将封狼居胥,何其威仪。
 
  6.沙洲除夕
 
  ◎詹建荣
 
  春临塞上退冬寒。蕊信至,朔飔闲。一城锣鼓闹风烟。夜阑斓,一岁圆。稚童嬉戏在庭前。汉武御,尽开坛。五魁八马满宵筵,庆余年,别旧年。
 
  这首词写于年前除夕,上阙写景铺垫,下阕叙事抒情。把我所看到的最具敦煌特点的“喝酒、猜拳”写进来,合常理、接地气。
 
  7.悬泉置叹细君
 
  ◎詹建荣
 
  乌孙帐下月孤冷,切叹流年夜抚琴。
 
  残梦依稀惊坐起,伤时伤事更伤心。
 
  几年前我曾骑马在新疆那拉提草原缓缓而行,之所以缓行是因为不会骑马,那时听导游说到和亲公主的故事,只觉公主幸福,每天都能看到天高云淡、草原广阔、牛羊成群。就在前不久我们又去悬泉置采风,重温细君公主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地途径悬泉置远嫁乌孙的过往,在读她那首《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诗如泣诉,斯人已去,惆怅犹在。也许在无数个辗转难免的夜晚,她孤独地在月下弹着琵琶,或者又会在梦中惊醒,伤感自己他乡他想飘零。最后一句用典。
 
  8.悬泉置怀古
 
  ◎詹建荣
 
  风沙千古问浮沉,驿外残垣深处寻。
 
  简牍遗篇惊岁月,悬泉脉脉断肠吟。
 
  这首七绝也是前不久诗词楹联学会去悬泉置采风时所写,我想表达的是:光阴流转,世事变迁,也许古人们也心有不甘,不愿沉寂在风沙之下,于是终于让我们在千年后发现简牍文字以示后人,让悬泉之水如泣如诉地吟唱着千年的过往……
 
  以上分享或许还不够成熟,点滴经验成长所得,借此机会我想向敦煌市诗词楹联学会、向陈会长、冉会长、鲁会长、刘志英秘书长表达我真挚的谢意,感谢敦煌市诗词楹联学会这个大集体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创作的平台,感谢陈会长、冉会长在诗词知识学习、创作中给予的悉心指导,感谢鲁会长、刘志英秘书为学会工作的默默付出,感谢赵明校长对学会的支持,感谢学会同仁们的互学互助…….
 
  也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2024年7月6日
 
  曹姿红诗词创作心得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今天以分享自己创作心得的身份坐在这里,真是有些诚惶诚恐感觉,前几天接到刘老师电话,说让我就格律诗词写作做个简单地分享,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因为在格律诗词创作方面,我还仅仅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或者说只是一个刚刚被启蒙的初学者而已。最后是在刘老师的再三鼓励下,我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做为初学者,只能把自己在诗词创作方面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尤其是这方面的行家们批评指正。
 
  说起我的格律诗词创作,还是源于一种偶然的机缘巧合,因为在2017年之前,我对格律诗词只是喜欢读,喜欢鉴赏。喜欢积累一些名家名篇里的名句,尤其是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那些能触动我内心的诗句,富含哲理的诗句,我喜欢抄一抄,背一背,想方设法积累一下。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创作格律诗词。
 
  我还记清楚地记得在2017年诗词学会成立之前,诗词协会的陈竹松会长、冉铁会长在敦煌二中举行了格律诗词培训。那是我第一次重温了什么是平仄,什么是诗词楹联中的对仗。诗词学会成立之后,学会又组织了多次培训,我才又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平水韵,什么是词林正韵,对以前学生时段所学的懵懂之处,有了新的清晰地认知。不管怎么说,我喜欢诗词,但对创作格律诗词,我不擅长,不懂其中的章法要领,也根本谈不上喜欢,只是出于好奇,是因为孩子不在身边,选择了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但是,没有想到诗词学会这个团队特别有凝聚力,几个会长和理事对我们这些喜欢文学的爱好者非常的热情,给予了及时的引导和耐心细致地讲解。
 
  听学会的老师说,学习对对联是学习格律诗词的基础,我就从对对联开始,做起了学会学习对联和诗词写作的小学生。当时诗词学会学习对联的氛围很好,每周都有对联作业,还有老师负责点评和指正,久而久之,对平仄对仗有了一些把握,才渐渐开始了绝句和一些小词牌的写作,也是因为学会的会长、老师都非常热心,尤其是陈竹松会长和冉铁会长,他们在这方面造诣很深,都属于格律诗词创作的领军人物,是他们牺牲休息时间,不厌其烦,经常给我指点迷经,一点一点帮助我学会平仄对仗,学会立意、布局,学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想法,用格律诗词的形式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有了他们不遗余力地传授,有了他们和我一起探讨,一起交流,才让我在格律诗词学习和写作方面得到了非常快地成长和提升,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我自己的写作格律诗词的方法。我知道我的方法很笨,很不成熟,但既然是交流分享,我就诚实地说说我这个门外汉的实际做法,谈一些可能对才开始想要步入格律诗词写作队伍的爱好者们,有些许帮助的具体做法。
 
  一、多赏读
 
  无论什么时候,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写格律诗词,也要多多品读鉴赏名家经典,汲取诗文大家的精华养分。品鉴赏读的时候,还要有蜜蜂采百花蜜的精神,要博采众长。比如王维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李白以浪漫豪迈、丰富的想象而让人叹服;杜甫的诗则格律严谨,反映现实生活,多以忧国忧民为主题;苏轼的诗词则是对自然风光和社会人生地深入思考。除了这些诗人,我还喜欢读欧阳修读晏几道读晏殊读李煜读李清照,读秦观读纳兰性德,虽然读完就忘记了,但读得过程的确是一种美妙地享受。读得多了,对自己写格律诗词的帮助就会慢慢显露出来。当然,这方面我还做得远远不够,还需要向大家学习。
 
  二、守规矩。
 
  既然是格律诗词,就要严格遵循格律要求去完成写作,首先要确定写作类别,获取正规的格律词牌,这是完成格律诗词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守正方能创新。
 
  写作前需要想清楚是绝句、律诗,还是要填个什么词牌。选定以后就可以通过正规网站或书籍获取正确的格律平仄,把它粘贴到手机备忘录,为写作做好准备。因为我记性不好,词牌格律记不住,就只能用这个笨办法了。以七绝为例,有四种格式,首句平起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我一般都是想好其中的一句,然后决定用哪一种形式,再完全按照所选体式的格律要求去构思,去捕捉灵感。
 
  三、有思想。
 
  有思想,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让自己的诗词作品充满正能量,确定写作内容和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任何文体都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格律诗词也不例外。
 
  比如,今年端午节我们到悬泉置采风,又一次品赏了《细君公主歌》,一个远离家乡亲人,文弱无助的汉代女子形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对她的怜惜之情如涓涓流水,从心底流出。
 
  《细君公主歌》又名《悲愁歌》是这样写的: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zhan)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诗直白明了地诉说了她自己远嫁乌孙后的生活情况。
 
  细君公主寄身于异国他乡的乌孙王,再也不能和家人相见。住在毛毡房里,吃肉喝奶,与她往日的生活是格格不入,很难习惯,心里的痛苦、孤独、无助可想而知,多么希望化作黄皓,回到故乡!可是,因为她是和亲公主,担着两国邦交,共除匈奴的责任,一时一刻都由不得她自己,这个愿望致死都未能达成。读《细君公主歌》,我深深感受到了她的忧伤无助与哀愁。于是,我就开始在脑海酝酿,想出最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细君公主想变成黄鹄却无法实现,该有多么伤心难过啊?于是我想到一句:“叹无双翼更心伤”,然后就根据伤,在一个叫“诗词吾爱”的软件里找到伤所在的韵部,看看都有那些字可以做韵脚,看着韵脚,灵感就来了,根据平仄韵律的要求,就有了下面这首绝句:
 
  品《细君公主歌》有感
 
  ◎曹姿红
 
  隔山隔水归程远,望断天涯夜梦长。
 
  身处乌孙情系汉,叹无双翼更心伤。
 
  以此来表达对细君公主地怜惜和同情。
 
  四、抒真情。
 
  抒真情也就是表达真情实感。我一直认为,抒发真情实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因为有真情实感的诗句能够触动读者心灵,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句哪一个不是真情流露,哪一句不是感人肺腑,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初学者,我肯定是写不出这样的惊人之句的,但我的每一首诗都有我真实的情感在里面。比如去年中秋节我写的一首五绝:
 
  中秋抒怀
 
  ◎曹姿红
 
  风起相思调,苍穹碧月悬。
 
  人间多少事,同盼此时圆。
 
  就抒发了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许多事情渴望圆满却不能圆满的人生遗憾。
 
  又如:
 
  卜算子•雨中抒怀
 
  细雨解云愁,点点随风落。惹得相思漫入心,亦入青青陌。故里事如烟,多少辛酸虐。笑脸唯由梦里寻,笑语无从索。
 
  这是2021年夏天在乡下遇到一场小雨,想到去世的父母、去世的哥哥姐姐,想到自己经历的种种艰难,忽略就特别伤感,便写下了这一首伤感的小令,以表达自己无边的思念和伤感。这首卜算子发表在今年《星星诗词》春季刊。
 
  还有2023年悬泉置采风时,为遭遇相同,性格不同,结局也截然不同的两位各亲公主写下的两首词。不同的公主,用了不同的词牌,这也是听了导游的讲解,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绪才写出来的。
 
  菩萨蛮·题解忧公主
 
  ◎曹姿红
 
  心怀疆土生豪气,女儿亦有男儿志。月夜望长安,常思任在肩。匈奴尤未破,屈辱心头过。白发请归程,悬泉设毯迎。
 
  忆秦娥·叹细君公主
 
  ◎曹姿红
 
  离情苦,长风漫卷来时路。来时路,月添愁绪,梦归无数。残阳如血心飞雨,相思皆向琵琶诉。琵琶诉,声声凄楚,几人怜顾。
 
  五、细推敲
 
  细推敲就是多读多改自己的作品,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块需要精雕细琢的玉器,必须反复凝练,反复推敲修改,方可出金句,成好诗。
 
  好的作品都是修改出来的。格律诗词也一样。纵观唐诗宋词,尤其是那些流传古今的名家名篇,意思都是非常的流畅的,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不仅朗朗上口,意思上也是一气呵成,非常连贯。这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的最佳选择。就像贾岛关于推敲的典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推还是敲,贾岛也是煞费心思,还和大文学家韩愈进行了一番探讨一下。我写完的作品,自己会读上十遍以上,自己会先从平仄格律检查,是否合律,是否有重复的字,然后再从意思上去推敲,看看有没有写清楚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自己用白话文能不能讲得明白。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地方,还可以和陈会长冉会长请教,这两位会长都非常热心,只要你愿意发给他们,他们都会不吝赐教,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比如:
 
  初春登鸣沙山月牙泉
 
  ◎曹姿红
 
  春光尚浅草芽新,衔玉鸣沙格外亲。
 
  一曲驼铃频入耳,犹如天界奏仙音。
 
  这首诗在刚刚写出来的时候,自己感觉有点不顺畅,就和陈会长进行了多次探讨,尤其第三句“一曲驼铃频入耳”就是和陈会长反复探讨修改出来的。
 
  还有
 
  六一儿童节抒怀
 
  ◎曹姿红
 
  两鬓霜花染,一腔少女心。
 
  时光留不住,生怕负而今。
 
  “一腔少女心”有没有孤平的问题,和两个会长都做了探讨。
 
  还比如:
 
  纪念常书鸿先生
 
  ◎曹姿红
 
  时光流转貌犹真,魂系深山画有神。
 
  辛苦一生情未了,原来还有后来人。
 
  我的原诗是“神系莫高画有神”,陈会长说莫高太实,建议改为“深山”刚开始我不同意,后来经过反复读慢慢品,才意识到深山意味深长,“深山”可以泛指少有人来的地方,透过深山,可以想象常老前辈期间忍受的孤独,历经的种种考验,遇到的种种困境,的确比“莫高”好出很多。最近再读这首诗,我又发现一个小问题,原来还有后来人,两个来重复了,我便又一次进行了修改,改为“只缘还有后来人”这就是细细推敲,多读多改的好处。
 
  我们写一首诗或者填一首词,不仅要让自己明白,要表达什么意思,还要让读者也要能明白你表达了什么意思。格律诗词虽然是古典文化,但是流传古今的作品,往往是浅显易懂的,读起来就觉得其中的意思心领神会。好的作品绝对不是自言自语,自我陶醉。让大家都读得明白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会有阅读者。在格律诗词的写作中,我个人是喜欢写得尽可能浅显明白,不喜欢用典故或生僻字,这也只是我的个人偏好,不一定对。
 
  格律诗词的奥妙无穷,想要写得很好实属不易,作为我来说,学习和钻研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只是谈了谈我个人的粗浅认识,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聆听!
 
  2024.07.06
 
  李彦红诗词创作心得分享
 
  前言:文人应该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用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人间鲁迅:作家必须真诚,艺术必须充实,对于作家来说,创作是自我人格的自然流露,精神力和生命力外铄的结果;诗人,一定是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感,有真才华。真正的诗人就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多元化的诗风,表达最丰富的感情。
 
  一、诗歌的功用。孔子《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诗歌可以激发情志、观察社会、交往朋友、怨刺不平。近可侍奉父母,远可侍奉君王,还可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二、诗歌类型。感时诗、怀古诗、书怀诗、送别诗、会友诗、写景诗、咏物诗、咏人诗、怀亲诗、节令诗等。
 
  一首好的诗歌,要做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看到“床前明月光”会流露思乡之情;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会想到男女之爱;看到“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会想到求贤若渴;看到“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会想到远方朋友;看到“夕阳西下”,会产生漂泊之感。比如今天,看到各位老师,我就会想起白居易的那句:“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现分享几首我写的与知音相关的,既有花中君子“梅兰竹菊”,又有“岁寒三友”的咏物诗:
 
  1.红梅:岁寒冰雪里,冷艳一枝红。只见三人面,相期林下风。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林下之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指有才干,有才华,有诗韵,有风度,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2.春兰:空山幽谷草,雪尽露春芽。荒野无人识,芳名入士家。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孔子观兰:“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3.芝兰:庭下芝兰秀,窗前调玉琴。芳馨飘榭阁,宛宛转清音。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源于《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4.翠竹:君子温如玉,临风翠影深。清心高自守,松柏是知音。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同时引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卫武公):瞻彼淇奥yù,绿竹猗猗yi。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an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jin)。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bian如星。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an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ji)。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chuo兮,猗yi重较兮,善戏谑xue兮,不为虐兮!
 
  5.秋菊:独立寒秋外,芳丛绕竹篱,花中称隐士,淡洁入陶诗。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颇符合文人怀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6.青松:识得凌云木,秦封五大夫。青松高百尺,秉节性坚孤。“松、竹、梅“岁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史记》卷六《秦始皇本记》二十八年载:“(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7.再分享一首祝福中考、高考学子的词:好事近·金榜题名春意满人家,一路旭光辉熠。但见马蹄轻落,又箭驰风疾。乘云直上入琼林,朱楼转千百。捷报少年登第,占枝头春色。
 
  8.被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演唱会现场所震撼,填了一首诉衷情令.月牙泉:鸣山揽胜纵歌行。声彻震边城。东南坡上月下,摇落满天星。烟火绚,夜澄明。照琼庭。今宵如梦,丝竹和鸣,满座倾听。
 
  9.相约敦煌:鸣山开画境,碧水入琴心。弹彻七弦曲,诗情寄古今。
 
  三、写古诗的方法。定好主题、选定体裁、想好韵脚、遵循平仄、讲究对仗、情景交融。其中对仗需学习了解的几种情况。例如:
 
  1.绝句可对可不对,可首联对,可尾联对,亦可全联对,不拘。比如我写的长相思“红尘牵一线,白首共三生。”相约敦煌“鸣山开画境,碧水入琴心。”
 
  2.律诗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比如:杜甫七律《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内含连珠对)。
 
  3.律诗对仗的种类:工对;邻对;宽对等。(了解后利于学习前人诗词)
 
  4.律诗对仗的方法:正对与反对;双句对、隔句对、当句对和流水对;借对和连珠对等;(了解后利于学习前人诗词)
 
  四、个人写诗体会。读史、读典、读人、读诗(诗书画同步)、古乐(宫商角徵羽)、摘录、吟诵、书写、化用、高师指导。必须承认一点,写诗水平高低跟天赋也有很大关系,而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其次“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摘陆游《剑南诗稿》)初学诗者,只追求诗句工整,修辞华美,在字句上下功夫。中年始悟,才逐渐窥察到宏大深邃的诗意境界。写出好诗,有如被湍流冲洗的顽石,显得奇特不俗。唐李白、杜甫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恨自己领会不深,渴望而不可及。元稹和白居易只到达了高墙的门边。至于温庭筠、李商隐,不值一提,即使扛鼎之作,也未必真正领会诗中三味(体味、品味、赏味)。诗是六艺之一,哪能当作笔墨游戏?所以,学习写诗,不仅是字词句式,还要有更深的学问。因作诗的工夫,在于诗外的历练。三是生命得有痛点“赋到沧桑句便工”。借王小波所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四是“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多实践、多游历、多读、多背前人优秀诗词。五是写诗必须了解三千年诗词史。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
 
  1.北方,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诞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为主。共305篇。诗经六义指:“风”15国民歌“雅”大雅,小雅“颂”祭祀和颂圣。“赋”平铺直叙,“比”即比喻,“兴”先言他物,再借助联想引出作者要写的事物。南方,以屈原的代表作《楚辞》为主。
 
  2.汉乐府继承《诗经》,基本以五言为主,杂以三、四、七言等;东汉末年较成熟的文人诗代表《古诗十九首》。而魏晋三曹的曹操(观沧海是第一首山水诗)、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他们的文学特点以风骨遒劲而著称,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之后的“竹林七贤”是指以阮籍、嵇康为主的刘伶、山涛、向秀、王戎、阮咸七个人。其中阮籍的82首《咏怀诗》,首创五古抒情组诗,开西晋左思《咏史》组诗,田园鼻祖陶渊明《饮酒》组诗先河。也是在魏晋近三百年时间,五言诗、七言诗逐渐成熟。
 
  3.了解诗体发展很重要:太康体词藻华丽,偏重技巧。代表作家有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海);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风力《三都赋》)。其中潘岳、左思和陆机又是“金谷二十四友”核心人物;玄言诗的代表有何晏、王弼、孙绰、许询;元嘉体(是指南朝宋文帝年间)代表人物有颜延之(五君咏)﹑鲍照(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他们注重辞藻,雕琢字句,讲究对仗,铺陈典故;到了永明体主要代表人物有“竟陵八友”萧衍(梁武帝)、沈约、谢朓(李白诗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永明体相对应宫体诗代表有徐璃chi、徐陵(徐陵的《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六朝仅存的两部诗集之一。它对保存汉至梁的诗歌起到了重要作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即首见于此书,曹植的《弃妇诗》、庾信的《七夕》,以及女诗人班婕妤、鲍令晖、刘令娴的作品等皆赖之以传)。庾肩吾、庾信。之后,古体诗转近体诗,为唐代律诗垫定了基础。如:沈佺期、宋之问完成了五言律诗定型;以杜审言(杜甫祖父)为主的文人,完成了七言律诗定型,从此对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了严格规定。后陈子昂在《修竹篇序》再次提到“汉魏风骨”,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初唐四杰”再次开其先风,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文学上有了突破和创新,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李白、王昌龄的七绝,王维、孟浩然的五绝、五律,岑参、杜甫的七律,将唐人的气象万千、山岳江湖写尽。安史之乱后,元稹、白居易轻俗,韩愈奇崛,李贺神鬼;晚唐末路,杜牧、李商隐、花间词鼻祖温庭筠、韦庄,皆是残红落花,细雨为愁,风韵、气骨远去。
 
  4.词的发展:一是婉约派。以南唐李煜,北宋柳永(白衣卿相),宰相词人晏殊(儿子是晏几道,门生范仲淹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有屈宋之才的秦观,大晟词人周邦彦和李清照为主。二是豪放派。“诗言志”“词言情”是传统。而苏轼却以诗入词,拓宽了词的领域境界和风格。至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风格,注入凌厉潇洒之气。两宋期间,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他们尊杜甫为祖,学其炼字,吟咏书斋生活。南宋独具风骨的当属陆游(钗头凤),剑南书稿85卷,收录诗9000多首。而后是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蒋捷(虞美人.听雨)。之后从唐传奇到话本到元杂剧、明清小说。元散曲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为知名。到明清时期,诗词进入倒退,有造诣的相对有唐伯虎、龚自清而已。不过清诗有乾嘉三大家:袁枚将士铨赵翼;词有三大家: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
 
  五、结束语。
 
  好的文学作品,需精雕细琢,反复凝练,长期坚持。因此,借大学之道喻写诗需有之精神:......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而近道矣。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平日里含泪忍耐和咬牙坚持换来的必然结果。好日子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如果你看不到好日子,说明熬的还不够,坚持住了成功就在前面等你!阳光总在风雨后。花若盛开,彩蝶自来,君若精彩,天自安排。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前行。”
 
  我的分享完毕,不尽之处,请会长和各位老师,给予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