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中国东南儒学走廊: 一条万古流不绝的儒家文化大动脉
2024-09-02 15:41:1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著名的孔氏大宗南渡事件,距今已近900年。

 
  历史的烽烟掩盖不了时代的变迁。史学家认为,这场南渡,在开辟“孔氏南宗”一脉、衢州成为“东南阙里”的同时,与“洛学南传”一起书写了一卷“儒风南渐”史。正是这一壮举,促成了一个以衢州为中心的东南儒学圈。发源于衢州的“南孔文化”也由此成为儒学界专家、学者以及文史爱好者们追寻的热点。
 
  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南孔祭典”、“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音乐剧《南孔》、《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等为代表的南孔文化的“两创”成果一再出圈,以衢州为中心,共建共享“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呼声日渐高涨。
 
  也许,人们对“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概念还有些陌生,但在学术圈内,这已是热点话题。这条被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走廊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在“儒学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场景中,又该如何挖掘保护、活化利用?近日,作为儒学研究专家,以及“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中国东南儒学走廊”课题研究组主要成员,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宏敏接受《衢州日报》专访,与我们畅聊这条儒学文化长廊的古与今。
 
  “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命名,基于其地理区位和文化特质
 
  “历史上的公元1128年,意义重大。这一年,金兵南下,由此开启了‘大宗南渡’的宏伟篇章。”张宏敏的办公室内满是儒学、浙学、阳明学的各类书籍。只要记载着关于儒学在衢州的文字,都被他用红笔标注了起来。
 
  张宏敏对儒学、浙学研究颇深。在他看来,“洛学”的南传、孔子后裔的南迁,一点一滴镌刻出了影响力极大的东南儒学圈,永康学派、永嘉学派、金华学派、考亭学派、阳明学派也因而在此绵延不绝。
 
  被朱熹冠名的“浙学”实质上是“浙派”儒学,是“地域儒学”的一种形态。张宏敏介绍,目前学界有“江南儒学”“西部儒学”“中原儒学”“丝路儒学”等地域儒学概念,都从不同层面对学界公认的“地域儒学”进行了研究。这表明,作为“地域儒学”之一的“东南儒学”的概念设定,在学理上是自洽的。
 
  在对东南儒家文化圈进行细致地分解、研究后,张宏敏兴奋不已。他说,南宋以后,在以浙江为中心、绵延于浙闽赣湘东南四省狭长的地理走廊上,汇聚着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也诞生出一批“盛名书院”、一群“鸿儒巨匠”、一组“历史盛会”,“这无疑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南宋及其以后儒学文化底蕴最深厚、学术思想最活跃、历史成就最高光的区域。”
 
  南宋以后,在以浙江为中心、绵延于浙闽赣湘东南四省狭长的地理走廊上,汇聚着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也诞生出一批“盛名书院”、一群“鸿儒巨匠”、一组“历史盛会”。当下,随着衢州南孔文化的“两创”成果一再出圈,共建共享“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呼声日渐高涨。徐炜制图
 
  张宏敏所说的儒学文化资源带,正是他与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童志怡、徐期辰等专家共同酝酿提出的“中国东南儒学走廊”这一崭新命题。站在巨大的中国地图前,他将这条儒家文化长廊描绘了出来——
 
  “中国东南儒学走廊”横跨浙闽赣湘四省17市,“从空间形态看,这条走廊东起宁绍平原,经杭州沿钱塘江和金衢盆地,在衢州交汇后分叉,一支向南通达闽北山区盆地,一支向西沿信江—抚河河谷直抵长江,另一支沿袁水—渌水河谷通达长沙盆地,总体呈‘十’字廊道分布。”张宏敏说,“东南儒家走廊”这一走向分布与唐朝以后,我国东南地区的湘赣浙东西大走廊、浙闽西线等水陆通道基本重合,是基于人口迁徙、商业交流、文化传播而形成的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文化走廊,其儒学文化资源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地区,而“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命名就是基于这一地理区位和文化特质。
 
  “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可以说是另一条“河西走廊”
 
  “东南儒学”作为一个地域儒学共同体,由“闽学”“浙学”“湖湘学”“赣学”“皖学”等共同构成。
 
  张宏敏相告,今年8月初,“2024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走进贵阳孔学堂”活动举办期间,他与“西部儒学”命题提出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舒大刚教授,就“东南儒学”的提法进行了讨论。8月10日,在安徽大学举办的“皖学与明清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他也与“皖学”研究专家徐道彬教授进行了交流。“他们都对‘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提法表示赞同。”张宏敏说,浙江省儒学学会副会长张涅教授更建议就此开展深度研究,“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事实上,张宏敏早已多次来往于“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沿线城市,实地寻访儒学遗迹。“衢州的孔氏南宗家庙、包山书院、柯山书院、清献书院、衢麓讲舍,杭州的万松书院、天真精舍,福建的武夷精舍、寒泉精舍、考亭书院,江西的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青田书院、象山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渌江书院,湖北的问津书院,安徽的紫阳书院、东原书院等,都是中国东南地域重要的儒学传播阵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文教功能。”
 
  看得越多了解越多,了解越多研究越多,研究越多体会越深,张宏敏愈加觉得,这条儒家文化长廊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一个线性的文化遗产,更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文化富矿,“绝对有条件成为浙江乃至国家的一张历史文化新名片。”
 
  “‘中国东南儒学走廊’是可以与‘河西走廊’媲美的。”张宏敏与童志怡多次沟通,并在请教“西部儒学”命题提出者舒大刚教授后,一致认为,“河西走廊”是汉唐时期首都长安沟通西域边疆、畅通丝绸之路的关键路径,“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则是起于南宋都城临安,沟通东南腹地、传播儒家文化,间接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通道。他们还认为,无论是文旅资源的丰富程度还是地理位置的绝佳角度,“中国东南儒学走廊”都可谓“河西走廊”之后兴起于我国南方的一条儒家文化传播长廊,“都说文化如水,那么‘中国东南儒学走廊’必定万古流不绝。”
 
  衢州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儒家文化交流中心
 
  自古以来,衢州因其“东南孔道,闽越之交”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又有以“孔氏南宗”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根脉,进而成为“中国东南儒学”的重要传播区域及重要通联渠道。明代台州籍著名朱子学者谢铎在《龙游县学记》一文中就有明确记载:“衢之为州,西连广信,象山之学在焉;东望永康,龙川之学在焉。而徽之考亭,婺之东莱,皆近在咫尺。今其为书具在,是非得失之归,必有能辨之者。苟知所以辨而俯焉,以实用其力,则所谓圣贤之学者将不外是矣。他日闻有卓然名世如赵清献(赵抃)、徐诚叟(徐存)诸公者复出于衢,则亦岂非斯学之光也哉!”
 
  张宏敏说,衢州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人文积淀,使得象山心学、朱子理学、金华婺学、永嘉、永康事功学,包括明代的岭南心学、阳明心学,交集于“东南阙里”,并在“东南儒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衢州的区位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在张宏敏看来,当下的研究结果已经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贯通福建、浙江的“仙霞古道”是沟通钱塘江和闽江水系的陆路连接线,也是程朱理学传播之路;连接衢州常山,直通江西玉山的“常玉古道”,使得江西象山心学、广东岭南心学传播至浙江,并成为阳明心学传播至贵州、江西、广东、广西的必经之路;衢州开化与江西婺源之间的“际岭古道”也是理学传播之道,吕祖谦、朱熹等人曾在开化包山书院参与“三衢之会”。
 
  张宏敏说,南宋时期三位著名的理学家吕祖谦、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他们共同推动了东南儒学的发展和繁荣。明代中后期,江西丰城人也是阳明弟子的李遂任衢州知府期间,号召阳明门徒在衢州举办阳明心学讲会,今有“讲舍街”为证。
 
  “衢州乡民为感念李遂的讲学之举及在衢州的政绩,还建起了李公遗爱祠。李公遗爱祠中辟有‘四贤堂’,专门祭祀‘东南四贤’,即吕祖谦、朱熹、张栻、王阳明。今天,李公遗爱祠遗址还在,李公遗爱祠碑已经迁至衢州市博物馆保存。还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重修李襄敏公祠记碑’,仍在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的李公遗爱祠原址予以保护。”多次实地寻访,让张宏敏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他说,吕祖谦、朱熹、张栻多次路经衢州并在浙江、福建、湖南、江西等东南地域传播儒学;李遂是阳明弟子,王阳明前往江西、贵州、广西任职,前后9次路经衢州并留有不少诗文,“这些考证十分重要,不仅是‘东南四贤’的历史依据,也是衢州成为儒学文化传播重地的依据。”
 
  张宏敏对位于市区新桥街的中国儒学馆印象颇深,曾先后十多次专程参访。他说,中国儒学馆以“东南阙里·儒风天下”为主题陈列线索,着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吸引力及参与性的儒家文化传播高地。“中国儒学馆对中国儒学史上的儒家人物、文献典籍予以陈列展示,同时还对宋明以来路经衢州并在衢州讲学的儒学大家特别表彰,诸如吕祖谦、陈亮、叶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湛若水等。”张宏敏缘此认为,中国儒学馆是除孔氏南宗家庙、“四贤堂”之外,支撑“中国东南儒学走廊”这一学术命题的实物象征。
 
  期待璀璨文化持续活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儒学力量
 
  “中国东南儒学走廊”涉及地域众多、范围宽广,沿线儒学遗产不胜枚举。从张宏敏近年来的实地考察与梳理中不难看出,这些儒学遗产在类型上既有书院、精舍、故居、古道、古籍等物质形态,也有思想交流、祭祀大典、节庆活动等非物质形态。
 
  “基于增强文化自信,重新去挖掘、利用‘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价值,是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角度,但一定要用整体性的眼光。”张宏敏说,中国东南地域的儒家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浓缩,而这些儒家文化资源与其他发展资源不同,在地域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因此,更应该从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区域协同等方面系统谋划一批文脉保护和提升工程,合理布局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集聚度高、带动性强的儒家文化产业园和文创、研学基地,更要以新质生产力、人文经济学为切入点进行全盘思考、系统谋划,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其实,近年来,沿线地区依托自身儒学文化禀赋,在文化传承、品牌塑造、旅游开发等方面精准发力,已经取得初步发展成效。”张宏敏举例,无论是衢州市推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挖掘传承“南孔祭典”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南孔文化发展中心打造儒学文化传承基地;还是南平市谋划“朱子”主题IP,拓建“考亭书院”、举办“武夷论坛”,成立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持续活化朱子文化;再是上饶市举办“鹅湖会讲”儒学论坛,建立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基地,抑或是长沙市以岳麓书院为中心,主办“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以打造湖湘儒学高等级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持续举办“徽学·蜀学·湘学高层论坛”“皖学与明清学术思想研讨会”,都在以实际行动构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现代格局。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他还期待更多的挖掘与探索。
 
  张宏敏说,从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来看,构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也是新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可以在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骨神韵的同时,也能够彰显“大宗南渡”在逆境中维护民族尊严和文化永续的自觉自信,而对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场景下,坚持文化主体性、重构世界文化价值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你注视着那些儒学遗产,也许能在它的背后窥见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先哲在这里披荆斩棘、开山启林、讲学论道、著书立说,点亮了中华文明的一缕缕曙光。”在张宏敏看来,只有共建共享这条儒家历史文化长廊,今人才能更清晰地认知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我希望,依托‘中国东南儒学走廊’,能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格物穷理’‘明德亲民’‘立心力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东南儒学人文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开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儒学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儒家文化遗产、书写在儒家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而为衢州加快打造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新高地、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儒学力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