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地方  
出生率跌破1%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年轻人不敢生孩子?
2021-11-30 18:27:00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近期,关于人口出生率的问题再次登上热搜。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暴跌到0.852%,甚至连1%都无法达不到。而去年我国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145%。

 
事实上,此前作为人口大省的安徽省也公布今年人口出生率情况。数据显示,安徽省的出生人口在2017年为98.4万人,而到了2021年预测为53万,这也是官方媒体使用断崖式下降来形容今年的人口出生率。很多人都不理解低生育率会对一个国家带来哪些影响?
 
人口出生率的减少意味着劳动力的直接减少。我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劳动力的增长就会放缓,乃至发生劳动力短缺的经济现象。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起飞阶段,适逢生育率快速下降快速造就的黄金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大量的新生劳动力供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满足了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中国也顺势成为了“世界工厂”。
 
在工业化初期经济起飞阶段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进而获得经济发展得比较优势,“东亚奇迹”的现实已充分证明。显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充足的产业投资相结合,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回报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从劳动力贡献来看,劳动力的充足与二元经济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刘易斯转折点发生前的劳动力市场的“买方市场”的特性,低工资水平下的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的现实。基于中国比较落后的产业基础,加之世界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获取比较优势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选择。
 
通过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安排、就业的广泛增加,比较优势的获取,以推进现代部门的迅速扩张成为经济战略的重要决策。但当人口增速下降甚至人口规模绝对减少时,劳动力增长率下降或总量,开始减少。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改变,显然劳动力“买方市场”的特性将会扭转,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及劳动力短缺转变,进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规律显现,这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和减缓的作用。
 
其次,日本是目前东亚国家少子化最为突出的国家。伴随着日本人口数量的持续减少,其对日本的影响也充分显现出来。日本的这种少子化也直接导致学生数量的不断减少。一些规模过小的学校被迫关闭或合并,日本中小学的学校数量也随之不断减少。日本的小学数量在增加1980年为24945所,到2019年减少到19738所,减少了5207所;日本的初中在1990年为11257所,到2019年减少到10222所,减少了1053所;日本的高中在1990年5506所,到2019年减少到4887所,减少了619所。
 
少子化对日本中小学教育的影响还表现为生均教育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在校学生数的不断减少,师生比迅速降低。日本小学的师生比在1980年为25.3,初中的师生比例在1980年为20.3,高中的师生比例在1990年为19.7。截至2019年,日本小学的师生比仅为15.1,初中为13.0,高中为13.7。
 
师生比的降低意味着每教育一个学生需要更多的师资资源。二是校均学生数的减少。尽管日本的中小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撤并,但入学学生数减少的速度更快,导致校均学生数仍不断减少。这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三是随着小规模学校被迫关闭,会令原有的校舍、教室等教育资源浪费。此外,被关闭的学校的学生被迫转校到更远的学校就读,增加了受教育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而我们回到本国来看,随着中国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我国和少儿相关的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各种冲击。假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日本一样进入到负增长时代,那么整个和少儿相关的图书电影、文化旅游、服装等产业必然会在这种情况之下,进入到萎缩这种。这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最后,我们从人口结构分析来看,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则意味着抚养比不断下降。虽然这种下降在短期之内能够增加居民的消费,但从长期来看,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负担。以养老金为例,人口数量的持续减少,则意味着养老金所缴纳的总额也会持续减少。这也会让我国的养老金提前进入到亏空状态。
 
此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由于人口的不断下滑,这也意味着后续一个劳动力需要承担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也必然会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构成鲜明的冲击。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