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地方  
山东沿黄大合唱:一只虾激活博兴区域活力
2021-12-14 09:52:5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一泻千里的黄河,流经鲁北平原,在博兴县乔庄镇水势得到控制,有着“黄河都江堰”之称的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就坐落在这里。

 
在黄河战略备受关注的当下,沿黄区县均在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以更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博兴县深入挖掘现代渔业发展潜力,探索出“135”二荐接续养殖等种养模式,加快推动水产养殖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型。
 
一只虾,让几万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裕,让“鱼米之乡”乔庄从产业空白跃升为“养虾第一镇”。
 
深挖历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依托区位优势探索种养新模式,博兴已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起航,并由此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河上的“都江堰”:
 
深挖历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
 
成方连片的淡水养殖虾池状如棋盘,金色稻浪在金秋时节翻滚……在打渔张灌区北部,这既是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是灌区生态改良的见证。
 
借灌区而盛名的打渔张,源于黄河岸边的百户小村,村民世代以打渔为生。上世纪50年代,为开发利用黄河和滨海盐碱荒地资源,解决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畜吃水、农业灌溉问题,国家兴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
 
规划、建设、复灌、调整、改造、发展……1956年建成的引黄闸,依然屹立在黄河岸边,蔚为壮观。它默默见证着灌区60多年的风雨变迁,成了灌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现在看来,打渔张的引水布置和引水条件,可与四川岷江上的都江堰相媲美,可谓黄河上的“都江堰”。
 
如今,在山东大地奔流60多年的打渔张将黄河水源源不断地引进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
 
森林繁茂,河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位于博兴县乔庄镇境内的打渔张森林公园,地处黄河入海口西60公里,因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而得名,极具北国水乡特色。
 
近年来,博兴县注重深入挖掘放大文化资源,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抓手。依托10.6公里黄河风情带,提档升级打渔张森林公园,发展黄河生态游。
 
走进黄河文化生态长廊,特色鲜明的灌区文化扑面而来。艰苦奋斗、团结治水、科学实践等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灌区人民。
 
打渔张灌区的开发为油田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水源保障,加快了黄河三角洲的兴旺开发。灌区耕地亩产达到了吨粮田标准,产量、效益增长了几十倍。“大米饭,小鱼汤,群众心里喜洋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博兴县人民种稻改碱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如今,打渔张森林公园以集观光、垂钓、科普、农业采摘、黄河文化体验为一体东省知名户外休闲旅游目的地阔步前行,成了博兴县一颗闪耀的明珠。工作人员介绍,每到周末、节假日,都有会附近城市的居民到此休闲游乐。
 
打渔张灌区先后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水利名片、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近几年来,博兴县以文旅融合为主线,突出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品质提升、精品打造、布局优化,加速文旅产业升级步伐,开创了区域内文化和旅游建设的新局面。
 
图片
 
探索种养新模式:
 
荒碱地成了“黄金池”
 
距离打渔张森林公园核心景区2.5公里处的黄家村,是乔庄镇省定扶贫村之一,也是山东省旅游扶贫重点村之一,更是乔庄镇齐鲁样板示范区的中心村。全村共有人口120户,410人。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这个美丽的村子显得分外宁静。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