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做属于这个时代的景泰蓝
2020-01-13 15:35:3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本报记者李亦奕

“珍珠串,景泰蓝,玉器玲珑看不完。”这句话说的是燕京三绝。其中一种泛着幽蓝光芒的器物,有着玉石一样的温润,珠宝一样的光泽,瓷器般的细腻,金银般的灿烂,它就是景泰蓝。

昔日“第一份国礼”

追溯历史,景泰蓝在元代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明代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达到一个高峰,据说由于当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又有提高,成为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品,是镇殿之宝,也是皇权的象征。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原材料等原因,景泰蓝工艺奄奄一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著名建筑设计师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挽救于濒危,他们在清华大学成立工艺美术教研组,指导学生钱美华、常沙娜、孙君莲等人,一起抢救恢复景泰蓝技艺,设计研究出了新的纹样和色彩图,丰富了景泰蓝的品种。他们为亚太和平会议制作的景泰蓝礼品,被郭沫若称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教研组存在时间虽然短暂,却为近现代景泰蓝的传承和发展确定了方向。

随后,在国家一系列扶持工艺美术发展的利好政策下,中国陆续有了系统学习、研发、生产景泰蓝的专业工厂,1956年,北京市珐琅厂成立,1958年,北京工艺美术厂成立,景泰蓝技艺不断得到开拓创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来了全面复兴,北京也由此恢复了景泰蓝之乡的美誉。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价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匠心和匠技缺一不可

根据当代景泰蓝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1月5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北京荣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丝路明珠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