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消失的名菜”又上新了,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文创开发模式
2021-12-07 14:15:0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日前,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三度携手,在镇海楼广场推出“粤宴中国·消失的名菜”,本次活动为广州博物馆文创项目“消失的名菜”的第二季,让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菜技艺再次与公众见面。

 
活动现场
 
打造沉浸式文创开发模式
 
“消失的____”系列文化品牌,是广州博物馆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方法、新路径的实践和成果,这一活动依托馆藏民国菜单和食谱,结合传统节庆、夜间经济等文旅融合的契合点,打造原址呈现沉浸式体验的文创开发新模式。
 
本次“粤宴中国·消失的名菜”回归大众视野,区别于第一季重点讲述民国粤菜宴席制式,侧重于展现民国粤菜中业已失传或鲜为人知的烹饪工艺和技法。当天镇海楼广场前灯光璀璨,现场通过纪录片展播、创作团队讲述等方式,为观众娓娓道出本季“消失的名菜”的精工匠心之处,展现了一道道传统粤菜从纸上到桌上的完整过程,充分展现了传统粤菜蕴含的匠人精神、绣花功夫和吉祥寓意。
 
古法脆皮糯米鸡
 
主办方介绍,在博物馆原址的历史文化建筑,对基于博物馆藏品的创新性复原和重塑进行艺术化展示,可以说是一种全新而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文创项目。
 
打捞消失的传统技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现代生活方式讲究效率快捷,粤菜烹饪技艺也因此渐趋于实用化,当日风行一时、精湛乃至复杂的部分粤菜技艺,逐渐在食林和百姓的生活中远去,饮食市场上基本无人得见,仅成为了行尊和“老饕”口中的掌故和传说。
 
本次“粤宴中国·消失的名菜”着力从历史文物中打捞业已消失或罕见的传统粤菜工艺,如古法脆皮糯米鸡,源自百年前粤菜师傅手艺,制作中有整鸡的“起皮”环节,薄如蝉翼的鸡皮要保证完好无损,最考验厨师刀功;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柳垂丝百年前曾盛极一时,其采用成年大甲鱼最外一圈的裙边,与拆骨甲鱼肉一同起丝,同样体现刀功的精湛,配菜戈渣讲究海鲜汤推煮的技巧和油炸的火候,目前市面已难寻踪迹;鹧鸪粥虽名为粥,实则内无粒米,全以鹧鸪拆骨取肉成蓉,与淮山蓉、燕窝等同煮,是粤式“功夫菜”的代表之一。鹧鸪粥作为羹汤,与清汤和合鸳鸯一起,一浓一淡,构成了传统粤菜宴席的基本规制。
 
白汁昆仑斑
 
本季“消失的名菜”在复原、创新、改良和重塑方面继续进行探索,其中金陵鸭芋角、西施蟹肉盒和锦卤云吞等餐前冷荤基本还原了传统做法,鸭芋角以烧鸭为馅,喷香惹味,蟹盒小巧精致,云吞酸甜可口。白汁昆仑斑则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改良创新之作,昆仑斑即石斑。其吸收昆仑鲍片的制法,将传统做法中的笋片替换为鲍鱼片、冬菇片等,整齐划一摆回鱼形,方寸间尽显厨师精妙功夫。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