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概况
12月11日下午,2021年厦门市青少年闽南话讲古电视大赛决赛于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小剧场举行。28名小讲古仙使出浑身解数,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讲古盛宴。在七位来自厦门、泉州的专家评委和20位大众评委的评审下,来自厦门市人民小学的杨渲、厦门市华昌小学的王奕欣荣获A组比赛一等奖,B组桂冠则被来自集美区后溪小学的黄乐琪、厦门第一中学的林炜尧摘得。当天晚上在现场举行别开生面的颁奖晚会。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调研员黄天福、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非遗处副处长郑敏惠、厦门市语委办缪秋华、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戴丽珠、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高木砂、思明区文化馆副馆长苗娟、厦门文广移动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青等领导为获奖选手和6家获得最佳组织奖单位颁奖。
本届讲古大赛由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思明区委宣传部、思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承办。
讲古是以思明区文化馆为保护单位的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非遗保护,重在传承,而传承讲古这门艺术,需要从孩子抓起。从2017年起一年一度举办厦门市青少年讲古电视大赛。通过比赛,一批批“小讲古仙”脱颖而出,“讲古”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也得到了社会更多的关注,今年讲古大赛报名活动一启动,就在社会各方引起强烈反响,全市共计60多所中小学校、传习机构的近300名选手参与到本次大赛中。本次大赛以“讲述党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用讲古的形式将党史搬上舞台。
本次大赛按年龄划分为A、B两组,6~20周岁的青少年均可报名参加。在比赛中大家看到了低年龄段(A组)基本为新面孔,而年龄段(B组)基本为往年参赛的“老面孔”,从2017年讲古大赛开办以来,思明区文化馆每年都针对有一定讲古基础的中小学生举办讲古夏令营,邀请名师分组指导,并推荐获奖选手到厦门卫视录制讲古节目,到老剧场讲古场登台表演,多措并举培养讲古后备传承人。比赛历时近三个月,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赛程,初赛两组各选出30名选手进入复赛,再各选出14名选手进入决赛,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本次比赛创新报名方式,采用线上视频海选形式评选。为了提高选手的讲古水平,本次大赛还特设讲古比赛赛前培训班,历时近两个多月的培训中,邀请了多位讲古传承人、知名讲古仙、表演专家免费为参赛选手培训,在比赛过程中,又分别为进入复赛和决赛的选手从语言表达、发声、表演等方面进行提高培训。
本届大赛以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为全媒体合作平台,引入网络直播、电视录播、照片直播等大小屏互动等形式,当天直播平台累计观看超过23.4万并分别在“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和“文化思明”微信公众号推送10多篇与讲古比赛相关的资讯,拓宽赛事参与面。
在颁奖仪式上,还来了一位特别的表演嘉宾,来自厦门大学墨西哥留学生荷马在了解学习闽南文化后对讲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随讲古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旭学习一段时间后,为大家表演讲古节目《万字难》。他说闽南话和他家乡话有些发音相似,他通过视频表演讲古给远方的妈妈看,妈妈说这才是她心目中中国的样子。
二、讲古知识
“ 讲古”是闽南方言的曲艺说书,早在 2008 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为思明区文化馆。主要分布在闽南,流传影响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地区,是一种涉台、涉外的闽南文化现象。传统讲古的表演形式是 “讲古仙”在“讲古场”手执书本或摺扇,用生动丰富、风趣诙谐的闽南方言词语、俗话、顺口溜或四句念等,伴着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变化多端、动人心弦的语调和声腔,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古今富于曲折变化的各种故事,刻画各色各样栩栩如生的人物,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讲古据清道光年间《厦门志·风俗记》就有记载。它的特点是只说不唱,“讲古仙”手持书本或摺扇,借助通俗易懂、风趣诙谐的闽南方言俚俗语、歇后语和形声字等,谈古论今,生动有趣,让听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传播中华民族和闽南地区历史知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人生价值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