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黄盒子实验艺术空间:重呈现华人青年策展人的艺术性探索
2021-12-17 19:29:1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磁场
黄盒子实验空间


总策展人

沈其斌

分策展人

曹钰婕+朱玺蓓、李国华、倪安琪+陆畅、杨西、姚雨萌+林桂明、张瑞博、G·A·小组(张依琦+杨浩+金基富)

主办单位

青岛黄盒子美术馆

联合主办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1年12月24日-2022年3月24日

开幕时间

2021年12月24日

展览地址

青岛黄盒子美术馆3F

「磁场-黄盒子实验空间」是由青岛黄盒子美术馆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联合发起的策展人开放征集项目。作为黄盒子开放展的实验空间板块,「磁场」关注学术,将着重呈现华人青年策展人的艺术实验性探索,为全球范围内有才华和想法的青年策展人提供一个孕育全新思想并付诸实践的培养皿,就当下社会的变化进行切实反思,并对当代艺术生态做出细致观察。

「磁场」将同步推出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青岛黄盒子美术馆馆长、黄盒子开放展总策展人沈其斌策划的《未完成》。参与艺术家何云昌、刘广云、金锋、施勇、吴高钟均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艺术家,他们的代表作频繁出现在美术史的书籍、文章、研究之中。《未完成》是当代艺术领域一次新的尝试与实验。

最终入围的7组青年策展人方案分别为:《橙红色变量》曹钰婕+朱玺蓓、《凡尔赛动物园》姚雨萌+林桂明、《“活成一根刺”——王彦鑫个人艺术项目》李国华《平步昏氛》张瑞博、《所以,黄昏与破晓之间的城市是荒野》倪安琪+陆畅《无限焦点——再议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灵·魂·身》G·A·小组(张依琦+杨浩+金基富)、《再造魔都》杨西。这些展览将和特别单元《未完成》一起组成「磁场-黄盒子实验空间」,于2021年12月24日至2022年3月24日在青岛黄盒子美术馆3楼展出。

未完成

策展人:沈其斌

艺术家:何云昌、金锋、刘广云、施勇、吴高钟

中国社会的极速发展推动时代滚滚洪流,日新月异的景象也不断颠覆原有的认知和范式,仿似一切都追求完美,一切又徒劳虚无,事物的发生总在悖论中不断延展。人其实常常无所适从,或者在这样的时代巨变面前人那样渺小、无奈、难以抗拒、被异化。《未完成》正是在当下社会价值观确定性和正确性的语境中的一种进行时。

艺术家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语境用自己极其个人化的方式来保持警醒和独立思考,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不同纬度的观看,《未完成》正是每个艺术家思想的触点,也是由此及彼的真实过程,更真实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更触及灵魂和底线,更反映每个艺术家的真实状态和心理空间。

橙红色变量

策展人:曹钰婕+朱玺蓓

艺术家:刘璇、曹钰婕

《橙红色变量》是一个以疾病为切入点的跨媒介实验空间,意在塑造一个处于医学剧场中的后身体培养皿。在医疗机制对抗病原体的过程中,人类身体的生物数据在医疗系统中进行“编码”与“再生”,细胞文件在数字化的复制与粘贴之中呈现了不稳定状态。我以剧场表演的思维重塑了一个医政调控的规训场所,场域中不规则的身体景观之间形成了一个共振的磁场,观众可以选择性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从而介入其中,意在通过这种多重交互的视角来探讨疾病、医疗技术和身份政治之间的交叉关系。

凡尔赛动物园

策展人:姚雨萌+林桂明

艺术家:高静、杨怡茗、代占坤、孙跃峰、刘宸、张家伟、傅志刚、林桂明

凡尔赛动物园是路易十四时期的一个大型项目,建筑师勒沃( Le Vaux)设计了八角亭作为国王的沙龙,正对着七个关有不同动物的牢笼。 虽然最终被遗弃在大革命的废墟中,但凡尔赛动物园的内在精神似乎不断发展。 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 ·边沁 ( Jeremy Bentham) 似是受其启发,设计出圆形监狱 ( Panopticon) ,八角亭变成了监视塔,笼中的动物变成了囚犯。 福柯又在《规训与惩罚》中重新解读了圆形监狱,进一步的分析了囚犯因 不确定自己是否被监视而 逐渐养成 自我监视 的习惯,揭示了生活在 “全景敞视机制”( P anopticism) 中的每一个人所无法避免的社会监视。 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无处不在的监视,我们小心翼翼,直到养成自我监视的习惯,甚至幻想有朝一日也可跻身八角亭中,凡此种种,让我们成为权力网络机制中的组成部分。

此次展览以 “凡尔赛动物园”为题,试图将以上思考进行视觉化的呈现。 我们参考了凡尔赛动物园的历史图片,用纸箱搭建展厅,八角亭为主入口,可以全景观看七个房间里艺术家的作品。 此外,每个房间都另设独立入口,当观众置身其中时也会变为监视的对象。 展览以此反思当下的生活状态——我们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亲自参与“搭建”,最终将自己放入被观看与监视的那七个牢笼之中。

“活成一根刺”

王彦鑫个人艺术项目

策展人:李国华

艺术家:王彦鑫

王彦鑫是一位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战场的艺术家。从他的所有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是一位不断在用身体体验世界的艺术家。当然,触觉、肉欲这些生物的本能,并非他想展现的最终目标。他更多是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工具,从枯燥的日常生活或者不断重复的行为中,获得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以及掌握和发现一些偶然性的文化现象和契机。与生活接近或者干脆融入到生活之中,是王彦鑫作品的另一个特征。艺术的生活化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为模糊。当然,这并不表明王彦鑫的艺术是大众化的,恰恰相反,他的这些生活化了的场景作品是在反抗或者抵御日常化的庸众社会。

本次展览,王彦鑫选择了他的《当我们再次相遇》、《圆-身体律动》、《电厂之光》等作品,作为其个人艺术项目的展示。现场将有他的行为表演和过往一些作品的图像与视频展现。王彦鑫这样的艺术家与当下的主流艺术或者市场艺术,或许永远无法发生交集,但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天取得学术成绩,正是边缘艺术家们不断开拓边界的结果。

平步昏氛

策展人:张瑞博

艺术家:单飞、胡周华、林坤檍、Fengmer、蒋小余、王笑语、叶雪桀、黄晓琼、曹袆、鹽

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创造了Inscape(内景)这个术语,表明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上帝赋予的本质特征,将其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霍普金斯认为,艺术家或诗人有责任认识到自然界中的这种“内景”,并通过他们的艺术将其传达给他人。作为拥有独特视角以及特殊话语权的人群,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看似偏颇却掷地有声的回应,折射出内心的不安全感与外在社会赋予的生存压力,他们藉由自身的艺术创作,重绘了这些不可知却又压迫于无形的“黑暗内景”。共同地,他们反映和阐述了当代社会中年轻一代在成长中所面对的迷思与挑战。

藉由现实与自我之间的回应,他们重建、修复、拥抱记忆与真实之间的伤口,直面自己内心的黑暗、混乱、不安、恐惧等无形能量,通过艺术手法将自我的潜意识黑暗进行了具象化的表达,揭示了这些具有隐含意义的参照物。10位参展艺术家从不同视角去洞悉这些内在的黑暗本质,并邀请观众携带其个人经验,共同步入这潜在的、自我的、隐匿的、缥缈虚无的黑暗中去。

所以,黄昏与破晓之间的城市是荒野

策展人:倪安琪+陆畅

艺术家:倪卫华、彭寒、沙爽、余果、王莹、王智一、郑安东

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运转有效,新的事物正越来越快地被建立起来,伴随着雪崩一般的“新”出现的,是旧事物为逃离泯灭的未来而展开的求生……一种对抗正在愈演愈烈。旧的城市宛如日渐西沉荣光褪去,被光鲜繁华拔地而起的悬崖四面包裹着,生活却肮脏、吵闹、拥挤。城市更迭的语境之下,二元分化的修旧如旧和士绅的形式表象褪去,一些徒劳、固执、情绪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想法也暴露出城市严密权力结构中的缝隙,让各式各样的介入有了契机。展览中的艺术作品并非关注方法、功能与结果,而是提出一个微缩的时间概念与隐喻,旧城与新生之间,从旧到新的过渡是隐于夜色的荒野。

展览将发生于边缘、基层、野地之中的在地项目代入美术馆观看和研究性的空间之中。空间的置换赋予展览一种矛盾与拉扯。兴建与颓败共存,断裂的片景与公众记忆重叠,为展览提供了非单一思考的可能性。我们在此得以重新思考那些更迭之中发生的理所当然:宏大却意味不明的发展理念;老旧城区景观修建的保守与同质化;拆迁与赔偿的角力;规划执行到地的插曲;对不稳定因素的忽视与消解;社区居民的概念性诉求……在当下城市更新中外界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变革与危机下,积极的行动与廉价而具体的浪漫乡愁同时被社会需要。

无限焦点

再议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灵·魂·身

策展人: G·A·小组(张依琦+杨浩+金基富)

艺术家:高氏兄弟、刘野、宋钢、沈敬东、赵尔俊、侯拙吾、孙尧、卢明、黄于纲、郭亚冠、王嘉成、王国栋、熊爽、沈之、张凌瑞、毛泽皓、张文心、楷茳、张依琦、李嘉鑫、吴彦臻、吴天也、杨晨

在反美学、反形质的当代主义浪潮中,我们似乎已失丧对永恒的追思。当愈来愈深地,解构与再创,顺应与排他,惰性与扩张,构成推进⼈类⽂明的二元律法,那映射根本⽅向的镜头却逐渐失焦。艺术,活生生的艺术——这并非咒诅,抑或滥调陈词,⽽是在于艺术⾏为的立身之本,终将溯源于对生命本质的界定。通过选取代表性、跨领域的当代艺术作品,本展览意在提议具有启示性的叙事架构,审视华⼈艺术圈所正孕育的勃勃生机。

展览采取了双重的设计逻辑,邀请细心的观者一览究竟。一方面,展览以七大板块的形式,阐释了从创世想象至末日宣言的文明阶段,颇具宏大的叙事色彩,呈现了表象世界及艺术世界的一般缩影;另一方面,由1世纪最伟⼤的基督教思想家与传道者——使徒保罗(Paul the Apostle)所秉持的人类观,即将人类分为身(body)、魂(soul)和灵(spirit)三大构成要素的观点,将贯穿展览始终,平⾏诠释了艺术家的灵感源泉、活动领域与创作模式。形而上的内外在世界辩证关系,正映射了艺术家李禹焕所言,“事物的客观性生出复杂⽽丰富的谜团。言语之中,至少存在⼀个有限的焦点;事物之中,焦点则⽆穷⽆尽”,也是本次展览愿意提供的,艺术现场的重新对焦。23位当代华人艺术家受邀参与本展览,其中包括:中国前卫艺术先锋,高氏兄弟;中国最“可爱”的波普艺术家,沈敬东;新水墨代表艺术家,侯拙吾;中国抽象艺术新星,孙尧;被誉为“湖南米勒”的80后艺术家,黄于纲;中央美院油画系90后教师,郭亞冠;荣获2021年中国表现青年艺术大奖的艺术家,沈之。从架上绘画到虚拟现实,再到雕塑与影像相结合的新质空间,37件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将为观众提供丰富视觉盛宴的同时,带来耳目一新的心灵沉思。

再造魔都

策展人:杨西

艺术家:耶苏+杨欣嘉+宋兮、戴陈连、张沐辰、康靖

1923年3月,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到访上海,写下小说《魔都》。在村松梢风的眼里,上海是“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浑然杂居,所有的国家的人情、风俗、习惯没有统一地出现,是一个庞大的国际世界主义俱乐部。在这儿文明的光明闪烁辉煌同时,各种各样的秘密和罪恶如魔鬼样出现。极端自由、眩惑的华美生活,胸口堵得慌的淫荡的气氛,像地狱样的凄惨的底层生活,这种极端现象又赤裸,又阴然弥漫着,既是个天国,又是个地狱。”(引自,《魔都》:《序》)。“魔都”的说法就此诞生,起初这样的称呼并没有在中国传开,直到20世纪末,国内学界才开始对此留意,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魔都”在网络上被频繁使用,迅速变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

村松梢风对上海的游历是为了开拓创作的灵感而来,并非当时肩负使命考察的一般日本人。他所提供的是一个文人对于陌生世界的个人体验。这样的个体体验实则正是我们现今需要重视的,也是需要我们留下的。在面对世界的不断游移之时,身体力行地观看之道将会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展览将从村松梢风的《魔都》展开,选取其小说中最具代表的章节作为四个不同的方向,即:《明亮上海、阴暗上海》(探讨公共空间)、《新世界、大世界》(探讨剧场)、《“创造”的同人》(探讨交互)、《归国那天的事情》(探讨记忆);并由艺术家耶苏+杨欣嘉+宋兮、戴陈连、张沐辰、康靖的作品与书中的文本彼此贯穿在展览空间中,对当时的文人“体验”进行一次想象和投射。再造有关时间、地域、情感、历史、文本等元素。透过不同的元素组合引发出我们对于当下所产生的现象与观念的讨论,并作出体认和辨析。

东方时尚季·黄盒子开放展

10月9日起开启售票观展!!!

(线上票价低至35元/人)

艺术作品不断上新

快来预约观展吧

观展购票通道

展览基本信息

黄盒子开放展

在当代艺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催生了艺术经济新生态。但是当代艺术局限于圈层发展,例如缺乏系统性构建,艺术生态链不完善。如何打破当代艺术的封闭性,让艺术消费不再成为精英阶层的「特权」,设计是离大众生活距离最近的艺术,是可以将艺术的神圣使命日常化的有效途径,是将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之物相连的媒介。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发展,“为人服务”始终是设计的起点和目标。因此让原创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给广大艺术从业者创造展示、交易的平台,这是一个时代课题,黄盒子美术馆开放展应运而生。

2021 年的黄盒子开放展由青岛市文联与青岛市文化旅游局指导,青岛西海岸新区黄盒子美术馆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联合主办,青岛缔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青岛中纺亿联时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给予支持,并列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 东方时尚季主题展。

开放展期持续一年,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介、跨年度的大展。展览以从开放到放开,从突围到破圈为策展理念,推出艺术盛装——黄盒子美术馆特展,周隹朔土——国际公共雕塑展,磁场——黄盒子实验空间三大主题展览。旨在打破艺术展览的封闭性,通过全新的策展理念付诸实践,重构多元化的艺术生态链,让当代艺术面向市场,真正融入当代生活。

从开放到放开 从突围到破圈

获取关于场馆的实时信息

ADD:青岛市黄岛区海军路1000号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