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冬至丨冬至大如年三九藏冬趣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又称冬节、长至、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俗语有“冬至一阳生”,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以后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正所谓“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自冬至开始,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动形象地记录着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大如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因地域不同,各地的冬至饮食习俗存在着诸多差异。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南方人喜欢在冬至这天阖家团聚、围炉夜坐,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其乐融融、团团圆圆。
俗谚有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在冬至这天,浙江杭州、嘉兴、绍兴一带的人常食馄饨。这个习俗在宋朝时已经颇为流行了。
在浙江台州,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
在今天,嘉兴人大多选择吃桂圆烧蛋过冬至夜,而平湖则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这是甜蜜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乡愁的味道。
喝冬酿酒,是苏州人冬至入冬仪式的开始。冬酿酒酿造程序复杂,酿酒师傅一般在10月底就得动起来了,糯米两次发酵后再压榨、冷却、过滤,最后加上腌制的桂花、栀子,冬酿酒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容易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柚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冬至
今天,记得早点回家,
和家人们一起团聚过节!
冬至养生秘诀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此时也是阳气初生之时
固护好阳气,人体阳气充足
才能祛病延年
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
冬至如何养生
药补不如食补
冬至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
适宜冬至补益的食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温补类
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以配合白菜、萝卜、马蹄、茭白、
2、平补类
莲子、芡实、薏苡仁、莲藕、燕窝、银耳、百合等,此类食物性平,没有偏性,适合冬至平补,配合温性的肉类一同食用。
3、滋补类
海参、甲鱼、鲍鱼、黑芝麻、黑豆、阿胶膏等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适用于素体偏虚的人群,但是注意不能过量使用,否则会滋腻碍胃,影响消化。
冬至进补固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也不能盲目跟潮流,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滋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养心养肾
冬至是
冬至后的养生原则就是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肾的精气,所以冬至养生在养精神方面要注意养心养肾。
1. 要做到静神少虑
保持心态的平和,心情愉悦,不患得患失。
2. 最好每天能睡个“子午觉”
3. 可以选择在阳光下适量运动
运动时间一般选择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到3点,户外运动时间不要太长,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出大汗,使阳气随之外泄。
4. 适当的早睡晚起
增加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防寒
注意保暖,冬季的穿衣要讲究“衣服气候”,就是衣服里层和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32℃-33℃,可以缓冲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尤其是头部、背部和足部,“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既是阳气汇聚的地方,也是阳气散失最快的地方,所以冬季出门最好戴一顶帽子;人体的督脉走行在背部中线脊柱上,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后容易损伤阳气,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贴身的保暖背心在冬季也是不可或缺的;再就是离心脏最远的双足,足底的皮下脂肪不足,足底有许多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关联,保温能力有限,容易受寒,所以足部保暖同样非常重要,出门要记得穿棉鞋,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特别爱露脚踝,冬天也不例外,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能要风度不要温度。
暖足小技巧
我们可以多做踮脚运动或用55℃左右的热水泡脚,如果平时四末不温,手脚容易凉的人可以适当使用温性的药物比如干姜、桂枝、苏梗等适量进行足浴,每天30分钟,使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这些方法可以疏经活络,加速血液循环,使双足始终保持温暖,利于身体健康。
晒太阳
长晒太阳可以助力人体阳气的生发,冬至的人体阳气开始萌发的时刻,大自然也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固护阳气。
特别提示:中老年人在冬至之后更应该做到上几点,在万物收藏的冬至充分利用其特点进行正确的养生。
药补不如食补
如果体质没有特别的偏性,建议冬至进补以食补为主,采用性温性平的食材,比如羊肉炖萝卜、香菇炒木耳、天麻炖鸡、莲藕猪脊髓汤、西红柿牛腩汤都是不错的温补的选择。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补益脾肾是冬至补养脏腑最重要的法则,之前我们提到的肉类、各类蔬菜以及黑色的坚果、豆类、五谷类都具有很好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补养精气、提高人体免疫力。
推荐一种适合冬至后饮用的茶饮:
桂圆红枣枸杞茶:益气养血,驱寒通络
食材:
红枣25个、枸杞子20克、桂圆肉15个、红糖适量。
方法:
把红枣、枸杞和桂圆共煮至红枣软烂,再加少许红糖,趁热饮用,每天饮用500ml左右。
适宜人群:
这种茶饮非常适合冬至后饮用,尤其是常感气血不足、心悸心慌、健忘失眠、肤色偏黄偏暗、手足不温及有黄褐斑的人群。
注意:
该茶饮比较甜,不放红糖也会有甜味,性偏温燥,所以糖尿病患者以及素体痰湿比较重的人群不宜饮用,或者阴虚火旺有上火的症状、消化不良的时候不要过量饮用。
冬至节气养生3大禁忌
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具有补益功效的食物和药物一般都是性温滋腻的,长期过量服用会引起上火或者影响消化吸收的功能,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忌慕名进补
很多人不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慕名进补,就拿生活中常见的鸡汤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喝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所以胆囊炎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都不宜喝大量的鸡汤。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不同的体质,各有各不同的补法,搞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冬至吃什么
1
一只鸡—御寒补身
鸡肉性微温,偏向于性平,身体比较健康,既不体虚又没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鸡肉。南方虽然入冬,但气温较北方要温暖得多,鸡、鸭、鱼类就很适合清补。
鸡汤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强筋健骨,预防寒凉。
注意:一定要汤肉一起吃。
2
一口羊肉—温阳补虚
南方冬季适合鸡、鸭、鱼类清补,而北方冬季则更为寒凉,食补上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羊肉就是不错的选择,温阳补虚,可以散寒湿、补精血、暖心胃。可以搭配白萝卜食用,不仅在味道上相得益彰,营养方面也可以取长补短。
3
一碗萝卜汤—化痰消食
“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有消积化痰补气顺气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以在家里炖点白萝卜汤辅助治疗。
注意: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虚泄泻的人最好少吃。
4
一笼山药—健脾胃
先调脾胃后进补,脾胃好,才能吸收营养。中医认为,山药性甘平、无毒,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之功效,补而不滞,不热不燥,男女老幼都适宜,有病无病都适用。
5
一碗栗子粥—补肾
冬季主闭藏,正是补肾的季节。中医上讲,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民间俗话说:“腰酸腿软缺肾气,栗子稀饭赛补剂。”
进入冬季以后,饮食中的肉类增多,经常喝栗子粥调理,不仅补肾,而且滋养脾胃,缓解肉食带来的负担。
6
一把坚果 温肾助阳
冬至时节,阴气最盛,阳气初生。中医认为,坚果多偏温热,此时吃就如同“雪中送炭”。大多坚果还有补肾的功效,与冬季养肾的规律相契合。
1. 杏仁
富含锌、镁、钾、铁等矿物质,其钙含量更是所有坚果之冠,氨基酸种类也非常丰富。杏仁还是一味中药,能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本草纲目》认为其有“润肺,消积食,散滞气”三大功效,对五脏都有好处。经常吃还能养颜益寿、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腹泻时别吃。
2. 核桃
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有助防止细胞老化、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中医认为核桃仁味甘性温,能黑发,固精,治燥,调血。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能补肾固精,润肺止咳、化痰定喘,顺气补血。
3. 栗子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是“味美价廉”的滋补良药。它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坚果多3倍~4倍,蛋白质和脂肪相对较少,还富含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栗子味甘、性温,有补肾壮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改善肾虚,腰膝酸软无力、筋骨疼痛等病症。
4. 花生
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体每日所需的一半以上蛋白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镁、铁、锌等营养物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之痒”,经常吃有养血补血、补脾润肺、滋润肌肤的效果,对心脑血管也有益。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连皮(红衣)一起食用,可增强养血止血的效果。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