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力量。2021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已于12月15日拉开帷幕。当天下午,本届名城会实践与展览活动环节的重要项目——“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 ”艺术共创行动也正式启动。一个全球线上传递、一场快闪、一个南京全城落地展示组成了此次艺术共创行动。记者了解到,南京名城会组委会通过海内外社交平台向全球100位艺术家发出创作邀约,让更多年轻人承担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崇高使命,开启一场全球青年的交流与对话。为文明交流,尤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互鉴,汇聚更多的青春力量。
全球传递,用艺术表达保护“共同的遗产”的决心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提到,要大力推广普及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意识,特别是要加强面向青年人的世界遗产教育。
年轻一代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成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富有创造性的传承者。而“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艺术共创行动,以多元化的艺术视角表达全球新生力量对世界发展的感知与洞察。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南京创意中心该项目负责人郝媛媛介绍,“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 ”艺术共创行动通过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向全球发出共创邀约,让青年人通过自己的艺术创意,描绘出所在国家或城市的文化符号与故事。“让他们用不同的风格诠释对于‘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主题的理解,通过激发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和愿景,展现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多元与包容。”
摄影、数字媒体艺术、平面设计、手绘……中外青年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世界各地历史文化遗产之美。据了解,截至目前,活动已征集到来自中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利比里亚等15个国家的近30位青年创作者的艺术作品。
25岁的欧丹青(Camila Ocando Thomas)是第一个响应此次艺术共创活动的青年艺术家。她是委内瑞拉视觉艺术家和诗歌作家。作为委内瑞拉国家美术馆的客座讲师,曾多次开展委内瑞拉视觉艺术史的讲座及世界艺术史的介绍。她提交的作品以表现主义手法,展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源泉——人类的创造力及智慧。她提交的作品描述——“创造力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基石”,让人印象深刻。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哈俊(Yumakayeva Elvira)非常热爱中国,目前在南京艺术学院留学,擅长以水彩,油画和丙烯酸为材料创作。她也积极参加了此次艺术共创活动,创作了一幅名为《共同希望》的作品,表达前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都要认真去守护并维持它们的生命力。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国内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苏州高新区国画院副院长贾茹提交了2021年新作《金陵胜境映长江》。这是一幅以南京长江大桥夜景为主题的作品。高楼林立的璀璨夜景与城市山水相互辉映,作品生动呈现了今日金陵之盛景。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江苏省书画家联谊会理事贾明哲则提交了《六朝石刻》的水墨画作品。他说:六朝石刻可以看做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之一,只有你亲身站在它面前,才能真正感受到其魅力。
一场快闪,用行动表达维护“共同的世界”的目标
所爱越山海。此次,为了“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艺术共创活动,南京名城会组委会策划了一场全球快闪活动。在南京的明城墙、英国的温莎城堡、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大学、阿联酋的迪拜之框,以及埃及的金字塔这些知名的文化地标,联动了全球青年艺术家、国际组织及文化创新企业代表、高校学生等新生代群体共同参与。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炽热的阳光,永恒的世界,充满爱的明亮世界,我们幸福地欢快歌唱……”南京是此次快闪活动的大本营,名城会组委会邀请了近20位中外青年代表,尤其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青年,用大提琴、二胡、长笛及非洲鼓等乐器共同演奏并合唱《从茉莉花到图兰朵》,此外还有更多遍布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云”上共同欢唱。
“用年轻人喜爱的、容易接受的快闪行动,让他们能对身边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理解,展现全球青年在面对遗产保护新挑战时的努力与担当,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在南航就读的巴基斯坦青年李卡告诉记者,Together就是要将世界青年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合作创新,共同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各国青年在南京以及全球其他四个快闪现场,挥舞手中的旗帜,大声喊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并为活动送上自己的祝福与期许。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的尼日利亚青年丁家明表示,参与南京明城墙的快闪行动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年轻人应该要记得过去发生的事,了解并保护历史文化是重要且必要的。”和丁家明一样,在海外参与的青年人则表示,跨文化交流促使我们在对待“共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合作更高效。
全城落地,用创新表达艺术共创活动的内涵
本次共创行动在展示形式和空间上也进行了突破,以气球这样一种立体的艺术方式为表达载体。老门东、大报恩寺、夫子庙、玄武湖、中山陵音乐台……12月15日到19日期间,25只高2米、4米、6米不等的“Together”系列气球装置在南京全城文化遗产地标前进行了落地展示。“我们希望以这样一种醒目的展现方式唤醒公众对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与共鸣,汇聚更多力量一起守护‘共同的遗产’,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世界’。”郝媛媛作为策展人讲述了创意的初衷。
气球的一面展示了线上征集到的与文化遗产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另一面则选取了每位参与者作品中的代表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并以“Together”的共创画面进行呈现。运用不同鲜艳色彩的和谐搭配,寓意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合作与交融。五颜六色、不同大小的气球与南京的历史文化建筑交相辉映,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拍照。在新浪微博、脸书、推特等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很多青年人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表示这样的展览方式很新颖,想到南京来观展。
以艺术为能量倡导青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充分展示了南京这座城市探索创新、施展人文关怀的博爱精神,并展现出城市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事实上,这已经是南京发起的第四个围绕文化展开的全球行动。
2020年世界友谊日,在全球共同对抗新冠疫情的危难时刻,南京以一枚六朝人面纹瓦当为起点,围绕包容、乐观的文化精神,发起“文化中的力量”——全球微笑传递,并邀请来自全球5大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十余家文化机构共同发声,线上传递微笑主题的文物和艺术作品,鼓励大家一起勇敢面对疫情挑战,期待全球伙伴的微笑重聚。
2020年国际盲人节,南京以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起点,围绕全民共读的主题,发起“文化中的力量”——全球助盲声音传递,与全球三十余家助盲机构共享水畔诗歌的有声读物,聆听城市的水畔故事,带领视障人群开启了一趟心灵的旅程。
今年6月,在与全球共同探讨城市创新发展成果和路径的同时,从博爱之都南京发出的“科技向善,艺术为爱”全球共创传递行动,携手全球数三十余家国际组织与企业一起倡导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包容、友爱的城市建设中来。
而名城会期间,发起的这项“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艺术共创行动,将与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与青年人发生美好的链接与回应,在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留下从艺术出发、无差别的爱的回响。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