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文明的脊梁——首届长城文化发展论坛在辽宁省丹东市举办。本次论坛由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旅游报社、丹东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
本次论坛旨在促进做好长城文化价值挖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大力弘扬长城精神,传播长城文化,让全社会进一步关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长城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促进长城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凝聚共同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磅礴力量。
辽宁省丹东市委副书记王海东在致欢迎辞时表示,丹东沿边、沿海、沿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虎山长城为代表的长城文化,同红色文化、原始社会文化、边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一起,共同构建了丹东独特而深厚的城市文化。丹东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建设”列入今后五年工作重点,丹东将利用好本届论坛的交流研究成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努力呈现长城文化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孙成杰在致辞中表示,辽宁长城资源丰富,现存战国(燕)、秦、汉、辽、明5个时代的遗存,全长1295千米,绵延分布于全省13个市。同时,辽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7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文物大省。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审议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设计规划97个项目,明确主体项目均在2023年底前完成。弘扬长城精神,赓续长城文化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也是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的共同责任与使命,希望通过举办本届论坛,形成推动长城文化发展的更加广泛的共识,一起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要求,主动服务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局,不断加强长城文化研究,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公园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要赋予长城文化新时代新价值,加大长城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力度,加强长城文化传承展示,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国家站位,突出国家标准,着力抓好规划落实,着力抓好核心点段建设,着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廊、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
本届论坛以“文明的脊梁”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长城文化宣传推广活动:
——论坛上首播《筑梦长城·辽宁篇》专题宣传片,影片重点展现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等长城重要点段,深入挖掘辽宁长城历史文化资源,突出辽宁长城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唯一性;同时,融入长城保护员叶德岐等人物故事作为主线,用影像产生情感共鸣,传递长城精神、长城文化。
——“我心中的长城”——长城文化传播工程与论坛同步启动。该工程将通过开展现场考察、拍摄视频、艺术创作、交互体验、文创研发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长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动长城精神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促进长城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并借助各大新媒体平台,推动长城文化广泛传播,使之成为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宣传中国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在国际彰显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体验推介环节,辽宁拉脱维亚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泽博士通过主题演讲和vlog分享深入长城体验的感受。她谈到第一次去葫芦岛踏上九门口长城,才发现原来还有别具一格的水上长城;在绥中县,实现了看夕阳西下长城美景的愿望。她谈到修建长城的过程背后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更重要的是长城如今已经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开端,并对外国朋友发出邀请,让他们来发现长城、走进长城、了解长城、从而了解中国。她于今年10月在辽宁葫芦岛,以首个“长城文化体验官”的身份,参加了本次论坛的子活动“长城万里行·辽宁段”全球长城文化主题品读活动。本次活动以“沿辽西走廊望长城·在山海之间品文化”为主题,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重要点段进行了体验。
——在发布“弘扬长城文化共铸文明脊梁”倡议书环节。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克宇作为长城沿线省(市、区)代表宣读倡议。倡议中提出,长城沿线各地积极依托本地长城遗迹遗存、文化文物资源,认真组织研究发掘梳理。各地区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断形成深化长城文化认识、升华中华民族精神的有份量、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长城沿线省(区、市)充分利用各自长城主题专网、专题和专栏,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宣传。联手开展长城主题节庆活动,共同开展长城文化精品创作,联合举办非遗、红色资源巡展等活动;开展跨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充分整合长城资源,形象诠释长城文化,赋予长城主题旅游体验以文化内核,形成资源共享、客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东西对话”环节,虎山长城和嘉峪关长城代表在论坛现场相会,实现千年牵手。论坛现场播放《东西对话》宣传片,跨时空展示东西端长城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长城文化魅力。论坛特别邀请辽宁省丹东市副市长时燕和甘肃省嘉峪关市委常委、副市长徐金丽作为代表来到现场,实现了万里长城东西两端跨越千年的首次牵手。时燕副市长代表丹东市向嘉峪关市赠送礼物——“中朝友谊桥模型”。中朝友谊桥横跨鸭绿江上,历经了抗美援朝战火洗礼、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是丹东的城市标志,礼物象征两座城市的友谊如中朝友谊桥一样坚不可摧,预示两市的友谊如鸭绿江水般源远流长。徐金丽副市长代表嘉峪关市向丹东市赠送当地特有的“砂石画”。砂石画的制作材料选于自然,得益于独特的地域风貌,砾石软硬不等、颜色各异、千奇百怪,造型色彩各不相同,砾石成型的“长城砂石画”,寓意着两市的情谊点滴积累,永不褪色。随后,甘肃省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淑敏介绍了嘉峪关市旅游发展情况,辽宁省丹东市代表赵焕介绍了丹东市旅游发展情况。
——在长城文化传播主题演讲环节,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柴晓明、文化传媒产业领域著名影视传媒专家朱修阳分别围绕“长城文化文明脊梁”“长城文物保护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新时代如何用影像讲好长城故事”等主题进行演讲。赵琛在演讲中提到:“长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要融入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作品和科学技术之中。长城作为物质遗产,要修缮保护,作为文化遗产,长城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新时代长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结合时代技术,运用文化、艺术、科技等手段,开展数字长城保护工作。数字长城复原工程为未来长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方向。”柴晓明在演讲中提到:“长城保存现状较一般文物远为复杂,是古建筑与遗址并存、并且以遗址为主的形态。长城的文物资源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长城文物保护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对于长城而言,无论是研究还是发展,都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相应的设施建设也要切合各长城段的实际情况,符合长城精神。”朱修阳在演讲中提到:“新时代要用新的方式讲好长城故事,影像作为现当代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可以通过‘故事性+可视性’传播长城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从静态到动态,从文物、人物、事物入手,用年轻的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唤起国家精神标识的文化认同和感情共鸣。”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沙龙”环节,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张玉坤,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吴殿廷,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会理事田立坤,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任慧登台,以“探讨如何挖掘长城文化、长城精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题进行交流。沙龙环节谈到:“我们在加强对长城基础工作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长城知识的普及;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建筑建设中,要解决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的施工。采用今天的数据优势,研究好长城的走向、结构与实际现状;文化遗产要开发更要保护;学者在研究的同时,要加以阐释国家文化公园中‘文化’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文化、生态相结合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工程。”
同时,论坛还设置了参观考察虎山长城、长城主题非遗展示、长城主题文创产品及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展览等活动。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孙成杰,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克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翟玉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建州,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云鹏,辽宁省丹东市市委副书记王海东,甘肃省嘉峪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徐金丽,辽宁省丹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万伟,辽宁省丹东市副市长时燕,辽宁省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涛,中国旅游报社副社长班若川等参加论坛。长城沿线部分省区市代表(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南省、甘肃省、青海省)、辽宁省有关单位代表、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专家、中央及辽宁省内媒体代表也参加论坛。其他受疫情影响无法来到现场的长城沿线省区市代表,通过观看直播形式在线参会。(向彦霖,赵腾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