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把《雄狮少年》和三只松鼠埋了吧,一点也不冤枉
2021-12-29 14:36:3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眯眯眼这件事在无数精神殖民者的偷换概念下,变成了“小眼睛是不是中国人”的讨论,完美地忽略了西方人构建的歧视、文化霸权与审美规训,转嫁为了中国人的内斗。现在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们必须要抓住主要矛盾:这是白皮为东方人打上的标签,并以此来歧视东方人。

 
第一,眯眯眼不是小眼睛,而是一系列特定的固化印象,包括拉眼角、宽眼距、阴间妆容等等。
 
第二,为中国人扣上这种固化印象,源于百余年前的“黄祸论”,大家看一看下面这几张,非常典型。
 
第三,西方人从来不觉得眯眯眼是一种审美,而是猎奇与审丑,不要用“审美多元化”来狡辩,这是一种强加的固化偏见与歧视。
 
第四,中国人从来不歧视小眼睛,凡是把眼睛长得小就上纲上线叫“辱华”,以及闲着没事对号入座的,都是傻逼。
 
拿大佛的眼睛说事就是典型的没文化——大佛是宽眼距、吊眼角吗?人家是没睁开。佛像都是半睁眼的,做俯瞰众生像,讲究“二分开,八分闭”——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只有金刚才做“怒目圆睁像”——“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想不到这样有人文情怀的设定,竟然在21世纪的社交网络被一群傻货来证明“眯眯眼歧视”的合理性。
 
还有拿关公的丹凤眼说事的,“睁眼关公要杀人”这句俗语不会没听说过吧?还有这种对仕女图、兵马俑上纲上线的傻货,这种是雕塑和工笔画啊,跟那种阴间妆容是一回事吗?
 
什么叫偷换概念,我说沐猴而冠很可笑,他说你歧视戴帽子的人。我说东亚病夫是对中国人的蔑视,他说生病就不配做中国人?
 
第五,文化、时尚圈的精英,从长期受西方审美规训,把其定义为“高级脸”,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体现。
 
我在写陈漫的这篇文章《中国时尚界为什么成为了“文化买办”与“精神殖民”的重灾区》中就说过:我国时尚圈简直是精神殖民重灾区、脊梁膝盖大洼地。比电影圈的软骨头还夸张。原因很简单,话语权被西方人掌控,电影想拿那几个电影节的大奖,就得拍符合白皮价值观的东西;时尚界要想获得地位、参加时装周、上大杂志封面,就得拍符合白皮审美的东西。
 
三只松鼠的模特自己跳出来扛了一波火力,我还以为她是被品牌方利用了,结果发现她自己就是这一路人。我们都知道,西方人用“拉眼角”的动作歧视东方人,这种手势基本相当于叫黑人倪哥,是充满了敌意、蔑视与偏见的行为。但是三只松鼠的模特频繁的做出这种动作,她被冲一点也不冤。
 
时尚圈跪舔西方审美根深蒂固,昨天看见了一个模特小姐姐现身说法,讲她当年面试的时候因为“长相不够东方”而被拒绝:
 
我点进主页看看,人家长什么样呢,下图这样。好家伙,这就叫“不够东方”,所以说时尚圈的“不够东方”指的是什么,大家都明白了吧。所以商家用模特频繁暴雷,是这个圈子的风气出了问题。
 
另外有人上纲上线,说什么歧视小眼睛。还是那句话,那是偷换概念,是西方人先把眯眯眼标签化贴在东亚人头上,然后反过来去以此歧视东亚人,管我们屁事啊。我们什么时候歧视过小眼睛的人?
 
还有时尚圈、电影圈一群精神殖民、文化买办人士跪舔西方意识形态,把人家的丑化、歧视当成“高级脸”,以至于模特圈开始排挤真正的东方特色的佳人了。导致现在模特、化妆、修图全部按照阴间风格来,不是大众太敏感,而是你们打着高级、多元的牌子,结果还是统一的“眯眯眼”审美。
 
这股邪风在时尚艺术圈有多严重,看看清华美院就知道了。这可是艺术的高等学府啊,多少美术生梦寐以求的殿堂——
 
所以这事是我们过于敏感吗?不是,因为天平已经歪了,我们要把天平摆正而已。凡事要抓主要矛盾,啥时候彻底清算了西方偏见的价值观,彻底清算了文化艺术圈的汉奸、买办、精神殖人,我们再来谈吊眼角、宽眼距的审美多元化成不?
 
导致现在模特、化妆、修图全部按照阴间风格来,不是大众太敏感,而是你们打着高级、多元的牌子,结果还是统一的“眯眯眼”审美。
 
胡锡进的态度从来都是一个风向标:但凡有什么涉及意识形态立场的大问题,老胡一定就在那个地方和稀泥了。你觉得这事没那么重要?没那么重要老胡中肯个什么劲啊。所以看看胡锡进的态度就明白这事必须得重视起来。
 
《雄狮少年》给大家送上了一份裹着巧克力的屎,三只松鼠连巧克力都不要了,直接把屎端上来了。我怀疑文化买办、精神汉奸们,就是有组织有规划的用西方固化印象来驯化中国人。然后再偷换概念说什么表达自由、艺术自由、高级审美,不能歧视小眼睛的人,这不扯淡么。还是那句话:是西方人先把眯眯眼标签化贴在东亚人头上,然后反过来去以此歧视东亚人,管我们屁事啊。我们什么时候歧视过小眼睛的人?
 
但是舆论依然被搅得乌烟瘴气。这几日洗地的方式更高级了,说什么眯眯眼西方人用来歧视,我们为什么要抵制呢,我们光明正大的把眯眯眼用在自己的作品里,岂不是显得我们文化自信?
 
这不是文化自信,而是阿Q精神,人家明明已经歧视你了,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运用精神胜利大法“这偏不是歧视,这是文化自信”——白皮和文化汉奸们看了更乐坏了,自己的规训就这样成功了,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精神殖民。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后天模特眯眯眼是高级审美,大后天电影里吊眼角是倔强的帅气,然后再鼓吹“审美多元化”,舆论和文化的阵地就这样被西方固化印象所殖民了。
 
这种荒谬的说法竟然还很有市场,正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当年罗永浩等一众精日就是用这种逻辑谬误来洗脑的。罗太君当年称自己的同胞为“支*人”,他还狡辩,说“支*”本是一个古代就有的名词,凭什么因为小日本用了我们就不能用,我偏要叫你们“支*人”——这代表了传统文化。
 
多年过去了,文化汉奸们洗脑的套路还一模一样。为什么“支*”这个名词不能用,因为小日本在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带入了大量的歧视、蔑视与侮辱,所以这个词语的性质也就变了,从一个古语变成了侮辱性称谓。这不是文化自信,而是助长敌人嚣张气焰。不然你以为罗永浩为啥要在这个概念上做文章?汉奸们的坏水多着呢。
 
还有人扯淡,说什么我们要把眯眯眼改成正面形象,这就是傻逼中的战斗机,收钱洗地脸都不要了。我们凭什么要迎合精神殖民的固化印象?我们难道不该彻底推翻强加给我们的歧视吗?
 
说白了还是把洋大人看做永恒的上位者,要靠改变我们自己去迎合洋大人的欢心。这就跟家暴案中,不去惩处打人的老公,反而要对妇女说:只要你足够温柔、足够体贴、足够乐观,你老公打你的拳头就会轻一些。
 
中华民族1949年就站起来了,然而有些人的灵魂却是永远跪着的。
 
最后再说点实在的,面向市场的电影、商品、广告,应该尊重消费者的主观感受,继续头铁,消费者只会用脚投票。
 
我赞同“眯眯眼辱华”的判定不宜扩大化。陈漫为什么板上钉钉大家都不觉得她冤枉呢?因为她的作品中除了眯眯眼,还有封建服饰、装扮、脏乱差等一系列西方固化偏见的元素在,还有“少先队员”这种未成年+影射+性暗示的典型,所以综合判断她一点也不冤枉。
 
《雄狮少年》的人物形象,是否涉及“辱华”,我们不去做有罪推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主创团队明显对于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敏感性,该做的功课没有做到位。主创团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先cue广东人,又cue东北人,这不是聊爆了么,我不是广东人我都想打你,有这么说话的吗?
 
我们虽然不做有罪推论,但是《雄狮少年》拿到国外评奖是事实,而且获得了评语是“东方人物形象典范”这不完犊子了么,又给人家助长一下固化印象。
 
你既然做出了一个拿到市场上卖的作品,就得尊重舆论,就得了解市场,就得体谅相当多数人是怎么想的。要么你干脆就说我这就是艺术,你觉得丑就别买票,我也敬你是条汉子。在主流审美之外做出了尝试,但不尊重舆情的客观规律,越描越黑。一方面确实遗憾,另一方面也必须说电影工业是一个全产业链、全方位的事情,要求我们的主创团队是一个“全才”——不但要懂技术、懂剧情、懂表演,也要懂政治,懂舆论,懂价值观。
 
你看你自己的原画多正常,等到了成片的人物就变了,怪观众们不买账咯?
 
改一改眼间距,小眼睛也可以很正常啊,没人说不让你用小眼睛啊。
 
《雄狮少年》的好感度,一半都是被水军和所谓的“自来水”败坏的。我说我反感这种人物形象,他们说你不懂审美,他们说你歧视小眼睛的人。从来没见过一部电影能这样按着头强买强卖。还有各路所谓的“动画界”专业人士,洗地姿势花样百出,什么“角色的灵魂”“倔强的帅感”,都要在这种宽得能跑马的眼间距里体现: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一次“专业人士”嘲讽人民群众不懂艺术、不懂设计、不懂审美,还是某知名建筑师收了130万给老农建了一个红砖房的时候。
 
这时候就要理直气壮地说:人民群众不喜欢,你算老几?有种你别放到市场上赚票房啊。一方面又想赚钱,一方面又要嘲笑观众没有高级审美,寒碜不寒碜啊你们?
 
人们都是擅长居中调和的,我说《雄狮少年》的建模长得丑,他们就要指着鼻子骂我不懂审美、不懂艺术、不懂倔强的帅感;我说《雄狮少年》辱华了,他们终于承认人物设定就是丑的啊。
 
另外也不要拿吴京推荐《雄狮少年》说事。电影圈不是打打杀杀,电影圈是人情世故。吴京还推荐过《上海堡垒》呢,那时候《上海堡垒》天天绑着《流浪地球》营销,吴师傅还是厚道。当年半个娱乐圈还站台《摆渡人》呢,人家吃这口饭的,我们也要体谅。
 
《雄狮少年》为啥营销经费这么充足呢?他的出品方北京精彩时间文化可不简单,年初一个《你好,李焕英》大爆,小成本换来了超高收益,现在有钱做宣传也不意外。北京精彩时间文化的创始人是张苗,同样也是公司的总经理、总制片人、总发行人。张苗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索尼电影公司工作了十五年,之后加入了北京文化公司——就是跟郑爽签1.6亿片酬,现在已经挂了ST的北京文化。2020年离开北京文化,创立北京精彩时间。
 
北京文化虽然现在涉嫌把股民的钱通过给明星高片酬“洗”到自己口袋里,但是前几年也是风光无限的,北京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战狼2》和《流浪地球》。张苗曾担任《战狼2》制片人及总发行人、《流浪地球》制片人及总发行人、《你好,李焕英》出品人及总制片人。我们说票房前五,三部吴京;同样的票房前五,三部有张苗。
 
所以张苗自己出来创业,能撬动的资本可想而知,就像整个圈子里都跪求在吴京下一部电影里买到份额一样——求着给你送钱。吴京给这部片子说说好话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人家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自然场面话是要说到的。而且“总发行人”这个职位,除了跟影院谈排片,管的就是宣传营销。所以大家知道《雄狮少年》一部目前票房八千多万的作品能有这么大营销的能量了吧?照我说,有这么多闲钱去烧,不如老老实实重新制作一边,把眼间距给改回来,真要能这样我自发作自来水。
 
张苗、三只松鼠,背后都能撬动大量的资本,这也是近几日网络乌烟瘴气的根源。就说《雄狮少年》买的软文,基本普遍了全网,我看到好多非电影类大号都开始给他的眼间距洗地了。还有豆瓣锁粉、微博控评、媒体站台这种事就不用说了。
 
这就是“资本还乡团”的实力,就一个固化印象,他们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了。还是那句话:柳传志之流的肉体买办、经济买办值得警惕,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买办、精神汉奸们,同样值得警惕。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