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特色美食风味足 多彩文化年味浓 ——贵州各地群众欢喜过春节
2022-02-06 09:14:19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人们从忙碌的工作中回归到一个个家庭,一起吃饭、唠家常,凝聚成期盼已久的团圆。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贵州,地形复杂,千百年来,各族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创造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绚丽多彩文化奇观。春节期间,全省各地的特色美食让群众的味蕾得到了充分满足,一系列精心打造的年味民俗文化活动,也扮靓了假日文化旅游市场。

特色“年味菜”走上餐桌

进入腊月之后,福泉刨汤腊肉非遗传承人蒲江林便开始忙碌起来,熏制腊肉是一件“时光工程”,每至年关,他都要早早做准备,保证产品能够供应春节市场。

腊肉是贵州人民最喜爱的食物之一,但腊肉的做法在全省各地有所不同。蒲江林熏制的刨汤腊肉保留了福泉市传统饮食技艺。“腊肉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们对它是'情有独钟'。”为了做好这道年味菜,从挑选食材到熏制出炉,每一个细节蒲江林都给予它足够的“仪式感”,“既要好吃也要好看。”

和腊肉一样在年夜饭上充当“重量级嘉宾”的还有扣肉,在独山县,扣肉别有一番滋味。独山人因为喜酸,当地有“独山三酸”,其中一酸“盐酸菜”,被用来和扣肉同蒸,产生了风味独特的“盐酸扣肉”。

住在独山县麻尾镇布依风情街的李苏明是制作“盐酸扣肉”的好手。“整个过程历经煮、炸、蒸等多道工序,每一个工序都极其耗时,讲究繁多,一块肉从买来到制成成品,需要5个小时左右。”尽管流程繁琐,但好技艺和好味道也给他带来了生意,“这段时间订做盐酸扣肉的人比平时多了不少。”李苏明脸上满是笑意。

“粑粑”换装升级火热走俏

“吃粑粑”是贵州人逢年过节的习俗之一。在乡村,每年腊月二十八,人们都会在一起打糍粑,庆祝丰收年。春节期间,糍粑的订单大量增多,给回乡创业的詹发智带来了可喜的生意。

“近一个月来,订单每天源源不断,销售总量已经有上万斤。”詹发智家住安顺市旧州镇猛龙村,2015年,在外务工10多年的詹发智回乡做起了糍粑生意。因对糍粑制作深有研究,制作的糍粑广受欢迎,詹发智的事业越做越大,在当地开起了食品加工厂,如今,工厂年产值达200万元。记者了解到,在贵州各个地区,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做法的“粑粑”高达几十种。

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香甜可口、做法多样的黄粑是当地最具人气的小吃。2021年,依托乌江画廊的美丽风光,化屋村乡村旅游产业风生水起,黄粑、苗绣等极具特色的产品成为化屋村留住游客的“使者”。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介绍,“过去一年,化屋黄粑、苗绣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底的1.15万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1.93万元。”

花样民俗丰富旅游业态

“在这里度假很有意思,唱侗歌、做油茶、看蜡染,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活动让春节年味更浓了。”除夕夜前夕,游客周敏之与朋友组团到黔东南州肇兴侗寨游玩,舒适的体验感让他们给这座初次见面的侗寨打出好评。

民俗是肇兴侗寨发展旅游的重要核心元素之一,从景区风格到业态设置,浓浓的侗族“民俗风”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1月25日,2022全国乡村“村晚”展示活动暨贵州云匠村晚在肇兴侗寨精彩上演,鼓楼对歌、寨门迎宾、芦笙展示等特色民俗表演吸引了全国各地观众进入云上直播间。苏州网友“白小果果”留言说,“这场晚会让我记住了肇兴,已把它规划为我2022年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借助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打造接受度高、参与度强的体验项目,满足人们的旅游、体验需要,已经成为贵州很多地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打开方式”。这个春节假期,贵州各地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陆续推出一系列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浓郁的活动,丰富假日旅游市场供给。

春节假日期间,位于播州区的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迎来试运营,景区准备了“中国年·遵义红——非遗过大年”文化活动,邀请市民游客现场体验贵州非遗的魅力﹔凯里市下司古镇结合民族特色推出“花灯季”活动,景区内热闹非凡﹔兴义万峰林布置好新春装扮,朴素的老街又传来“布依八音坐唱”的优美旋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秋樾)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