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山东曹州刻瓷手艺人于方寸之间展大千世界
2022-04-14 09:28:53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本网菏泽4月13日电 题:山东曹州刻瓷手艺人于方寸之间展大千世界

作者 李明芮

以瓷为纸,以刀代笔,呈现花鸟鱼虫的意趣、山水风光的雅致、吉祥如意的祝愿……13日,记者走进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菏泽曹州刻瓷代表性传承人马宪荣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刻瓷作品,观有笔墨,触有手感。

马宪荣一手拿刻刀,一手持小锤,“叮叮当当”在瓷盘上操作,片刻之余,一朵美丽的牡丹花便在白瓷盘上悄然“绽放”。她向记者介绍说,刻瓷是指使用特制的刀、锤等工具,在陶瓷上雕刻图案并涂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从远古陶瓷刻胎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在瓷釉上雕刻的技法出现在清初,并盛行于光绪及民国年间。”

记者了解到,马宪荣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欢绘画和刻瓷艺术,她幼时经常用刻刀、小锤模仿着爷爷的操作在碗盘上敲打,由此与刻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60年来,马宪荣继承并发扬了前人的技艺,综合绘画、雕刻、书法、篆刻技法的精妙之处,历经“千锤百炼”,终于将刻瓷这门“硬”手艺融会贯通成“软”手艺,使“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这个行当再合适不过。”马宪荣说,曹州刻瓷与其他传统工艺不同,持刀在光滑的瓷面上刻画已经很不容易,还要时刻通过刀法和力度上的变化来体现创作内容。“刻瓷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思。”

在那小小的白瓷盘上,马宪荣游刃有余,构图、勾线、镌刻、着色,一气呵成,尤其是其刻刀下的牡丹,惟妙惟肖。她告诉记者,“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而牡丹花艳而不俗,有雍容华贵、繁荣昌盛的象征,这也是曹州刻瓷作品中牡丹题材居多的原因”。

刻瓷牡丹讲求神形兼备,体现自然之美,一朵朵牡丹花经过刀与瓷的撞击,花瓣层次鲜明,给人以美丽、富贵之感。因此,刻瓷牡丹时常被外国友人“点名”作为纪念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曹州刻瓷作品就已经销至中国各地,深受民众喜爱,并且还大量远销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出口创汇产业。”马宪荣说。

曹州刻瓷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文化底蕴。这门手艺要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就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近几年,为让曹州刻瓷这门传统手工艺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马宪荣面向美术专业知识过硬、热爱刻瓷艺术的大学生开设免费培训班,培养有理论、会操作、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刻瓷艺人。

“当初因为喜欢而坚持,没想到一坚持就坚持了一辈子,老一辈的手艺不能丢,希望后辈能更好地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马宪荣说。(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