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民俗  
甘肃武山手工制陶人:守望窑火数十载 留住古老技艺
2022-05-20 08:52:1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兰州5月19日电 (薛小瑞)在渭河流域的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这里出土的彩陶瓶饰纹有鱼纹型、鸟纹型、蛙纹等,陶器的颜色主要以砖红色为主,陶质细腻、硬度高,做工精细。

在当地,有一门手艺传承了几千年而没有间断。在武山县洛门镇赵碾村村民的手中,诞生了一件件朴素而实用的土陶器皿,这就是手工制陶技艺。

张元林、张彦林是堂兄弟,是赵碾村目前仍在制陶的艺人。从他们收集的来自本地古窑址的一些陶器残片上可以看出,有类似石岭下类型的变体鸟纹。

当地的宋家窑等古窑时至今日仍在发挥余热。古窑址背靠的山间,沉积了大量优质的红黄黏土,非常适合制作陶器。围着宋家窑走一遭,就会发现到处是陶器碎片,这也是赵碾村手工制陶技艺的历史,上面留有当地的乡土记忆。

“村里世世代代都有人制陶,85岁的父亲也是自小就学会烧窑制陶。”张元林说,这里有一层叠着一层的古窑址,积累着几千年的岁月沉淀,还有细腻、纯净的红黏土,是个适合制作陶器的地方。

张元林还说,赵碾村陶瓷以黑陶为主,黑陶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找土、晒土、碾末、备料等20道工序。制作一件成品陶器往往需10天左右,这样烧出来的陶器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四大特点。

建在古窑址上的一间土坯窑洞内,文化堆积层至今清晰可辨。张元林和张彦林将一块偌大的黄泥团,放置水泥板上,用手不停地揉捏,泥土里的杂质被剔除后,制成的陶坯细腻平滑。

接着,他们将捏制好的黄泥团放置在转动的陶车上,通过双手的拿捏和控制,不到几分钟一个陶罐的泥坯便完成了。

如今的赵碾陶器主要以瓦盆、茶盏、陶碗、花盆等为主。但也由于手工制作陶器时间周期长、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原因,当地许多年轻人不愿学艺,传承千年的土法制陶技艺亦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

守望窑火几十年,张家人还在坚守。“世代制陶的赵碾村,如今只剩下我们一家还在制陶,希望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张家兄弟说。(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