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从“关山万里”展看写生与创作
2019-11-04 23:08:1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原标题:从“关山万里”展看写生与创作

雁门关春耕时节(国画) 44.5×61.6厘米 1964年 关山月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关山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革故创新,践行“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深入生活,重视写生,足迹遍布塞北江南、大漠海疆,创作出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广州艺术博物院一直致力于中国历代书画和广东美术精品的征集、收藏、陈列、研究工作,尤其重视岭南画派各大家的研究与展览。今年举办的院藏关山月西部题材作品展之所以取名“关山万里”,主要基于三个缘由,一是来自关山月的名字;二是受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几句诗的启发,恰巧契合关山月20世纪40年代的西部万里写生壮游经历和他“尺图每自胸中出,万里都经脚底行”的艺术理念;三是此次展品大部分是山水画。

展览共展出了关山月作品21件,包括18件绘画和3件书法,绘画是作者各个时期的西部题材创作,其中既有漓江秀色、巫山烟雨,也有雁门春色、塞上冰河,3件书法则是作者的艺术溯源与晚年感怀的诗作。辅助陈列主要是关山月西部艺术活动大事记、关山月西部写生示意图以及写生创作对比组画复制画。

在关山月漫长的艺术生涯中,20世纪40年代的西部写生意义重大。1940年至1945年,他辗转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旅行写生,积累了大量写生稿和构思草图,又临摹了一批敦煌壁画,还创作了《漓江百里图》《嘉陵江码头》《塞外驼铃》《祁连放牧》等大批作品。关山月的西部万里之行采取“以画养画”的方式,其间在桂林、昆明、乐山、成都、重庆等地多次举办画展,筹集路费的同时也结识了夏衍、黄新波、余所亚、欧阳予倩、郭沫若、老舍、徐悲鸿、张大千、朱光潜、赵望云等众多文艺界名人,通过展览和评论,关山月的画名渐响。抗战胜利后,关山月回到广州,于1946年举办“西南西北纪游画展”,1948年出版《西南西北纪游画集》。

新中国成立后,关山月也曾多次到西部进行写生创作。可以说,祖国西部的大好河山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从1977年开始,他还先后赴遵义、延安、青海、敦煌、三峡等地参观写生,以“不动我便没有画”为信条,笔不离手,画箧丰盈,创作了大量的西部题材作品。甚至到了古稀之年,还坚持远赴西部各地进行万里壮游。除实地写生创作外,他平时也常以积累的速写稿为基础创作西部题材作品。他在创作中强调对象的描绘必须准确生动,符合客观真实,反对没有生活感受的程式化做法。他的这些作品都是直接写生而来或在写生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完成的,画面处理也以科学的透视学为依据。即便加入主观处理的成分,也以不违背客观原则为前提。这些作品往往运笔迅疾凌厉,线条粗犷刚健,色彩斑斓绚丽,墨色融为一体,体现出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因此,在此次展览的策划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展现关山月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特地将其1964年在雁门关的写生稿《雁门关春耕时节》与1965年回广州创作的《春到雁门》并列展出。

1964年春,关山月与黄新波、方人定、余本应邀到山西大寨、北岳恒山及雁门关等地写生。《雁门关春耕时节》即是关山月在雁门关的写生之作。这幅画色彩清新自然。远处雪山皑皑,山脚红花似锦,绿草如茵,前景有几株高大的树木,营造出一种空间的深远感。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田野里应该到处可见外出劳作的人们,但作品仅以四人为代表,达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1965年春,关山月根据写生之作《雁门关春耕时节》创作了《春到雁门》。这件作品截取了《雁门关春耕时节》右下角四人的局部进行放大描绘,因此两件作品构图类似。不同的是,这件作品弱化了树木形象而突出了人物形象。除此之外,策展团队还从《关山月全集》中选取了11组写生与创作对比组画,将其扫描作为辅助陈列,以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关山月的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展览还选取了关山月的几件巨作,如1981年创作的《长河颂》,这是关山月的《祖国大地》组画之一,陈芦荻曾写诗《长河颂》发表于1981年8月6日的《羊城晚报》,美术馆将该诗全文抄录在展品说明牌上,诗画交映,让观众理解这张大画的创作背景与内涵。1994年新春,关山月又绘制了《黄河颂》,这件作品描绘的是黄河壶口瀑布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远处日出东方,朝霞满天,黄河之水似从云端而来,从陡峭深远的峡谷间奔腾而下,浪涛汹涌、水汽氤氲。关山月巧妙地运用阴阳、虚实、刚柔等矛盾对立统一手法,营造出富于动感的博大空间,既纵深,又旷远。此次展览将其与《长河颂》放在同一个大通柜里并列展示,气势磅礴,让观者为之震撼,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博大壮美和勃勃生机。

由展览也可见,关山月的诸多巨作都是建立在他多次西部写生积累的创作素材基础上的,这也正暗合了其晚年诗作:“天南地北历风尘,塞外海疆为探真。上下古今寻圣迹,波涛雨雪炼精神。砚边创造真求美,纸上耕耘甘又辛。有幸生逢盛世日,天公赐我笔留春。”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