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1939年12月5日—2014年3月4日),祖籍山东省莱芜市,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6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巴山红浪》。1974年,进入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导演专业班(后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1979年,与滕文骥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活的颤音》。1984年,执导剧情电影《人生》,该片获得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电影梦
吴天明聊起他的“电影梦”时总是会从那段“脱鞋换票”的故事说起,“高二时迷上了电影,那时看了前苏联导演杜甫仁科的影片《海之歌》,这部影片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引导了我的电影观。壮阔的伏尔加河、拦水坝,还有勇敢坚强的海的建设者,完全就是一部‘诗电影’。为了多看几遍,我把脚上的棉鞋换了一块多钱,买了三张电影票和一张介绍信。后来买来电影剧本,把里面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因为背诵《海之歌》中两页内心独白,帮助我考上了西影演员剧团训练班。我知道我这么矮,相貌也一般,不可能做演员,当时怕考不上电影学院导演系,就想怎么也要先挤进电影门然后再改学导演。记得当时爷爷说:‘祖宗造的孽,家里出了个戏子。’”
雅致的毛衣,甜美公主的浪漫风格。亮丽色调和柔软的质感,增加甜美温柔气质,美美的出街搭配利器一枚~推荐!
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吴天明的代表作《人生》、《老井》、《变脸》……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记忆。吴天明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导演,也是影坛伯乐,他识才爱才,陈凯歌、张艺谋、黄建新、顾长卫……都出自他的麾下。但吴天明谦虚地说:“别人总说我是第五代导演的什么‘教父’、‘恩师’,对张艺谋、陈凯歌等那些导演来说,当时我只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支持了这些年轻人一把,仅此而已。他们后面取得的成就与我无关,反倒我现在沾了人家的光,顶着人家的光环,我应该感谢他们!”
“干一辈子你喜欢的工作,你这一辈子是最幸福的。这是一个坚守信念的故事,在失落没落中的一种坚守,在这里显了一种精彩的人性。”这是吴天明在拍摄期间给演员们讲戏。
拍好中国电影,讲好中国的故事,是贯穿于吴天明作品里的一条线。“头上蒙着白羊布手巾,拿着皮鞭放羊,穿着羊皮袄,并不比拿破仑低级,要挖掘老百姓喜怒哀乐。”
民族的东西不会消亡,现在电影业处在上升期,娱乐片慢慢往正规上走,既好看又有精神内涵的东西正在出来。目前很糟糕很有问题,但我不绝望。”吴天明很担忧,可又从来没有放弃过。
他刚接任西影厂厂长时,就为西影厂定下了这样的改革方向,决心要拍中国的西部片。从最开始的《人生》、《老井》,到后来的《首席执行官》,再到他的遗作《百鸟朝凤》,吴天明的每一部作品都和中国的人、事、精神“有着切肤情感”。
对这个民族的爱,对陕北那片黄土地的深情,对人民的感动,不光是在吴天明导演的电影情节中。现实中的他对他土生土长的家乡更是怀有人们难以理解的深情。
在这位电影人神奇而波折的逐梦人生中,他一直坚守着对黄土地,对黄土地上的人民的承诺。他心中始终放着一杆秤,秤上是沉甸甸的人性,正义,民族使命,时代忧患,崇高,纯真,诚恳的重量。
他说,我用电影唤醒中国人的信仰;我用我的良知来表现理想。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故土,这是我坚守的地方。
四年前先生的挽联
人生犹是无奈变脸,事业却似老并无声,在没有航标的河流,唢呐吹奏了百鸟朝凤;
秦川养育朴实鲁汉,岁月逝流百味年华,立厚重黄土的大地,一心留存写青史寸篇。
骄傲,本身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什么脾气,更不是一种姿态。骄傲,是灵魂里的事情,是他的人生阅历、他的个性,是他对世界独立的判断和认识。他不是苟延残喘地活着,除了骄傲地面对世界,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