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推动培养对象的历练与成长,9月19日,“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刘玉凤老师教学主张研讨活动在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举行。原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永军,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俞雅明,宿迁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卢俊波,苏宿工业园区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徐雷,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梁军,以及市、县(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代表、苏宿园区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全体成员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开幕
活动开幕式由宿迁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曹智勇主持。
卢俊波代表宿迁市教育局,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刘玉凤老师的成长进步给予肯定。
吴永军代表导师组讲话,他介绍了“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在高层次人才培育上的相关举措和培养路径,并希望培养对象刘玉凤老师以本次研讨活动为契机,践行教育家精神,深耕教学倾力育人,在教师成长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服务于江苏教育和区域发展。
梁军代表教育集团感谢各位领导专家莅临宿苏外,对刘玉凤老师的教学主张把脉指导,给教育集团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领。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卓越的教育品质和前瞻的教育理念,推动宿迁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主张汇报
刘玉凤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穷人》一课,通过“看‘穷’境”“品‘穷’人”“悟情意”三个学习活动,生动展示了“情意语文”教学主张在课堂中的实践样态。
接着,刘玉凤老师作《“情意语文”教学主张与实践建构》为题的教育教学主张汇报。她从“情意语文”教学主张的缘起、内涵界定、理论依据、价值追求、实践建构到最后的成效反思全面阐述了主张的涅槃旅程。她认为语文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逻辑—认知过程,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既要培育“情”,又要激发“意”,还要将二者融通,互相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在积极的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传承文化,提高审美,达成以文化人、情意育人的目标。
在教育教学主张和课堂实践中,她带领团队在“情意语文”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解,在丰盈的获得感中不断成长。刘老师的交流分享让与会老师对“情意语文”教学主张有了深度了解,激发了大家对语文学科育人实践的深入思考。
沙龙研讨
“情意语文”主题沙龙由俞明雅博士主持,吴永军、李亮、曹智勇、谭艳辉四位专家参与探讨。他们首先对刘玉凤老师的“情意语文”教学主张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刘老师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接着,专家们聚焦主张的核心概念,从语言学、课程学、语文等多个角度对“情意”的内涵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精准指导,从而厘清了核心概念,为主张的进一步实施指明了方向。
结合《穷人》一课的教学,专家们从“为什么”和“怎么做”两个层面展开讨论,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情意语文”的价值追求和实施策略。同时,明确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完人”培养,根据文本类型挖掘课程情意价值,让语文教学有真情、有真意。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任务驱动品味文本情感,语言表达实现情意融通三个进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将文本的情意转化为自身的情意,最终实现学习的意义价值。
专家们的指导高屋建瓴,视野开阔,为与会老师带来充满指导意义的精神盛宴,引领着他们向语文学科育人的更深处漫溯。
课例展示
下午,刘玉凤老师团队的成员执教研讨课,交流分享“情意语文”教学主张在策略研究和模型构建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中小学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乡村义务教育百名领军教师培养对象谭艳辉老师围绕“情意语文”教学主张对课堂进行点评。他指出,四位老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诗、有词、有散文、有故事,情意价值满满。课堂中,教师指导有层次、有梯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体验、读写训练和意义建构,引导学生走进意境、感悟意理、形成意义,从而获得丰富的文化内涵、润泽的情感熏陶、深邃的精神洗礼和灵动的言语智慧,最终达到“情意启智、情意润心”的理想境界。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教育智慧的碰撞,激励着广大教师坚定信念、探索创新,为加快加强名师队伍培养和区域教育实践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