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手汗症福利!第六期《学子的心告别水手》公益活动启动
2021-01-12 15:47:28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大明王朝三百年,文臣武将,不计其数,自古有这么一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是在大明开国的时候还真有被百姓称为冠绝天下的文化人,刘伯温。

 
对于刘伯温,大家简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意思就是说,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转世,不过从后汉等到元末,孔明先生还真有耐心,下面说的就更玄乎了,相传刘伯温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不是全仙也是个半仙,而且连北京八臂哪吒的造型都是他设计的,这都是一些民间传说和野史杂谈,大部分都是杜撰的,当个玄幻小说看还行,但要把这个当正史,那可就错了,今天令狐就来和大伙聊聊真正的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就是今天的浙江文成,生于1311年,是个正统的知识分子,直到1360年,差一岁五十的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南京,委任为谋臣,并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向朱元璋提出了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大明开国后,仅仅官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到了洪武三年,就是1370年,终于被封诚意伯,后来因遭胡惟庸诬陷被夺禄,入京谢罪,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直到明武宗,正德皇帝时被赠太师,追谥号“文成”。
 
刘伯温不好讲,容易摊得太大,所以有关那些玄幻,或者占卜星象和《烧饼歌》不在本文涉及之中,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和大明其他开国元勋不一样,刘伯温可以说是大元遗民,作为大元忠臣余阙的同年进士,他们俩都是元统元年的进士,和大元忠臣石抹宜孙互相以李光弼,郭子仪激励对方,一定要中兴大元,在大元为官二十余年,结果人家两位为国捐躯,他在大明混成了纪检委书记。
 
有人说刘伯温创下了万世功勋,他的死也是朱元璋害的,其实说句实话,刘伯温真的没有什么万世功勋,而老朱也真的没害过刘伯温,说句不好听的,他要是不辅助朱元璋,生命可能在五十岁那年就戛然而止了。
 
刘伯温本来是寄希望于大元朝廷的,不信的话,看看他的《卖柑者言》就知道了,不过元朝那时候也的确是穷途末路了,所以他开始考虑换个东家,这个时候,老朱恰逢其时地找上了门,经过一番考量权衡,他最终决定把宝押在老朱身上,不过你看说的话,“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好像刘伯温也不敢说不,说实话,那时刘伯温对老朱能不能成气候是有怀疑的,可当他发现朱元璋的能力真的足以平定天下之后,才死心塌地跟老朱混,不然就凭他早年作为石抹宜孙的幕僚抵抗义军,写了那么多“忠元”的诗歌的“黑历史”,没被当做前大元余孽肃清,就是因为投靠的还算早,算得上老革命。
 
不过不可否认的一点,刘伯温确实有才,只不过老朱手下的能人实在太多了,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颇有谋略不假,但是政务不如李善长,打仗不如徐达,文章不如宋濂,包括章溢、叶琛、胡深、都是杰出的人才,还有提出一纲三目的叶兑,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更何况朱元璋本人的军事政治谋略都很拔尖,也没有明显短板,所以刘伯温的作用没有那么大,朱元璋更多的是把他当做一个术士来用的,一方面鼓舞士气,一方面宣传自己君权神授,连刘伯温自己也承认“仰观乾象,言或有验”,说明他确实是会星象、占卜之术,所以刘伯温不过是演义加民间传说给传神了,此人博学,懂易理、晓天象、熟兵书,是老百姓联想中最接近诸葛亮的存在,可事实是刘伯温作为谋士,只是在朱元璋遇事不决的时候,给点客观建议。
 
至于老朱有没有害死刘伯温,为什么对他很苛刻,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刘伯温本身的性格问题,一个是两人本质上就不是一路人。
 
刘伯温算是官宦子弟,元朝旧臣,镇压起义出身,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天生的阶级出身对立,朱元璋曾说他是“吾之子房”,可是他们俩绝对不是刘邦和张良的关系,首先,刘邦集团创业路上的战略规划,基本上是张良一个人完成的,刘伯温没有这个贡献。其次,张良是真正的帝师,刘邦从草根到帝王很大程度都多亏了张良教导,最后刘邦和张良私人感情非常好,是刘邦最好的朋友,而刘伯温入伙的时候,老朱已经拿下南京了。
 
相比较一早就跟随老朱南征北战的那帮淮西老乡,他半路才投了朱元璋,性格骄傲正直,不太会说话,容易得罪人,相比在朱元璋刚独立时就慧眼识珠为其效力的李善长,比刘伯温功劳大的多,所以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他都没有优势。
 
既然说到了性格,咱们就来看看《明史》中的记载,“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性刚嫉恶”确实是得罪了不少人。
 
洪武元年,朱元璋去汴梁,刘伯温和李善长留守南京,为了严肃法纪,他不顾李善长的求情,处斩了贪赃枉法的李善长的爱将,中书省都事李彬,得罪了李善长。可当朱元璋开始看李善长不顺眼想罢免他时,他却为李善长说好话“擅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包括之后朱元璋问他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为宰相怎么样时,刘基说三人都不足以任宰相,又把胡惟庸得罪了,当初在大元三次辞官,也是因为他的性格问题,所以说刘伯温大部分性格是说话比较直,但对事不对人。
 
可是这样不行,你看人家徐达高明就高明在时时刻刻都小心谨慎,大醉醒来,发现睡觉的地方不对马上就爬起来叩头请罪,这个觉悟,刘伯温就没有。
 
洪武八年,也是刘伯温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因为胡惟庸的诬告,他亲自请罪滞留南京,在参加完元旦这个喜庆日子的早朝后,赋诗一首,《乙卯岁首早朝奉天殿柬翰林大本堂诸友》
 
枝上鸣嘤报早春,御沟波澹碧龙鳞。
 
旂常影动千官肃,环佩声来万国宾。
 
若乳露从霄汉落,非烟云抱翠华新。
 
从臣才俊俱杨马,白首无能愧老身。
 
本来规规矩矩做一首歌功颂德的诗就完了,可他偏偏在最后两句流露了其悲伤甚至哀怨的心情,非要说什么“从臣才俊俱杨马,白首无能愧老身”,难免让人看了扎眼,刘伯温的悲剧很大程度也来自于这样不时的真性情流露。
 
其实朱元璋对他真的不错,至于很多人觉得朱元璋对不起刘伯温,这种想法和很多跟随布衣打天下的元勋宿将很像,放大一个臣子的作用,要不是我怎么怎么样,你肯定不能一统天下,所以还不对我感恩戴德,其实很多功臣都忘了,要不是有一个有能力把所有人才整合到一起,并能正确指挥使每个人发出自己能量的领导,他们大概率什么都不是,他不会想到,自己要是跟了张士诚或者陈友谅,大概率早就死了,连个名字都留不下来,朱元璋为什么能让这么多能人为他卖命,就是因为那些人觉得他值得,试想他要是功过不分,赏罚不明,那些人怎么会服气,所以我觉得诚意伯配的上刘伯温了。
 
朱元璋对他总的来说真的非常优厚,既没有给他比元朝时还小的官,也没有反手把他写进贰臣传,他的子孙世袭诚意伯的爵位一直到明末,青田因为刘伯温还减少了赋税,这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至于朱元璋下毒害死刘伯温,我觉得完全是瞎想,这才洪武八年,老朱没事去找一个弘文馆学士的麻烦干嘛?虽然对于朱元璋而言,任何人都是威胁,任何人也不是威胁,比起其他那些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威胁还不太引得起朱元璋的重视,李善长要砍头,夷三族,是因为他根子深,刘伯温一个浙江人,恐怕连个小兵都指挥不动,如果非要说出个理由,一不是老班底,二是江浙地主阶层,朱元璋最不喜欢的两个因素他身上都有标签,也许冷漠,才是朱元璋对刘伯温最后的表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