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郊野,两军对垒。面对“兽身人语,铜头铁额”的蚩尤兄弟81人所率九黎部落,黄帝九战而不胜。
危急时刻,九天玄女助力黄帝摆出"奇门遁甲",敲响用夔牛制成的80面战鼓,“声震三千八百里”,连续“九击止之”,蚩尤兵心神颠倒,元门大门,败如山倒……
这场发生在上古时期,决定华夏民族历史走向的战争,以黄帝斩蚩尤而告终。那么,蚩尤的后代去了哪里?
据目前所知,至少有4个姓氏或5个姓氏并非出自炎黄,而是蚩尤的后代。
1、蚩姓
现存的蚩姓人,全是蚩尤的后代。作为罕见姓氏,目前主要集中在云南,在江苏武进、四川盐边也有蚩姓人家,在国内的总人口不足千人。
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后,一部分从属于蚩尤部落的人们,因为不愿意归降黄帝,经过长途跋涉,迁徙到遥远的边疆地区,主要分布在如今的云南、四川、湖南等地。随后,他们他在洞庭、彭蠡之间建立了三苗部落,形成了多民族的联盟氏族。
据记载,蚩姓为“蚩尤氏之后也”,傈僳族中此姓之人为最多。而且,在傈僳语中,蚩字有“刀砍”的意思,因此近年来有傈僳人改起汉姓,直接自称姓“砍”。
2、黎姓
黎姓也是蚩尤的后代。蚩尤本是九黎的首领,在神农氏衰败后,率部落崛起于南方,在向东方扩张时打败了炎帝。此后,涿鹿之战黄帝获胜,九黎退出了中原。
据记载,九黎之人多数归顺了黄帝,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黎民百姓”。少昊金天氏时,九黎部落成为诸侯之一,其首领曾被封为火正官,主要掌管民事。
商朝时,九黎建立了两个诸侯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附近,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附近,其国民均姓黎。
黎姓在西周时发生了分化,周武王灭商,把商汤的后裔分封在黎国的旧地,与九黎之人混居。因此,黎姓也有大量的人氏出自尧帝。
3、邹姓、屠姓
屠姓同样出自蚩尤。蚩尤战败被杀后,不愿屈从于黄帝的余部,带领族人远走彭蠡、洞庭之地。另有大量蚩尤旧部,向黄帝表达了归顺之意。
这些就此留在了中原地区,并被黄帝集中迁居到邹屠之地居住,并且按照炎黄氏族的传统,以地名为姓,形成邹姓、屠姓。
西周时,邹、屠二姓立国,称为“邾娄”国,依附于鲁国。战国时,鲁穆公把“邾娄”国改名为“邹”国,其后人均以“邹”为氏。
邹屠之地位于今山东境内。《拾遗记》曾记载:“轩辕去蚩尤,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
4、莫姓
莫姓也来自蚩尤。涿鹿之战后,蚩尤余部出现明显分化,不归顺的旧部远走边疆,成为上古三苗部落联盟的祖先。在众多部落中,在如今的布依族中,有人就以“莫”为姓氏。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部分莫姓人家迁居中原,最终与中原各姓氏联姻。
但是相对于蚩姓、黎姓、邹姓和屠姓来说,莫姓的来源更复杂,它还源自于姬姓、芈姓、妫姓、鄚姓,得姓始祖最早可上溯至颛顼帝。所以,莫姓人也可以说是蚩尤与炎黄二帝的混合体。
中华独有的姓氏文化,深藏着华夏民族不断与外来民族、少数民族融合的密码,解读一番后,你会有这样的一个发现:华夏民族以炎黄子孙为中坚、核心,以开放和包容的精神,不断融合九黎、东夷、三苗……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基因的大家庭。
其实无论是蚩姓、黎姓、还是邹姓和屠姓、莫姓,都已与华夏民族结成一体,在秦始皇完成大一统之后,姓氏隔膜已退化甚至完全消失,所有姓氏都视中原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