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也称布谷鸟。由于杜鹃不孵化自己下的蛋,而是将其产在其他鸟种的巢里,由他们孵化。在此过程中,小杜鹃孵化出来后,会把巢里其他的蛋都推下巢外,自己独享食物。在文人眼中,它们被描绘的很残忍。在自然界,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叫巢寄生,谈不上残忍一说。
这也是杜鹃家族的鸟的共有特性。在鸟类世界,有个杜鹃属,该属共有11种,我国常见的有大杜鹃、四声杜鹃、鹰鹃等。
杜鹃生性孤独,繁殖期也不成对生活。不自营巢,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燕尾、伯劳、云雀、鹡鸰等,这些鸟类称作义亲)的巢内。所选择的寄主与自己的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小鸟食性基本相似。在长期的适应中,杜鹃卵的大小、颜色、卵斑等特征都与其特定的宿主相似。不同种群的杜鹃,所产的卵因宿主卵的差异,各有不同。
小杜鹃孵化后,还没有睁开眼睛,就会把同巢义亲产的卵或幼鸟推出巢外摔死,让义亲只抚养自己。而义亲的个体往往比杜鹃幼鸟还小,故形成“以小饲大”。
20天后,原来的巢中已容不下它,但它还会停在巢旁的树枝上,义亲仍不辞辛苦的尽力啄虫来喂养它;30多天后,小杜鹃就会被在附近活动的生母引飞离去!
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这些被动当作养父母的鸟们也发展出一套反寄生的行为。对于进入其领地的潜在巢寄生者会进行驱赶。筑巢时会选择更隐秘的地方,离巢时还要对卵加以掩盖,尽量减少离巢时间。一旦识别出寄生卵,就将其扔出或弃巢。但是仍然有些小鸟经常被杜鹃欺骗,被巢寄生过的宿主鸟对杜鹃卵的识别能力相对强一些,而没有被杜鹃寄生的地区的鸟对杜鹃卵的识别能力就很差。这也是吃亏才长教训。
杜鹃爱吃松毛虫昆虫,尤其是一些其他鸟类不敢吃的毛虫,对农、林业有益。也就是说,杜鹃和其他鸟类一样,在生物链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其繁殖方式的独特性,也变相控制那些种群较大的宿主的数量,有利于生态平衡。
因为,杜鹃所寄生的鸟种,在数量上都是当地优势鸟种,不会影响它们种群的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