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胃炎到胃癌只有四步!别把胃不舒服不当回事!六个小帖士让你的胃得到呵护
2021-12-15 20:45:49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环保超市经营笔记 产品科普和经营笔记,不签会员,不卖产品 公众号

近5年来,我国19~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焦点。


据医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每年新增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


然而,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迅速转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最后的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胃炎到胃癌有四步


Correa序列提出: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变过程: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癌


第一步:慢性浅表性胃炎


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所以无需惊慌。


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演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肌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


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病理改变可以同时存在。


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主诉。常见症状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靠胃镜,不能以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疾病是复杂的,不是简单一一对应关系,需要综合诊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较高。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变,经过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发展为胃癌。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是指胃粘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


“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就胃癌就来了。


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你要警惕了: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体重减轻,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


大便明显变黑。因为胃内肿瘤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到达肠部变成了黑色,再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哪些原因会导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机械损伤、化学损伤(如药物、酒精、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反流)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因。Hp长期感染,可以通过毒素、免疫损伤等机制,加重患者胃的损伤,甚至可以促进胃黏膜一些与胃癌有关的病变恶化。


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对于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有时更加可怕,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渐而而被肠上皮细胞代替,导致了“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可见,胃炎是否会转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长期不能修复”是两个很大的关键因素,而这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主动预防意识。


虽然胃癌周围黏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但并没有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必然发展成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不是很高,但两者却密切相关,胃癌是从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所以呢,一旦我们发现了萎缩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疗越好,否则等到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视,就变得危险了。因为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多数还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