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张文颖)用夯土垒砌的城墙,上面布满蚬壳;四进式院落,铭文砖垒砌……近日,由溧阳市文旅局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主办的“溧阳地域文明探源论坛暨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第四期”在溧阳举行。
△古县遗址鸟瞰图
论坛期间,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伟带与会专家学者们,参观了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溧阳古县遗址。一座“沉睡”1700多年古县遗址渐渐清晰。
标准古县!夯土城墙“圈”定范围
溧阳,春秋始名,秦时置县。溧阳当地县志记载,孙吴时期,设永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为永世县……
1700多年过去,古老的县城在哪里?它原本是什么样的?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们通过考古,一点点拼凑出了它的模样。
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工作人员发现了古县遗址,它在天目湖镇古县村,北倚燕山,南邻茶亭河。“2018年南京博物院对遗址进行了初步探查。2019年,古县村拆迁,南京博物院对遗址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勘探工作,初步明确了古县遗址的分布范围与文化内涵。”高伟介绍说,去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溧阳市博物馆配合,南京博物院正式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夯土城墙遗迹
古县有多大?高伟说,他们找到了古县的夯土城墙,通过城墙可以“圈”出县城的面积。由于年代久远,夯土城墙已经悉数埋在地下。高伟指着其中的一段夯土城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北城墙,底部宽约10米,上部宽约8米,现存高度1.2米,东西走向。”
细细观察,可以看出层层夯筑的痕迹,上面布满点点白色蚬壳颗粒。高伟解释说,这些夯土城墙,是当时的人们就地取材,一层黄土一层蚬壳,夹杂着碎石子和小铁块,夯筑而成。
“经过发掘,我们推算,古县南北城墙长约138米,东西城墙长约108米,城址周长约492米,总面积大约1.2万多平方米。”高伟介绍说,它从空中俯瞰是长方形的,这样的面积在当时来看,是一个标准的县城。
有讲究!布局外圆内方,还有排水沟
古县城里面都有些什么机构?有什么独特建筑?考古专家们也一点点还原。
在古县城墙外的西北高地上,发现一个外圆内方的建筑遗址,高伟他们用白线沿着遗址边缘,勾勒出两重圆形边界线。细细看去,圆台中间,还有一个方形的建筑基座。
△外圆内方的礼制建筑遗址
这样的遗迹是干什么用的?高伟解释,建筑外圆内方的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天圆地方。“我们推测与郊祀等礼制相关,可能是个祭坛。”
仔细观察,祭坛布局讲究,还设有排水沟,青砖铺砌。用来铺砌的砖上,能看到“建武元年”“咸康四年”等字样的铭文。“建武”是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年号,“咸康”则是东晋成帝司马衍的年号。高伟说,根据这些铭文,可以推测祭坛是东晋南朝时期的。
△出土瓷器
除了祭坛,考古人员还找到了同时期的院落。在古县城外东北侧,考古人员发现了墙基、柱洞、砖铺路面,出土了兽面纹和莲瓣纹瓦当、铭文砖、鸱吻等建筑构件。
△南朝院落遗存
“院落非常大,目前已经清理出超过1500平方米,还在继续向外延伸。初步分解为有10余处房址单元的四进式院落。”高伟表示,“能用得上铭文砖、纹饰瓦当等构件,说明这个建筑的性质、意义都很不一般,它至少是官室建筑。”不排除是当时的“县政府”所在。
一眼千年,遗址记录经年兴衰
有趣的是,古县遗址中除了发现六朝遗迹之外,还有多个朝代痕迹,一眼千年。
春秋时期的窑址,孙吴至隋唐时期的城墙,西晋时期的灰沟,东晋南朝时期的礼制建筑和院落建筑以及附属的道路、柱洞、灰坑等遗迹,唐代房址,宋代路基、水井以及墓葬,清代的水井、灰坑、道路、墓葬群……
△出土铭文砖
“在文化遗存中可以窥见古县遗址的兴衰变迁。”高伟说,最迟春秋时期,古县遗址的社会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孙吴时期,因地理位置与政治军事所需,这里筑城置县。东晋南朝进一步建设发展。唐代开始逐渐衰落,文化遗存减少。尤其北城墙区域发现的宋代墓葬,更是说明宋代古县城已经基本荒废。到清代,这里已经成为和现在差不多的小村落。
2400多年来,不会说话的文物和遗址,记录着文脉绵延,旁观了古县千年兴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古县遗址所在的区域,原本规划建设一所中学。遗址发现后,溧阳市决定把这块区域保留下来,准备未来在这里建设博物馆和遗址公园。
链接
【溧阳古县】
《溧阳县志》载:“古县,孙吴永平县,晋宋齐梁陈隋永世县并治之在,今治南十五里。建康志云:周三百步,遗址高一二尺,今俗称故县,内有唐隆寺旧基,乡民尤能言古狴犴之所。”
“永平县”,初为溧阳县辖域,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至220年,一说公元222年置),孙吴政权省溧阳县为溧阳屯田都尉,分其地置永平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为“永世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分永世县部分地区置平陵县,县治在平陵城(今南渡镇古城村)。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废平陵县,其地分属溧阳、永世二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永世县,并其地入溧阳县,十二年(592年),复置永世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再废永世县。自此,“永平”“永世”不再是县治所在。(南京博物院古县遗址考古队供图)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