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奥数 学奥数对孩子的优弊分析
2021-04-07 14:54:1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曾经多次遇到家长、朋友的提问:咱家孩子到底要不要去学奥数?

 
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奥数?
 
其实,关于奥数的是是非非,网络上有各种各样声音。就我本人而言,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同的阶段有过不同的认识,我在“学做一名小学教师”一文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
 
大量接触了所谓的“奥数”题后,我突然发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学生如果学会一些带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再回到课本题目,就会觉得易如反掌,就好比让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做三年级的题目,焉有不得高分之理?
 
于是,为了高分,为了毕业班,为了小升初,我竭力挥动“奥数”这面大旗,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踏上这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这就是当初那个年轻的我,作为学校高年段数学老师非常简单纯粹的想法,和社会办学机构挣钱的目标完全不同,我只是很单纯的希望以此作为学生、乃至班级取得数学高分的一条“捷径”,当然肯定也有自己的小私心,那就是想以此来提升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
 
于是,每日里钻研“奥数”成了我的必修课,抢课、占课是家常便饭,课上讲、课后也讲;听得懂的讲,听不懂的更要讲;在学校我讲,回家后让家长接着讲……
 
我“带”出了奥赛一、二等奖的学生,成了“奥林匹克金牌教练员”,班级的学生屡屡在各种调研、分班考中取得佳绩,我也沉浸在“优秀老师”的志得意满中,不断加码,不断提高,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是我的唯一使命……
 
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奥数?
 
然而,正如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的一句“狠”话所言:“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我也渐渐发现,确实有些孩子能够完全适应这样的不断加码、不断挑战的数学学习模式,但是对于更多的孩子来说,奥数学习可能真的是他们童年的一场梦魇。
 
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某天接到一位一年级孩子母亲的咨询,询问下面这道题如何讲才能让孩子听得明白:
 
一场电影两个多小时,小明在开始时看了看钟,结束时也看了看钟,发现时针和分针恰好互换了一个位置,请问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不知您看完这道题目后,是怎样的感觉呢?有没有慌乱、紧张、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啊?请不要忘记,这只是一道让一年级孩子做的题目哦,它来自一本由某著名数学学者署名主编的某著名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奥数教程。
 
且不说一年级的很多小朋友未必能完全认识、理解钟表时间、以及上面的时针、分针的名称、相互关联等众多基础概念与相关知识背景,单说这道题的结果,都不能用一个整数来表达,更不要说中间的思维理解过程了,别说是一年级的娃,你就是放到六年级,甚至是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恐怕也不是个个都能做得出来的。
 
这样的题目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害怕,如果老师为显水平高总是用很轻蔑的眼神和语气很轻松地告诉你答案,学生更加会因此感到自己很笨很愚蠢,就像一个大傻瓜……如果经常遇到这样眼神,相信孩子一定会出现畏缩、恐惧、甚至厌学的情绪吧?哦,顺便说一下,那册书居然给出了2小时45分的答案,你有什么感觉?
 
说完这道有些荒谬的题目,我们还是来看看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吧——我们都知道,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不够严密,严重缺乏生活实践经验,而这恰好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完美避开。
 
且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首先都是需要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的,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低龄阶段的儿童,在这些方面是存在大量欠缺的。
 
这也就是很多孩子在小时候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所在,如果在这个时候再让孩子去学习这种跨度、难度都较大的奥数内容,这对于孩子来说必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虽然痛苦、甚至痛恨,但让人感到诡异的是,你只要问起孩子或家长,却似乎是人人都在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21世纪研究院的杨东平老师的教育洞察“全民奥数是如何兴起的?”,相信会给大家一个全面清晰完整的答案。
 
以我目之所及,大部分家长要求甚至逼迫孩子学习奥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这几种:环境所迫,大家都学我不学,生怕自己耽误孩子;升学所逼,为孩子上好中学找一块敲门砖;虚荣所致,为了人前显贵,为了证明自己的孩子聪明;无知所害,自己对于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一无所知,盲目认定奥数一定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发展,所以必须学,还要尽早学……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自主性,我无权干涉,但是作为一名长期和儿童打交道的数学老师,在目睹了成百上千的孩子学习奥数的心路之余,我想真诚地告诫各位年轻的父母朋友——
 
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每个家庭的需求不同,每个孩子遇到的任教老师的做法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但是我想,无论是怎样的学习,无论有怎样的原因,至少都不能以摧毁孩子的人格尊严和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应当是每位父母和教师都不能逾越的基本底线。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