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要闻  
蒋介石为什么要打压《沁园春·雪》?《沁园春·雪》发布后的影响力有多大?
2021-04-09 09:40:04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历经了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为了夺取胜利果实和部署兵力消灭人民革命,蒋介石从8月14日到8月23日,接连发了三封电报到延安,假意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和平谈判的可能性,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党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重庆谈判合影
 
正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一首词,却引起了蒋介石纠集一众文人打压,这首词便是入选中学教科书的《沁园春·雪》。
 
当时,毛泽东的老朋友,国民党元老柳亚子正居于重庆沙坪坝。8月31日(又说是三十日),毛泽东同志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王昆仑等人。被郭沫若称为“今屈原”的柳亚子赠给毛主席一首七言律诗《附赠一首》:
 
瑜亮同时君与我,
 
几时煮酒论英雄?
 
陆游陈亮宁卑视,
 
卡尔中山愿略同。
 
在这首诗中,柳亚子把自己与毛泽东比为瑜亮这样名满天下的智囊型人物,也显示柳亚子在当时还存有欲与润之试比高的心态。
 
柳亚子(左)与毛泽东(右)
 
在赠完此诗后,出于这样的心态,柳亚子便向毛泽东“索句”。之后毛泽东便将这首在1936年2月下旬,面对中华儿女母亲河有感而发写作的《沁园春·雪》重新抄送后赠与柳亚子。这就是后来的传世咏雪名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收到赠词,柳亚子展读后,惊叹无比,称毛泽东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东坡)、辛(弃疾)犹未能抗争,况余子乎?”
 
随后,柳亚子便写了一首和词: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与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这首词不难看出柳亚子此前欲与润之论锋芒的心态已变为“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毛泽东的崇敬,“今屈原”也不得不赞“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毛主席与柳亚子先生
 
“和谈”完毕,毛泽东一行人回延安以后,柳亚子先生就把自己的“和词”和《沁园春·雪》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
 
但因为未征得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以及其它原因,只发表了柳亚子先生的“和词”,而《沁园春·雪》却在报社内部披露,并被有关人员传抄出去。
 
柳亚子的“和词”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不少人都想欣赏润之先生的咏雪原作。
 
当时重庆的民营报纸《新民报晚刊》的副刊编辑吴祖光尤为关注,费了大力气跑了好几处,寻了几个人,才收集整理到“传抄稿”。
 
他自感此词实乃“自铸伟词”,是“大气磅礴”的咏雪佳作,真可谓“睥睨六合”、“气雄万古”(吴祖光《话说<沁园春·雪>》),于是就将这可遇不可求的“最精彩的稿件”,以如获至宝的心情,立《毛词·沁园春》为题,于十一月十四日在该报副刊以显著地位揭载于世。
 
《新民报晚刊》刊登的《毛词·沁园春》版面
 
《新民报晚刊》在发表时,吴祖光在词后加有《按语》云:
 
“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番话更是加大了这首词的轰动效应,一时之间整个山城重庆的名流都为之侧目,《沁园春·雪》屡屡“喜提热搜”,最后在国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是“传抄稿”第一次在重庆发表的情况。两周之后,重庆《大公报》也作出动作,将分别刊载的柳亚子先生的“和词”与毛泽东同志的“传抄稿”集中在一起,11月28日以醒目的版面再度登出。
 
随着毛泽东咏雪词的热传,山城重庆由此产生了一股炙热的岩浆蔓延开来。这股岩浆无疑刺痛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一场以文为刃的舆论战就此展开。
 
由上文提到这股想要冲破旧世界的岩浆正埋了蒋介石的大本营。
 
据透露,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大发雷霆,而且焦躁不安。
 
蒋介石
 
他问身边的谋士,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文人陈布雷:“你认为这首词写得如何?”
 
陈布雷回答:“气度非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啊!”
 
“难道就没有不尽人意之处,譬如说音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蒋介石千方百计想找出一点差错,以平衡自己妒嫉的心理。
 
“嗯,我仔细看了看,没有什么毛病,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嘛,因为是诗词,也只能这样说了。据我所知,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词作诗,算不得什么难事。”
 
“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蒋介石又评价起毛泽东的词来,眼睛死盯着陈布雷,似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这个嘛,倒是有。”陈布雷小心答道。
 
陈布雷
 
“那好,你赶紧组织一批人,以评论毛泽东词的名义写文章,批判毛泽东的‘帝王思想’,让全国人民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
 
于是,国民党控制的大报小报,纷纷承蒋介石的旨,刊登连篇累牍的文章和诗词,含沙射影地攻击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谈判的功夫在谈判桌外的趋势,一首词犹如兵临城下的10万雄兵。
 
国民党的御用文人抓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词大作文章,硬说毛泽东想做风头盖过秦始皇、汉武帝们的“皇帝”。其弦外之音当然是:既然要做“皇帝”,就得用武力夺取天下,就要打内战。国民党企图欺骗世人,把自己要打内战的责任转嫁于共产党。
 
广大的革命者对于国民党御用文人的攻击、辱骂和嫁祸阴谋,又岂能缄默?当时在重庆的郭沫若、柳亚子,在延安的黄齐生,在山东解放区的陈毅,在晋察冀解放区的邓拓等人,都写了诗词或文章,热情赞颂毛泽东这首词“诵之意飘”、“豪情盖世,雄风浩浩”、“妙句拈来着眼高”。
 
这些文章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御用文人们的险恶用心,指斥他们根本不懂毛泽东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独裁;指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并非毛泽东个人自况,而是指广大革命人民群众……
 
而国民党人内部许多开明人士也热情赞扬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他们中还有人利用这首词的韵律来作词,以揭露蒋蒋介石的黑暗统治。正如崔敬伯的《沁园春·日寇投降后的大后方》:
 
一夕风横,八年抗战,万里萍飘。恨敌蹄到处,惟余榛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疏,薪同桂贵,欲与蟾宫试比高。抬眼望,盼山河收复,忍见妖娆!
 
名城依旧多娇,引多少“接收”竞折腰。惜蒿里鹑衣,无情点缀;泥犁沟壑,未解兵骚。天予良时,稍纵即逝。苦恨颓梁不可雕。沧桑改,念今朝如此,还看明朝。
 
一句“念今朝如此,还看明朝。”充分表达了对蒋介石统治的不满,表达出认为蒋介石政府必将垮台的思想情感。
 
针对这首词的误读声音,1958年,当文物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时,毛主席对这首词作了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漫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这也反映了广大进步文人当时的正确理解。
 
除了蒋介石让重庆辱骂攻击毛泽东诗词之外,暗地里也搞了个与毛词比高低的活动。
 
国民党中宣部暗中组织各地党组织,要求凡是能吟诗作对的国民党人,每人都要写一首及以上的《沁园春》来。
 
并告知,中央将把写得最好的,能超过毛词气概、文笔的几首词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势要与毛词一较高下。
 
一较高下这气势挺强,就是用的这些手段实在上不得台面。
 
蒋介石(左)与毛泽东(右)
 
不过,“天不遂人愿”,国民党征得的《沁园春》数量虽多,但质量堪忧,就算是让重庆上海的的数位“大师”作了几首,也依然远不如润之先生之词意雄伟,这个打压的愿望也就一直未能成功。
 
由于这次活动为暗中龃龉,且目标也未达成,对外一直高度保密怕遭人耻笑。直到1984年9月,才由国民党要员吐露出来。
 
台湾政论家孟绝子在文章中谈到这件事时,说:“可惜,国民党徒虽多,但多的只是会抓人、关人、杀人捞钱的特务贪官,是只会写写党八股的腐儒酸丁级的奴才文官和奴才学者。结果,‘毛泽东级’的《沁园春》一直到逃离大陆时,国民党连一首还没有写出来。”
 
除了抨击毛泽东同志有所谓的“帝王思想”和暗中组织文人写词以打压外,国民党内一些人不顾客观事实,硬是指示特务和舆论机构造谣说:毛泽东“不学无术”,不可能做出这么好的词,《沁园春雪》一定是毛泽东找柳亚子代的笔。
 
当时不少人信以为真,直到1993年6月24日,香港出版的第35期《东周》杂志发表了黄霑(zhān)先生的文章《毛泽东词绝非柳亚子代笔》,此文章写明了毛柳二人数年间的交往和柳亚子对毛泽东的崇敬。
 
黄霑先生
 
同时将毛泽东的诗词与柳亚子的诗词作了一番比较认为:“词(指柳亚子词)写得不好,气魄气韵,思想意境都大大不及毛泽东原词。”并得出结论:“毛泽东词,不可能由柳亚子代笔。”
 
黄霑先生是香港很有名的记者和学问家,他发表的这篇文章也为毛泽东诗词风波打上了句号,结束了这一数十年的谣言。
 
蒋中正想以文代刃,杀人不见血,将发动内战的帽子按在中共身上,想从文采方面打压毛泽东同志。
 
可惜舆论是把双刃剑,当国统区统治越来越黑暗,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的时候,对竞争对手的抹黑,在人民群众眼里就显得越发苍白可笑。
 
这种当时劈天盖地的舆论,最后只会化成射向自己的利箭。或许蒋中正正应了那句“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自己想称霸王也认为别人想称霸王。
 
人民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最后被推翻了。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