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考古学家的探查结果,秦始皇陵的封土高50余米,底部长350米,宽345米,总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相当于17个足球场。
在秦陵的封土下面,有一组高出地面30米的夯土建筑,外侧呈9级的台阶状,高度相当于十层楼高,体量巨大,形制恢弘,这个就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宫殿。
同时,考古学家在陵墓的封土中心区域,还探测到存在大量的汞元素,也就是水银,他们发现封土下汞的含量比周围土地里汞的含量高,要高出20多倍。
过去的人埋葬水银,有一个观念就是用来防腐,而且古代人把坟墓都建造得很深,原因就是为了与空气隔绝,防止遗体腐烂。
这边有一个防腐成功的案例,从湖南长沙挖掘出的一座家族坟墓,墓的主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考古人员打开棺后发现,虽然已经过了两千多年,棺内的辛追夫人依然保存完好。出土的时候辛追夫人,皮下软组织柔软而富弹性,关节能活动,血管清晰可见,毛发尚在,手指及脚趾纹路清晰。
而辛追夫人历经千年不腐的原因就是,密封深埋地下形成的低温、缺氧和无菌的环境,考古学家推测,辛追夫人大约是在公元前168年去世的,有的人就想到秦始皇是公元前210年去世的,他们去世的时间相隔不远,而且秦始皇也是埋在地表30米以下的地下宫殿。没有被盗,同样是一个低温、缺氧无菌的环境,会不会和秦始皇和辛追夫人一样,遗体不腐,关节还可以活动呢?
虽然这个猜想很美好,但是秦始皇去世之后,花费了大约2个月时间遗体才放进地下宫殿,而且他去世的时候正值5月,快到夏天了,也许在放入地宫以前,遗体就已经腐烂了。
秦陵地宫水银的真实用途
前面有提到,考古学家探测到封土下面有大量水银,这些水银是因为地宫中的水银挥发后,沿着封土的裂隙上升到封土的表面所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在秦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就是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那么推测地宫中的水银最起码有几十吨。
而这么多的水银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有的说法是水银是用来防盗或者是防腐用的,答案是也不是,秦代的时候,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水银有哪些作用,只知道水银的原料也就是丹砂,是可以当作颜料使用的。
知道水银可以使遗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腐败,这是在宋代以后才出现的现象,知道水银具有强毒性,自汉代以后,由于炼丹术大规模盛行,人们才意识到水银可以防盗。
关于秦陵地宫水银的真实用途,也许可以在史书中找到解答,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秦陵地宫是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岛具地理之势
东晋的王嘉在他的著作拾遗记中说,为江海川渎系列山岳之形
这些著作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用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所以可以推断,这是对秦帝国地理版图的再现,这个推断也是有据可考的。
上世纪70年代在甘肃天水,曾经发掘过一批战国的墓葬,在这些墓葬里面曾出土过一个三十万分之一的一张地图,而西汉早期长沙马王堆墓葬中也出土了《诚邑图》地形图。
这就可以说明,虽然那个时候地图的精度有限,但是秦人已经有能力在墓中模拟出来,以帝国水系为骨架的版图,而秦始皇陵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就是说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所以秦始皇陵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都是仿造,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地宫的水银是模拟秦帝国的版图的,秦始皇把它带入地下,寄托了他对帝国的挂念,也意味着即使在地下他也是皇帝,也要统治自己的国家。
秦陵地宫的防水措施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穿“”就是开挖的意思。
考古学家经过勘探发现,从地下40米处以下,其中三层比较厚的滤水层,也就是说来自骊山方向的地下水,就是通过这些比较厚的三层沙层来到秦陵地宫附近。这三层的滤水层就是司马迁说的三泉。
地宫修建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在下挖过程中,在不同的深度会遇到源源不断的地下水,2000多年前的秦朝工匠很聪明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工匠们在东南来水的方向横向的开挖水渠,将地下水引导到水渠然后再排到西北比较低的地方去,这个排水工程长度超过一公里,总排水渠位于地宫的东侧和西侧
当水渠的深度超过地宫的深度时,能保证外围的地下水不会再进入地宫的时候,就将水渠用一种青膏泥填埋起来,就相当于在地宫的东侧,南侧,西侧,修建了一层高达40米的水泥大坝,这个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思想,直到今天还仍然在使用。
秦陵地宫有长明灯吗?
按照文献记载是有的,“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里的膏就是指油脂,而人鱼,有人认为它是雌性的鲸鱼,有人认为它是娃娃鱼。
有人推测,秦陵地宫里用的是鲸鱼油,如果用鲸鱼油制作的蜡烛燃烧一个小时,大概需要8克,用一立方米的鲸鱼油可以燃烧5000天,但是,在地宫里面要使蜡烛在逐渐缺氧的条件下成为长明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没有氧气。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怎么解释?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应该是说地宫的顶部,装饰有模拟天文星象的图画,在地上有一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地理模型,地宫的顶部有可能绘制了一张大大的二十八星宿图,二十八星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考古数据显示,在战国初年湖北的曾侯乙墓的漆箱上面,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名称。
所以秦陵地宫顶部完全可能有比较精确的,天文星象图。
我们再试想一下,秦陵地宫的底部是长方形的,而顶部绘制了圆形的天文星象图,一方一圆结合在一起,似乎有种把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一起带到地下的感觉。
秦陵地宫有哪些随葬品?
因为现在还没有对秦陵进行挖掘,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但是考古学家根据历史经验以及历史文献,给出了自己的推测。
里面有和千古一帝相匹配的各种器物,比如金银器,陶器,木器,竹器,以及各种各样的丝织品,还有秦始皇喜欢读书,他肯定会在地宫里面放置大量的书籍。
除此之外考古学家推测也许,秦始皇穿着金缕玉衣下葬,因为汉承秦制。
西汉的帝王死后,穿的是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就是用玉片连缀成的殓服,外观和人的形状相同,只有皇帝才能穿金缕玉衣。
在上世纪60年代,在河北满城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崖洞墓,据考证,墓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这里就出土了文献中记载的金缕玉衣。
所以秦始皇的遗体上面穿了一件金缕玉衣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而且金缕玉衣还有延迟腐烂的功能,这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金缕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