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在非常适宜的海域环境中(温度、食物来源丰富程度等),海星拥有非常强大的繁殖力。绝大部分的海星为雌雄异体,拥有多达数个甚至十几个生殖腺,雌性成年个体的产卵量一般都非常大,一次可排出250万粒。雄性成年个体在每个腕足上都生长着睾丸,可以将精子直接排到海水中,卵子和精子在海水中相遇便可完成受精和发育。
第二,海星的寿命较长。多数海星的寿命都10年左右,有的种类还能达到30多年,其中从幼体发育到性成熟的时间不长,通常在2年以内就能长大,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海星的种群数量。
第三,海星拥有非常逆天的再生能力。即使海星遭受到外界的损害,但是只要不是过于严重的伤害,都可以进行机体的自我修复。比如一条腕断了之后,还可以再长出来,功能和以前的一模一样。有些种类的海星,甚至在割掉腕足之后,只有腕足上带有一部分中间的基盘部分,那么也会重新发育长成一个新的海星个体。
第四,海星“浪费粮食”现象严重。由于海星的体内空间不足,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特别是肠道被压缩到非常短的地步,对吞进体内的食物消化能力很差。据研究,海星吃进100克的食物,最多只能消化其中的6克,剩余的部分,则只能排出体外。因此,为了维持能量的摄入需求,海星必须要吃进非常多的食物才行,而这些食物绝大部分都属于“无效输入”,浪费非常明显。
靠人们吃能解决问题吗?
对于胶州湾等我国北方海域的多棘海盘车来说,的确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海星,因此市面上不乏有吃货们实践的烹饪方式,比如烤海星、蒸海星、煲海星汤等等,但是,由于海星的身体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不多(主要是生殖腺),而且海星体内还含有对人体有微毒的成分,所以大量、经常性食用肯定是不可取的。
当然,控制海星数量,让它们为人类更好地服务,也有其它一些方式,比如,通过培育海星的天敌(如法螺),或者为天敌创造更为宽松的生活环境(如海欧等),用这种“生生相克”的方式来对海星,不乏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对策。
另外,还可以发展针对海星有益提取物的生物制品(如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蛋白质),来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来满足不同人群的药用和保健需求。当然,用于捕获海星的方式,切忌使用化学药品以及大规模的拖网作用方式,这样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捕获大量的海量,但同时也会误伤或者误杀其它海洋生物,同时还会引发区域性的海底污染物扰动,引发区域性的生物迁移或者种群数量降低等问题,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自损八百”,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