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救了我! 今天能出院,我太高兴了!”3月16日下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63岁的谢大姐出院了,她高兴地与来送行的李兰娟院士团队深情道别。
作为该院区的第600位出院患者,谢大姐在这里接受了45天的治疗。2月1日,谢大姐入院时,已经连续4天发热,呼吸急促,经检查血氧饱和度只有90%,被诊断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同样在2月1日,国家卫健委紧急组建了“援湖北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当晚21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带着紧急医疗队从杭州出发,于次日凌晨4时抵达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ICU、CCU病房,负责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医疗队由浙大一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包括感染病学、重症医学、院感、护理等专业的精兵强将组成,主要目标是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入院后,谢大姐的病情逐渐加重。2月7日,她转入院区的ICU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肺部X线检查发现,白细胞介素6高出正常值5.7倍,属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患者。有研究者形容: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强烈的求助信号,目的是让免疫系统霎时间火力全开,但这确实一种类似于自杀式的攻击,在损伤病毒的同时也给人体各个脏器留下了一大堆连带伤害。
此时的谢大姐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全身脏器已处于缺氧的状态。救治生命,刻不容缓!李兰娟院士团队经过会诊,决定迅速为患者实施李氏人工肝、干细胞和微生态调节治疗。
李兰娟院士在ICU病房内为患者加油打气。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派记者 王坚颖 摄
李氏人工肝技术,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风暴,使患者心律、血压、氧饱和度趋向好转,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经过治疗,谢大姐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但处于昏睡状态,浑身无力。一天,她眯缝着眼睛,看到一位年纪较大的女医生走进病房,在她耳边说:“挺住,你一定可以撑下去!”原本焦虑悲观的谢大姐激起了与病毒斗争的欲望,连续两天都睡上了整觉。
后来她才知道,那位在她耳边送上温柔鼓励的女医生,就是李兰娟院士。
经过1次人工肝治疗后,谢大姐的白细胞介素6的指标回到正常值,呼吸困难得到缓解,氧饱和度一直稳定在95%以上,她体内的细胞因子风暴被阻断。李兰娟院士团队的人工肝治疗方案,为谢大姐按下了“死亡暂停键”。为了加速患者肺组织的修复,医疗队给予了她3次干细胞治疗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治疗,肺部炎症改善。2月19日,谢大姐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病毒检测多次转阴,终于可以出院了。
“李院士把我们患者当成亲人,运用科学的治疗、精心的护理,使我战胜病魔,获得重生。”谢大姐紧紧握着李兰娟院士的手,哽咽了,“我做到了!李院士,没有辜负你和所有医护人员对我的付出!”
送走谢大姐后,李兰娟院士又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入ICU病房查房。她一一询问5位患者的最新情况,看到患者恢复得不错,几乎每个人都能和她进行简短的交流,她非常欣慰。“我刚才还在附近活动了半个小时,身体明显好了很多,抵抗力和精神状态都比以前要强!”一位已经能在病房进行走动的患者激动地说。
据介绍,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后,积极推进“浙江模式”,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里“四抗二平衡”(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策略进行推广,同时加强应用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三大技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医疗队在李兰娟院士的率领下,上下齐心,与当地ICU各地医疗队的同仁们一起,通过44天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效果,ICU患者病死率由原来高出80%,降至15%以下,尤其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率达100%。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