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盐源9月28日电 (起钰婷)左手握着“布子”(摩梭语),右手拿着缠绕彩线的“布垮”(摩梭语),双脚有节奏地轻踩踏板,运作中的织布机不时发出“咔嗒”声响,28日,在四川泸沽湖景区摩梭博物馆的摩梭非物质文化展示区,50岁的摩梭阿妈喇娜姆正熟练地编织着摩梭传统织品花腰带。
摩梭人世代居住在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泸沽湖地区,至今仍较完整而古朴地保留着以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为主要特征的母系文化文明传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风光旖旎的泸沽湖畔,头戴鲜花配饰、身着红色上衣和白色百褶裙、系花腰带的摩梭姑娘总是一道风景,引得游客合影留念。
喇娜姆在编织花腰带。 王磊 摄“摩梭女性少年时期就会开始跟着母亲学习手工编织技艺。”喇娜姆告诉记者,精美的花腰带是摩梭姑娘建立走婚关系的定情物,是爱情的象征,意为紧紧捆住心上人。织花腰带是摩梭姑娘必备的技能,她们以此展示自己的纺织才能。
花腰带长约6尺,宽约5寸,赠送“阿夏”(情人)的腰带多为白色或红色,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多为象征爱情的鱼、鸟等吉祥物。普通花腰带多自用或赠送亲朋宾客,会绣上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剪刀、楼梯、窗花、酥油灯等,摩梭人的服饰图案灵感源于生活,仔细观察会发现都具有实物的影子。
“摩梭孩子13岁迎来成年礼(也叫成丁礼)时,才会拥有自己第一套正式的服饰。”根据喇娜姆的说法,在13岁的年纪,摩梭少男少女们还不具备完整制作一套服饰的能力,他们的成人礼服饰更多是由父母制作,而他们在力所能及的配饰、腰带方面为自己的成人礼出点力。
“从上到下,摩梭女子主要的几件‘单品’是手工头饰、金边衣、花腰带和百褶裙。”喇娜姆说。
喇娜姆展示摩梭传统编织手艺。 王磊 摄据了解,在很久以前,摩梭女子留着长长的头发,她们会在头上盘起辫子,戴交缠式布包头,双耳戴金银铜质耳环为饰。如今,留有超长头发的女子已经不多了,手工头饰的假粗辫也可以很好还原她们的风貌。
百褶裙在摩梭女子服饰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裙布多达三丈余,裙长至脚踝,在百褶裙的中下段会有一圈必不可少的红线。喇娜姆告诉记者,这条红线代表着祖先的迁徙路线,也表示魂归故里的路。
摩梭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邀请当地手工艺人到博物馆里做展示,一方面是想打破馆内“静态”模式,增强与游客互动体验的环节,另一方面也是对摩梭非物质文化起到保护和推广作用。
“摩梭人没有文字,外界不少人对摩梭的了解仅限于‘走婚’,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独特的民俗文化。”服饰作为摩梭文化的传承载体,喇娜姆表示,希望有更多人可以了解到它的美丽。(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