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  
昆曲传家
2019-12-24 11:01:45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昆曲传家

  本报记者 王谌

  “家里什么最珍贵?”女儿突然问周好璐。

  以为女儿说家里什么东西最值钱,周好璐一时没想起来,不知如何回答。

  “妈妈,我们家最珍贵的是昆曲啊!”女儿认真地说。

  女儿的话让周好璐很是惭愧,但更多的是欣慰。

  周好璐是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出生在一个百年昆曲世家。从杭州浙昆,到南京省昆,再到北京北昆……周好璐一家祖孙三代,由南至北,传承守护着昆曲。

  周好璐的爷爷周传瑛,是昆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1956年,他主演的昆曲《十五贯》,从江南水乡一直唱进了中南海。毛主席看了两遍后说,“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十五贯》。”当年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高度肯定这出戏的价值。奶奶张娴则被尊称为“昆曲妈妈”,塑造了《长生殿》中杨贵妃,《西厢记》中崔莺莺、红娘,《牡丹亭》中杜丽娘等艺术形象。

  “不作昆曲的败家子,要让昆曲传万代。”这是周传瑛常说的话。从周好璐记事起,爷爷、奶奶就在家里整天教学生。当时的学生很清苦,老夫妇俩不仅不收钱,还给他们做饭吃。晚年,周传瑛受到病痛折磨,但在病床上,他也不肯休息,忍痛坚持传授昆曲经典剧目,培养昆曲人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真的是把传承看得比天大。”周好璐说。

  改革开放初期,“下海”创业成为热潮,传统文化传承陷入低谷。“大家都想着赚钱,没心思传承,很多戏曲演员都转行了,没有演出,没有观众,没有市场。”周好璐说。

  但同样从事戏曲工作的父母,把女儿送进了戏校。“从小耳濡目染,唱昆曲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进戏校头一天晚上,11岁的周好璐兴奋得睡不着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当年进戏校到今天,周好璐坚持每天练早功,压腿、踢腿、跑圆场,保持状态,“放弃容易、坚持很难,但作为演员,就要时刻准备,在舞台上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周好璐很用功。大学时,周好璐每天都会早起“喊嗓子”,哪怕大雪天也会去。一次,因为感冒“破了例”,学校保安看见她,“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