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晋中11月27日电 题:1600年坞堡变迁折射中国民族融合史
作者 高瑞峰
可汗庙供奉着哪位可汗?万米古地道藏着哪些秘密?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古堡。这座当代作家冯骥才眼中“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的古堡,经历史长河上千年洗涤,浓缩着千百年时代变迁的历史记忆。
山西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张壁古堡、砥洎城、郭峪古堡等众多坞堡建筑散布其间。 高瑞峰 摄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年间,中国北方动荡不安,先民屯聚筑堡防御自卫。张壁古堡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近年,随着拍摄、取景于此的《1942》《爸爸去哪儿5》等影视剧、节目的播出,这座千年古堡渐成旅游“打卡”地。
堡内建筑呈里坊格局,可汗庙、琉璃碑等文物古迹散布其间。介休市龙凤镇党委副书记宋晖介绍,“多数专家推定张壁古堡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系后赵豪强张平所建的众多坞壁(堡)之一。”
众多文物古迹中,可汗庙尤为吸引眼球。可汗庙建于何时?供奉的是谁?已迁至新村从事旅游工作的古堡居民刘晓静说,游人几乎都会问起上述问题,“听老辈人说,供奉的是‘定杨可汗’刘武周。”
延绵千百年而不废的古堡,浓缩着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民间智慧,见证了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 高瑞峰 摄不过,对于供奉对象,有人认为是东魏权臣高欢,有人认为是唐初突厥人突利可汗,也有人认为是北齐名将斛律光。其中共识是,可汗作为古代部分游牧民族首领尊号,融合游牧民族英雄崇拜和汉族建庙祭祀礼俗的可汗庙,成为见证古代民族大融合的鲜活实例。
行走堡中,夯筑堡墙、古建民居……诉说着岁月沧桑,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10多年前,这里还不成气候。”宋晖说,彼时堡内居民往往拆老宅建新屋,不少古建民居被贴上瓷砖,加之年久失修、人为损坏等因素,古堡原貌遭到严重破坏。
2009年,当地政府联手煤企,聘请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制定《张壁古堡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依“先建新村迁出居民保护历史遗存,再吸纳居民就业和引入业态活化古堡”路径,对古堡展开持续修缮保护。
恢复原貌的民居、琉璃覆顶的庙宇……古堡在修缮保护中焕发生机,激活了当地乡村旅游。堡内地下遍布四通八达的地道,上下三层与地面建筑巧妙勾连,陷阱、马厩、藏兵洞……当年先民防御求生的地道,早已忘却了硝烟和厮杀声,成为今人探幽猎奇所在。
宋晖介绍,堡内居民从事旅游及相关工作,居民闲置房屋被开发为客栈,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8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22000元,古堡居民走向富裕。
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年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先后崛起于中国北方;五代十国年间,沙陀、契丹等民族争雄北地;明朝末期,女真族入关。山西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张壁古堡、砥洎城、郭峪古堡等众多坞堡建筑散布其间。
延绵千百年而不废的古堡,浓缩着中国农耕文化和传统民间智慧,见证了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而今,这些昔时乱世中幸运者的“度灾之府”,在修缮保护中迎来新生,一如张壁古堡一样,成为乡村振兴的利器。
宋晖说,“让历史会‘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古堡‘新生’,唤醒了当地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