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遗产  
云冈石窟:坚定不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020-06-12 15:39:36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  分享:

5月26日上午8点,记者一行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云冈石窟研究院,见到了数位石窟保护工作者。提及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冈考察的场景,他们“激动、忐忑、兴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记者也被他们的话语深深感染,期待值剧增。见到石窟后,惊喜又惊讶,惊喜于石窟本身的美,惊讶于石窟保存状态的良好。随后,记者走进保护修复现场、走进保护修复各相关科室、走近云冈文物人,听他们娓娓道来那些保护云冈的故事,随着他们的话语走进保护云冈的岁月。


1974年,第9、10、11窟外立壁维修现场


“云冈石窟艺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下来。刚才说有一个十年规划,时间太长了,要三年修好。”1973年9月15日上午10点45分,周恩来总理陪同正在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时,面对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曾这样大声宣布。其时雨后初霁,空气格外清新。这是云冈保护新篇章开启的历史性时刻。


随即,山西省委组织以时任地质处处长陆远昭为主的调查组赴云冈进行深入调查。用20天左右的时间,调查组给出了非常详细完整的调查报告。报告论述了云冈石窟地质情况及影响云冈文物长期保护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石窟保护范围、煤矿开采界限和公路改道等建议。


云冈石窟第5窟主像


197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维修保护工程开启,这是云冈石窟第一次大规模维修,工程持续至1976年。这三年,维修重点在第5窟至20窟。当时,大批洞窟及雕刻濒临崩塌,洞窟稳定性很差,维修保护迫在眉睫。


当时的山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还在基层下放,许多职能部门尚未设立,维修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工作团队制定出详细的工程任务及规划,坚持“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持现状、保护文物”原则,集中力量完成五华洞石壁、窟顶、窟内裂缝的化学黏接和加固工程,第20窟修缮工程,进行石刻表层的封护试验;重点完成窟檐修复工程及昙曜五窟等其他窟维修;完成窟内外化学封护工程,整修重点保护范围内的环境。


唐贵,2017年退休的云冈老职工,参加过三年保护工程。他回忆说,当时时间非常紧急,我们边设计边施工,对洞窟特别危险的部分进行了抢险加固保护。成立了三个小组,我带领其中一组,十多个人,主要对几个大型石窟进行环氧树脂灌浆、黏接等工作。当时第9窟一个顶板已经破裂,当中是悬空着的,四边都有破损,十分危险。13窟有一尊造像,它的右臂膀是清朝修复过的,当时对它整体进行了包泥。我们搭架子爬上去检查时,发现包裹的泥坯上有一条非常细的裂隙,我们就想,如果泥坯有裂隙,那么里面的岩石本体也一定有裂隙。果不其然,里面全部都悬空了,完全靠下方的力士在支撑着。我们马上采取措施,利用支顶的材料,用工字钢在造像肘部支住,然后进行封护灌浆,同时把造像上部的身体打锚杆悬拉住。那是真的非常危险,几十吨重的造像随时可能掉下来。像这种下边看不出问题,到上边看确实危险的情况有很多。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觉得当时的保护处理还是有效果的。


“三年保护工程”是一项“保命”工程,奠定了云冈石窟后来保护维修的基础,也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是云冈石窟走上科学保护道路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危及“生命”的险情化解后,石窟存在的其他问题逐渐显露。此后,1992年,云冈第二次大规模保护维修工程,也就是对石窟进行风化治理的“八五”保护维修工程大幕拉开,该工程很好地改善了石窟的保存现状,为后期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同经济发展,紧邻云冈石窟350米的109国道云冈段运煤车流量剧增,石窟遭受车流震动及煤屑威胁,线路改道势在必行。经多方努力,1998年至1999年间,109国道云冈段改线成功,此举成为云冈石窟保护过程中的第三个里程碑,也为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时代,云冈石窟保护维修工作更加系统有效。2001年12月,云冈石窟申遗成功;2002年,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启动;2007年,西部窟群防水试验工程完工,成功解决了对石窟有很大危害的渗水问题;2012年,云冈石窟研究院组织实施了云冈保护史上第一个立足于文物本体的全方位综合性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