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是他的粉丝,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藏经阁”;纽约惠特尼博物馆董事、美国石油大亨Raymond J·Learsy是他的藏家;他签约了顶级艺术大师劳申伯格的独家代理画廊Eckert Fine Art,是这间画廊历史上签约的唯一一位东方艺术家;他在26岁前就已进入法国卢浮宫及纽约惠特尼艺术馆办展,在国际上举办了十多次个展及近一百场群展,包括艺术巴塞尔、Art Scope等;他的搭建摄影艺术作品《永生舞台》及中国瓷板画系列早已名扬海内外……他就是冯彬,一个土生土长于上海的中国艺术家。
被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高度评价的作品“藏经阁”
2021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航空大年,标志着人类向未知空间的又一步迈进。在即将步入2022年的特殊时刻,冯彬带领“窗画廊”团队在新天地打造了一场以“‘新’球漫游,创想未来”为主题的沉浸之旅。
极致还原宇宙空间站细节
艺术家们继续讲述由“新”创造的故事,共同对未来的无限可能和全新图景展开创想,呈现搭载前沿全息影像科技感技术的四大艺术装置和一条贯穿全域的主题巡游动线,中国首个且唯一的全息投影“未来树”也现身于装置之中,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全域太空氛围,引发大家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对话。
艺术家冯彬,窗画廊负责人
此次展览,“窗画廊”团队以好莱坞电影置景团队为核心,通过改变我们日常中熟悉的材料属性,搭建一组写实的、极具交互性的近未来太空舱等艺术装置。提及此次以航空主题进行创作的灵感,冯彬分享说,“今年是太空元年,从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太空竞赛到中国对于航天事业的支持,以及我国第一位女性宇航员上天,我们可以看到,航空主题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议题,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航空事业的关注。这一次,我们在新天地带来了全新创作的四大艺术装置作品,希望借此还原关于太空的未来场景。”
艺术装置《廿空间站》
新天地时尚Ⅰ户外广场上的《廿空间站》代表了一座社区式宇宙空间站的基本单元,可以满足人们居住、交通、社交、审美等全部日常需求。它长达17米,高5米,以局部舱体高达每平方米200个以上的可操控按键,总计10万个电子元件组合改造,极致还原了空间站的外观和内部细节。艺术家们利用和并置多种材质,重新定义了宇宙美学的在地性,通过仿真材料与沉浸的形式感,第一时间与观众建立起信任,使其接受艺术家对于近未来太空舱的美学设定。《廿空间站》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贝佐斯和维珍银河的太空竞赛,它的亮相也是在某种程度上致敬这一人类太空旅行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由于疫情在全球肆虐,考虑到人们在未来可会有更多时间在室内待着,冯彬希望在新天地这样热闹的街区里,可以为大家带来一个可以进行深度沉浸式体验的装置空间,让久待于室内的观众们可以真正走到室外,走进一个装置,与装置里的一些细节进行互动。“比如说,在《廿空间站》和《控制舱》里有互动的面板,大家可以去拨动这些面板,从而产生一些特别的体验。”冯彬解释道。
《廿空间站》里的“未来树”
在《廿空间站》里沉浸式穿行,通道交界处是一棵通体发光的“未来树”。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采用全息膜影像技术打造的树体,它以温暖的亮橘色呈现出未来能源之树的形态,与空间站的银灰色调形成了鲜明对比。“未来树”遵循可持续、可循环的理念,旨在使近未来的飞行器能具备自我收集清洁能源的能力,从而发展出生态自循环系统,解决在宇宙中长距离航行的能源和补给问题。“未来树”将设计美学与环保的可持续理念有机结合,巧妙地演绎了传统与未来的碰撞。
艺术装置《控制舱》
在新天地石库门街区入口处《控制舱》的六边形舱体内,一位“宇航员”正在向人们招手,手掌与之贴合的瞬间,控制舱的灯光悉数点亮,同时也点亮了人们探索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在《控制舱》内,设有来自艺术家团队特道组制作的仿真电子面板,拥有超过2,000个可瞬时点亮、灵活控制灯光的开关,拥有极高的灵敏度和互动性。《控制舱》着陆的姿态标记了到达与返航两个时刻,指向对未知宇宙的征服、对世界边界认知的拓展,是连接现实与目的地的飞行器,也是文明的纪念碑。“在那个场景里,我设置了一个写实的1:1的宇航员,他身处小舱体里,在这个小的球体里,还原了特别多的美术细节,还原了人类在近未来20-50年之间,可能会面对的一个日常场景,就好像提前进行了预演。”冯彬解释道。
其实,此次的航空主题展并非窗画廊首次在展览中还原太空舱的概念,他们曾在美国东岸展出数次,并且在2016年参与过科幻电影《TROY》的太空舱场景搭建。但冯彬告诉我们,此次创作却是有史以来他所做的最大一次体量的创作,“这次的成功置景,要归功于整个团队的齐心协作,拥有不同专业的其他团队成员为艺术家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的建模师、原画师将我的概念重新还原,通过我的工程总监为我设计和实际计算这些沉重的数据,才能使我们的概念和创意更好地在物理空间内落地和还原。”
把“西装人”带回故里
从2012年到2018年,7年的时间,冯彬留学美国。这期间,他以大画幅的摄影去记录然后变成照片,创作了墙面雕塑、拼贴画等一些行为艺术的片段。2018年,冯彬回到自己的家乡上海,在国内期间他不断向国人分享他的艺术经历,并不断推广中国的传统艺术,沉淀中国的文化内核,让《永生舞台》里这个核心角色“西装人”回归故里。
他在中国做了众多调查,想要找出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元素。最终,他选中了china的发源地瓷都——景德镇,开启了“瓷板画”的创作篇章,以他自己的自画像——“西装人”成为贯穿这个系列线索的“釉上瓷板画”作品。“虽然,创作的媒介看似跨度很大,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的关注点只有一个——这些图像是如何在多语言环境下变形和传递,当它们从一种文化背景过度到另一种文化背景又该如何被解读。其实奢侈品对于这些图像是非常敏感的,比如经典的LV的logo,它的图案是从铜钱锦衍变而来,海浪纹则是范思哲的灵感来源。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元素都是来自于符号、芥子园工笔画等一些素材,或是从图像文献资料里挪用而来,然后经过某些创作手法变成了现代元素。”
《西装人》系列瓷板画是一套以釉上五彩,即康熙五彩(古彩)作为媒介的釉上彩绘系列作品。而中国的传统纹样,例如寿桃、蝙蝠、铜钱锦等,在画幅之间反复跳转,呈现出此类符号在当代语境中的全新形态。西装与陶瓷的组合,是人类社会对服饰文化的趋向性与中国陶绘艺术的在地性对抗。颇有意思的是,穿着西装的亚洲人从西方的日常中走出来,走进中国古典场景里,将世代传承的陶瓷釉上与釉下工艺通过现代解读演绎出来。
瓷板画《石狮子》
在冯彬创作的瓷板画——《石狮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以仰视的透视视角,向我们传达了特定的精神内核。在我们一直以来的认知里,石狮这样的文化符号往往与贵族、皇室、上层建筑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建筑门前常常需要两尊狮子门神来守护。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色彩的动物,逐渐演变为进行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今天,石狮子被现代艺术的大型装置/雕塑取代了,石狮子的文化传承在现实层面脱离了它作为文化符号的传承意义。“与石狮子合影,实质上是认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根源,是一种显化的自我认同。我们之所以选择与石狮合影,一是合影的便利性。旅游景点常常是从一些故居遗址改建而来,这些场景的入口处,石狮曾经的存在是为建筑和建筑拥有者提供精神上的庇护。“冯彬的的话把我们瞬间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还有第二点更重要的原因,作为东方人,石狮这个符号,是根植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之中的。石狮除了彰显权贵之外,还具有避邪纳吉、预卜灾害以及艺术装饰的寓意和象征。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与石狮子合影,并把我站在石狮子旁的瞬间固化成图像,然后通过朋友圈向世界分享这个重要时刻的留影,就也是展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冯彬一直把中国元素推向海外,所以他在不断强化“桃子”这个符号,在他眼中,“桃子”对标的是海外的“苹果”的符号,“海外人士很喜欢把苹果作为他们的一个象征性,比如牛顿是被苹果砸中的,或者全球流行的苹果电脑,又或是亚当夏娃和苹果的故事等等,这些都与‘苹果’息息相关。再回看‘桃子’,其实它也有着美好的吉祥寓意,象征幸福、福禄、长寿。未来,我希望可以将中国的特色元素出口到海外,让更多外国人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
以下是福布斯中国与窗画廊的部分对话:
福布斯中国:一直以来,窗画廊所坚持的艺术事业是?
窗画廊:窗画廊是一群海归年轻新锐艺术家组成的一个创作团队,取名叫“窗画廊”,是因为我们想成为中国向世界输出当代艺术的一扇窗口,这是我们的一个使命,我们想让中国人创作的艺术在海外得到认可和喜爱。同时,我们也想要把艺术真正带到普通人的身边,而不是我们现在去美术馆打卡,去博物馆打卡,我们要把艺术拉回到日常生活的街区中,可能你在不经意间就可以和艺术进行零距离的交流。
其实,艺术是属于每个人的,而不是在小众人群中流行的东西,所以我们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来把艺术拉回到每个人身边。此外,我们想要在各城市各个街区都有开一扇“窗”,让大家观赏艺术品。所以除了创作当代艺术作品以外,我们非常看重沉浸式展览展成的创作手法。
在此之前,我们会有很多小型的城市画廊店,它的所有的空间都是经过像电影搭建一样的沉浸式的展成,比如你去购买东西,可能大家会置身于太空舱,或者个糖果屋,它展成本身就是一个展览,再加上我们销售给藏家们的艺术品,都是陈列其中的。
福布斯中国:对于未来,窗画廊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展望?
窗画廊:我们整个团队创作的核心思路就是“日常主义”,在当代艺术史上,我们看到有抽象主义、野兽派、波普主义等,但我们有一个野心,想把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日常主义”留在当代艺术史上。在国外很多年,我们发现中国艺术家的现状是还不未算是当代艺术里的主流人群,他们的创作也不是特别被国外藏家所认识,所以希望将中国人创作的东西,输出到海外。
在我们的创作中,我们会刻意把中国元素放大,在当代艺术里,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加进去。如此以来,海外人士可以用他们看得懂的形式欣赏到中国的传统元素,不再只是从字画、古玩等这些他们不太理解的载体,用当代艺术的手法去诠释,他们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冯彬创作了一个非常受藏家喜爱的IP“西装人”,无论是瓷板画还是装置或照片,其实都是他的自画像。
窗画廊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营造一个像宜家一样的大型艺术场所,在这个空间里涵盖了艺术生活、艺术教育、艺术欣赏等,但它又不像博物馆那么冷冰冰,它可能就像周末父母带着孩子去空间逛一圈,推着手推车,然后将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放进手推车直接购买。我们想要给大家营造这种艺术生活,这是我们最终想要实现的窗画廊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