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费
相比原来的组合,投顾组合增加了投顾费。
▼投顾费主要是两种模式
一种是年费制。
比如说一年固定收取500元作为投顾费,不管投资者投入多少资金。
另一种,则是百分比模式。
这个模式也很容易理解,类似基金的管理费。比如说0.5%/年的投顾费,那就是收取持有市值的0.5%作为投顾费。
▼投顾费如何收取?
投顾费是按日计提的。
以年费制为例,比如说500元/年的投顾费,那就是:
(500/365)*持有天数。持有一天,按照一天的计算。
如果是百分比模式,比如0.5%/年的投顾费,那就是:
持有市值*(0.5%/365)*持有天数。持有一天,按照一天的计算。
未来大家看到持有的投顾组合的收益、涨跌等情况,是已经扣除了投顾费之后的了。
▼能不收投顾费吗?
投顾组合新规出来后,规定未来所有的投顾组合,都是要收取投顾费的,也就是上面的两种投顾费模式。
不能不收取。
▼谁来收取投顾费?
投顾费也不是由某个人来收取,而是由持有基金投顾牌照的机构,来收取。
能做投顾机构的,主要是三类,券商、基金公司、基金销售平台。
之前也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过,可以看一下:《未来会有哪些机构,参与到投顾中?》
目前有投顾牌照的机构,大部分是国有性质的金融公司。
除此之外,其他机构或个人都不能收取投顾费。
举例:零售行业的收费模式
那投顾费怎么样是划算的呢?
这里我们先来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零售行业收费模式的变化。
基金的销售,跟普通百货商品的零售,是有一些类似之处的。
只不过零售行业出现的时间要比基金行业早很多。所以零售行业的商业模式变化,对基金行业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模式一:早期的商店
最早的零售行业,就是进货,加一个价格,卖出。
这很容易理解。
▼模式二:后来的超市
后来为了提高效率,出现了超市。
超市的特点,是将非常多的货物聚集在一起,这样消费者不需要为了买ABCD不同的商品,跑东跑西,效率提高。
同时超市的销售量大,因此可以向上游的生产商,拿到更便宜的进货价格,提高利润率。
超市的出现,大幅改变了零售行业的商业模式。
上世纪的沃尔玛家族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也是得益于这种商业模式。
但这种模式,还是百分比的模式:进货,提价百分之多少多少,卖给消费者。
到了最近十几年,另一种模式出现了,那就是好市多为代表的会员店模式。
▼模式三:如今的会员店
好市多的模式是什么呢?
年费制。
收取一年几百元的年费,办理会员,才能进去消费。
里面的商品,是精选过的、性价比较高的商品。
好市多不从商品本身的销售上赚钱,卖的价格跟进货成本价差不太多。
而会员年费,才是好市多的主要营收来源。
同时精选商品,控制商品的数量,这样,集中到每一个商品的销售量会高的惊人,好市多再用这个去跟上游谈判,谈到更低的价格,进而体现在更低的商品售价上,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会员。
基金领域的变化
基金领域,其实也经历过类似的变化。
最早的基金,是模式一,投资者去基金公司那里买基金。基金公司增加一个申购费。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基金申购费甚至高达9%。
是的,没有看错,申购10000元的基金,其中900元都是申购费。
后来,出现了模式二,基金超市模式。
例如嘉信的基金一账通,可以在一个平台买到全部的基金,并且对基金的申购费大打折扣。
国内也有类似的模式,例如天天基金,最早也是将基金申购费打折后,在线上发展了起来。
现在国内大部分基金销售平台,基金申购费都打一折了。这就是基金超市模式。
再后来,在美股有几家创新性的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年费模式。
有一个美股的券商就是,一年收取几百元的年费,之后交易任何股票,都不收取佣金。
不过这方面还在探索,年费模式,在金融行业才刚开始。
年费制的缺点
而基金投顾领域,就是年费制模式,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试想一下,
一位投资者,投资投顾组合5万元,收取了500元/年的投顾费。
这个时候,投顾费率大约是1%/年,谈不上低。
但如果另一位投资者,投资了50万元,同样是收取了500元/年的投顾费,算出来投顾费率大约是0.1%/年,这个百分比就低很多了。
年费制模式,对资金量越大的投资者,越适合。
年费制没有缺点吗?
其实也不是。
年费制的缺点也很明显,对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并不友好。
比如还是500元/年的投顾费。
如果一位投资者投资了5000元,此时500元投顾费算下来,高达10%/年。太高了。
而按照百分比的模式,假设是0.5%的投顾费,同样是投资了5000元,对应的投顾费是25元左右,反而是比较划算的。
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
资金量小的投资者,按百分比收取。
资金量大的投资者,按年费制收取。
总结
按照投顾新规,投顾组合都是有投顾费的。
目前绝大多数的投顾组合,都是百分比的模式。
极少数的投顾组合,采用了年费制。
对螺丝钉来说,则是倾向于两者混合的模式。
这样,对大小资金量的投资者都能兼顾到,也比较友好。
当然,这样的投顾费设计难度也比较大,也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涉及到费用,中间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就像当年约翰博格,降低基金高昂的申购费,也被很多人骂。螺丝钉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过还是会争取实现对投资者、对大家有利的费用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