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爱情时,许多不设防的瞬间出现了。
一位腰板挺直、坐姿僵硬的大学生,在谈到恋人时,双肩慢慢卸下劲儿来,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称对方在别人面前“高冷成熟”,但在他面前就像一个“小宝宝”。一位讲话流畅、始终直视记者的律师,聊起自己上一段婚姻,两次别过头去平复情绪,暂停对话。
这些故事与多数发生在都市的爱情没有太多不同。两个人相爱,结婚或者分开。但在有限的故事走向之外,相似的情节,却有了当下具体而真实的情感作为注脚。
一个平凡的人该如何面对爱情?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推出新年告白企划,点击视频,即可观看。
欢迎点击上方视频观看
一
猜不到的爱情
“这个故事有点复杂。”
几乎所有故事都会以这句话作为开场,在短暂的犹豫或停顿后,缓缓展开。
电影与小说为我们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参考样本,爱情藏在隐秘的角落,爱情要抵抗世俗的压力,爱情会让两个毫无关联的人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但现实中爱情故事,何时何地会发生在谁的身上,答案永远难以捉摸。
三年前,大学刚毕业的王可乐谈了一段恋爱。故事以蹩脚的借口展开,“我家电梯停了,没有地方住了,问能不能去他家借住,问他能不能给我煮泡面?”
爱情在独处中滋生。那段时间,白天俩人各自工作,夜晚王可乐去对方家里住。
但从开始到结束,这段关系始终没有被任何人知晓。她是实习生,对方是她第一份实习的老板,两人相差六岁。这段爱情甚至被刻意隐瞒。对方家人每次来本地时,王可乐都得回自己家住,“他就不想让他妈妈知道我的存在”。
有些爱情只有当下,没有明天。“我俩刚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很明白这个事情没有结果”,王可乐顿了顿,补充道,“但是当时我年轻,就在一块了。”
有些故事像场奇遇。它可能发生在交友软件上,对象可能是个五官深邃的外国人。故事的开始,刘墨和一个德国人约在酒吧见面,对方向她讲述剑桥教授的风流生活,聊《老友记》和《老爸老妈的浪漫史》,还有90年代他在欧洲经历的游行。
等等,90年代,那时刘墨才刚出生没多久。后来她才知道,坐在对面的人大了她十几岁,软件上的初始资料无法修改,只能一直挂着。
刘墨说,“我觉得这个人简直太搞笑了,可以去试试”。他写了一个800多页的总结,规划自己未来的资金、生几个孩子、孩子上什么学校,还根据当时的经济情况判断自己有80%的可能赚多少钱,60%的可能挣多少钱,事无巨细地讲给刘墨。
他们约会,吃饭,喝酒,见了彼此的朋友。但谁也没有提起未来,“他对未来一片迷茫,我对未来也一片迷茫。”
谁也猜不到爱情的走向,谁也猜不到爱情会落在哪两个人身上。
今年,一个30岁的女孩饺子经历了爱情世界的剧烈动荡。她先是在上半年离了婚,结束了一段四个月的婚姻。然后在下半年遇见了一个新的男孩,大学刚毕业,国企实习生,和她相差八岁。
饺子和男孩一起拼乐高
年龄当然很重要,至少在家长看来如此。
一次,俩人约好打羽毛球,本地的亲戚叫她去家里吃饭,她带着男孩一起去了。过了几天,她收到来自亲戚善意的提醒,“让我跟这个小伙子注意分寸,因为他年纪比较小”。
二
爱情是一堂课
人们热衷于回忆爱情的细节,愉悦的,难过的,惊喜的,无能为力的......然后总结经验,结论未必正确,但至少适用于自己。
一位来自云南的高中生,分享了自己和同一个人两次相恋,又两次分开的经历。
第一次分开时,他坐在咖啡店里止不住地哭,找朋友买醉,喝醉了打给对方“乱喊乱叫”,他十几年的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汹涌的悲伤。
第二次分开却来得平淡,“她说我们分开吧,我说好,然后就没有了”。对方从来无法和他探讨他爱的电影和小说,他也从来不懂对方为什么总要他学会圆滑包容。
复合后,两人第一次约会,一起去打球
分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一段感情已经走到尽头了”,他说,相似的审美、价值观才是维系爱情的必要前提。
一位在北京读书的19岁男孩,讲述自己是个容易急躁,没有仪式感的人,因为爱情变得柔软。
“每月的19号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对方把这当作纪念日,每到19号会送他礼物,可能是一个小蜡烛,可能是一次约会,可能是一个吻。“她妈妈一直是教她这样做的,会给她准备很好的生日礼物,她也就尽量这样对我”。
改变自然而然地发生着。他学会早上给女孩送热牛奶到宿舍楼下,晚上拿保温桶送粥给她。他学会习惯每天说“爱你”——之前他觉得没有必要,“但如果连每天说爱你都做不到,又有什么动力克服日常的琐碎呢”。
柔软的细节给生活打上烙印,“就像小水滴一滴一滴地滴下去,把整个生活都充盈了。”
有时,人们通过被爱学会如何去爱别人,但有时候,爱情里的挫折也能教会我们许多。
两三年的时间里,小雨陷入爱情里的死循环。“分手是我选的,但是难过的也是我,祝福别人的也是我,在感情困局里面走不出来的也是我。”
她开始向自己发问:我是不是并不适合一段亲密关系?
这个想法就像一颗炸弹,投入她的脑海。这意味着一个开始,她需要不断地学习,去寻找答案。
没错,爱人和被爱当然是件需要学习的事情。她察觉到自己在情感关系中的焦虑,她需要时刻确认自己的被需要和被爱。她思考恋爱、婚姻乃至生育对她而言的意义,她参加关于亲密关系的训练营。
她要为爱情做好足够的准备,也期待一个有成熟感情观的人,否则自己就像是一所爱情学校:“我希望在这段关系里得到滋养和成长,而不是继续受到伤害。”
小雨经常给自己准备果汁
当然,爱情里反复的自我剖析、自我怀疑,或许并不会出现在所有人身上。
对方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一个男孩给出的答案是,她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还能把工作以外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热爱看展,热爱聚餐。
那么,当问题的深度比简历和朋友圈更进一步,爱上这个真实生动的人,有时会让你感到自卑吗?他诧异道,我不太懂我为什么会自卑。
三
爱情是很难的
爱情催生出多种矛盾的情绪:喜悦、兴奋、感动,当然,也包括嫉妒、悲伤、痛苦。
有些挑战来自现实,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大城市的爱情故事。
一位33岁的北漂女孩,讲述了她和丈夫从大学到结婚的故事。其中当然有过犹豫,特别是她的同学找到本地的对象,轻松实现房车自由时,她想,“我是不是也该慎重一下?”
她提分手的那天,对方接她回宿舍,一路上没说任何“做挽留或者是表决心的话”,只是一直在哭,哭到不能自已,甚至挡住了后面的人流。
后来,她把分手的话收回,再没拿出来过,虽然“刚开始很辛苦,但也不一定是不可逾越的”。
两人结婚后很快有了孩子,丈夫和儿子骑车的照片
但在大都市,所有故事,包括但不限于爱情故事,“奋斗”永远是关键词,生活的艰难永远在路上。
起初是贷款买房,两人刚毕业工资都不高,她常常半夜醒来,看到丈夫还没睡着,“他真的是掉了一块头发”。后来是想要换房,住所离公司通勤一个半小时,她想多在家陪陪家人、孩子。但丈夫觉得压力太大,万一失业、降薪,根本无法负担。
两人爆发过几次争吵,最后都不了了之。
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北京有零下十几度,她从地铁回家要骑一段电动车,“但因为太冷了,电动车都不走”。当时丈夫在加班,没人来接她,她独自在寒风中走回了家。
从那之后,丈夫动摇了,他变成更坚定要换房的那个人,周末时常催她去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其实,现实的考验之所以残酷,是因为人们很容易把问题归咎于最初的选择,幻想如果不是这个人,日子会不会更好过。这个可能性当然存在,但解决问题远比解决“人”重要。
雨天,丈夫接儿子回家
也有些时候,困难无法靠努力克服,甚至根本无法克服。
爱情更不可控的地方在于,不是说你满足了什么标准,对方就一定会与你相爱。有时爱一个人,要忍受长久的等待,甚至是无意义的等待。
五年,这是郑欣等待爱情的时间。
对方冷漠的回应让她灰心,他“对我不是很感兴趣”。她不断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够好看?不够瘦?打扮不够新潮?
最后她安慰自己感情不能强求,“不能说自己单方面喜欢一个人,就觉得我们两个一定要有什么结果”,却始终无法放弃执念。
家人给她介绍相亲对象,她告诉母亲,自己有了认定的人,可能不会再变了,“一旦有一个人走进你的内心了,这个地方被他填满了,很难会有一个新的人再次让你觉得他是不一样的。”
这个故事的结局近乎完美。在一场同学婚礼上,两人重逢,彼此察觉爱意,表露心意。然而中间的过程,却经历了漫长的,毫无希望的五年的等待。
郑欣和男友一起给小猫做的碗
如何等到一段梦寐以求的爱情?
“最根本的一个点是你自己要相信”,郑欣说,“当然,还有相遇的契机。”
有时候,痛苦容易挫伤人们对爱情的信念。
分手两年半,王可乐很难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她形容自己“没有办法去爱了”,“不敢再去付出了”。她25岁,她鼓励年轻的女孩勇敢去爱,不要怕受伤。
至于自己,“老人说的话有时候是对的,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她可能该考虑结婚生子了。
失败的爱情对人的打击近乎毁灭。
饺子有过一段四个月的短暂婚姻,从开始到结束,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最后只是因为几句拌嘴,她因为对方没有帮她拿衣服,说了句“自私鬼”,矛盾开始爆发。冷战,吵架,而后对方提了离婚。“我还在憧憬美好的未来的时候,这个关系就戛然而止了。”
生活仿佛在离婚的那刻,裂开一条巨大的缝隙,让人直直坠落。
她刚刚30岁,结婚四个月,被离婚。她不知道该如何消化这个结果,也不知道该如何跟身边的人交代。
她开始怀疑:难道爱情到最后,结果一定都是差的吗?
这个念头几乎把她击垮。
她花了半年的时间,做心理咨询,和朋友聊天,让自己走出前段感情的阴影。
后来她想,或许父母的心理阴影更大。他们开始反复提到,“女孩子就是要找一个踏实靠谱的,爱你的人,别找什么你爱的人了。”
她考虑过这样的可能,但很快否定。
“如果我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走入婚姻,我可能都走不进去”,没有爱的婚姻不会让人产生憧憬,“还不如你会喜欢怎样的人,就去喜欢怎样的人。”
爱情它当然是很难的,但别害怕。
时间是个好东西,你总会有再次开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