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产业  
做客大唐财富 国家高端智库专家、著名经济学家陈文玲解读宏观大势
2022-02-10 14:11:37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2月8日,大唐财富开年有礼云理财推出春节后首期直播,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智库专家陈文玲做客直播间,为大唐财富客户带来一场高屋建瓴的全球宏观趋势报告。

 
2021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通过了百年党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世界经济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4个百年交织在一起,世界经济处在极大的不确定、不清晰、不稳定的大变局中。
 
百年变局全球政经格局嬗变
 
2020年世界经济遇到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经济负增长3.5%。2021年世界经济开始有所反弹,最终增长5.1%。世界经济处于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可以概括为“四高两分化”。
 
一是高通胀。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正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发达经济体来看,通胀都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也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很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已在退出刺激政策支持来遏制通胀压力。高通胀是个全球性的,目前高通胀还没有过去。
 
二是高债务。在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引起世界经济收缩,全球债务水平飙升,债务的增加已导致一些国家开始债务重组。美国国债接近30万亿美元,仅2021年就提高4次债务上限,当前每位美国人债务接近10万美元。目前全球债务规模达292万亿美元,是全球GDP总量的4倍,所以全球债务风险很高。高债务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有的债务形成了优质资产,有的形成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扶贫脱贫攻坚、洪涝灾害灾后恢复建设、抗击疫情公共支出,这是政府要干的事情,有合理的负债率没有太大的风险。
 
三是高杠杆。即未来从低零利率转向高利率风险是存在的。为了抑制持续高企的通胀,美联储于2021年11月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不断释放削债、加息、缩表节奏加快的“信号”。2022年1月1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提名听证会时表示,美联储或将更多次加息,并更早、更快地缩减资产负债表。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整体债务压力加大,全球资产价格必须重估;美元进入上行周期,必然使一些国家货币处于下行周期,一些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账户开放度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再一次面临货币贬值、资金外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挑战。
 
当前美国国债收益率是负数,通胀率已经到7%了,美国国债10年期收益刚超过1%,30年期2%,相当于-5%的收益率。但后期进入加息周期,将会引起宏观经济政策发生比较大的调整。
 
四是高强度财政刺激政策。当前美国实行超宽松的财政政策,联储资产负债表高达8.77万亿美元,欧盟、日本等几十个国家采取了趋同的财政政策,付出了几十万亿美元的代价。美联储国债循环是美联储印钞,美国财政部购买,变成国债后向全世界发行。
 
当高通胀、高债务、高杠杆,还有高强度的经济政策刺激的同时,全球经济表现出两大分化趋势。
 
第一,全球的经济复苏处于K型分化。即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可能加剧。预计到2023年,所有发达经济体的产出都将全面复苏。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产出仍将比疫情爆发前低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3%下降到2022年的4.6%和2023年的4.4%,仍高于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5%下降到2022年的3.8%和2023年的2.3%,但增长仍足以使产出和投资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趋势。
 
近1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是来自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所以中美关系为什么这么重要。2008年以来,中国应该是在世界增量中最大增长火车头,是世界经济稳定之锚,而且在疫情中尤其是如此。
 
第二,财富的分化。穷国和富国差距越来越大,富人和穷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22年12月12日发布的《世界不平等报告2022》指出,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减小,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却在增大,尽管收入差距因国家而异,且通常取决于政府的政策选择。包括美国、印度、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在2021年有大幅度扩大。2021年全球成年人的平均收入为2.34万美元,净资产为10.26万美元。在全球收入分配中,前10%的人年均收入为12.21万美元,而底层50%的人每年只赚3920美元,前者的年收入是后者的31倍之多。与收入相比,财富不平等更为明显,世界上最富有的10%的人拥有全球75%的财富,其中约2750名亿万富翁拥有全球3.5%的财富,高于1995年的1%,而底层50%的人口所占财富为2%。
 
对高净值人群而言,不仅要了解市场、股市等,还要研究国家大政方针,要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势,世界发展走势有准确的把握。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在官方正式对外发布的新闻中提到25个稳字,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
 
稳是一个主基调,稳也是我们以前取得的巨大存量优势。这次中央经济会议是对于造成不稳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一次盘点。是从理论上、思维方式上,宏观调控方法上,经济管理手段上进行的一次系统纠偏,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宏观政策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稳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
 
“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到明年使用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等,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推动财力下沉,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宏观经济调控既要有跨周期的调控,又要有逆周期调控,还要有顺周期调控,这种调控是结构性的,宏观调控越来越成为一门艺术。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前不久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了大约1.2万亿元资金。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45.9%,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要有机结合。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发力,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关注重大政策寻找未来机会
 
2022年经济GDP增速预计在5%以上。寻找投资方向要从中央的大政方针出发,在政策取向上去找投资方向。例如,国家出台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再比如,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肯定也是重要投资方向。另外,要素市场改革所提到的包括土地要素等如何变成市场,怎样进行交易等都是投资者可以关乎的方向。我们看好中国的未来,投资中国要看好市场、选好行业。
 
例如,近年来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方面政策力度也前所未有。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3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10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快市场化应用。当前我国生产函数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突破一个技术,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产业,盘活一个大行业,激发出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根据国家《数字经济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而2020年这一数字为7.8%。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软件企业,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主要强调未来在更多场景更深入地实现数字化,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规划中提出的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包括: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在诸多新兴领域加强规则、制度和法律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计算机板块存在很多从事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公司,未来5年应该还会有较多的业务机会。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减,行业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增长。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政府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大数据应用产业有望迎来较快发展。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搞碳冲锋,有的搞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还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防止把任务简单的层层分解。
 
要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约束的一面,又有激励的一面。这两年国内几个热点产业,比如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等,都与双碳刺激效应有关系,相关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也在凸显。
 
对于区域发展,国家提出加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纵深,提升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我国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来源。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充分发挥这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作用。要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来源;大众新闻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