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了,而夏季也快要到来了。在夏天的时候,不光是有烦人的蚊子、苍蝇等,还有一些祸害粮食的害虫也逐渐多起来了。
比如千家万户的米缸、面粉和面条等粮食中,就常在夏季的时候见到一种黑芝麻一样大小的小虫子。
有时候粮食放久了,突然打开了盖子,或者是包装袋子,就会看到黑压压的一大片的虫子,它们到处爬,看起来非常的恶心。
而这种虫子,也就是俗称的“米虫”,有些地方也叫它米象、谷牛,或者是象鼻虫。之所以如此小的虫子,却被冠上了“米象”这样霸气的名字,是因为它们长得很像大象,还有一根长长的如同大象一样的“鼻子”。
那为何超市买来的大米,或者是自家种植的大米,开始的时候干干净净的,而到了天气暖和了,气温上升了,这些粮食放久了就会长米虫呢?这些米虫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其实它们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而已,可以说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有它的卵。
米虫的小简介
米虫是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种小虫子,它也是危害粮食的主要害虫之一。
这种虫子的寿命虽然不长,平均一生也就是3-5个月,但是它们却具有繁殖速度快、生长速度快,且破坏力大的特点。
像刚收割回来的稻谷,或者是超市购买的米面,一般都是见到它们的身影,但如果放久了,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没有保存好,就用不了多久就会见到米虫了。
这是因为这种虫子会经历过虫卵、幼虫、成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成长与蜕变,前期它们是以虫卵藏在粮食里面,所以是看不到的。
有的人估计会有所疑惑了,这些虫卵是从何而来的?既然粮食里面本来就有虫卵,那岂不是我们都把米虫的卵吃进去了?
米象是从哪里来的?
虽然有些人不愿意相信,可这也是一个事实,粮食里面本来就有大量的虫卵哦。而它们的来源也有多种途径,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在粮食收割前就已经存在了。
米虫的成虫会到处繁殖,其中有很多就会把卵产在野外生长的粮食上,收割以后即便是被加工成为了大米,或者是面粉了,但是这些虫卵却依然藏在里面。
只是这些卵太过于细小了,所以我们是难以用肉眼发现的。等到了合适的环境了,它们就会大量地繁殖成为幼虫,然后就开始破坏粮食了。
第二个来自粮食的加工过程。
粮食在采收以后,都是要经过加工的,比如大米要经过碾米机脱粒等,而在加工的过程中,这些机器上就有可能有米虫所产的卵,甚至有些米虫会直接混入进去。
小小的米虫有着极大的繁殖能力,所产的卵三天就能繁殖后代,一次产卵可以达到300-600个,而且一年它们能多次产卵,平均可以产卵八九次,所以只要有一粒米虫卵,就可以繁殖出一大片,实在是可怕。
第三个就是来自存储的环境。
像很多人家里的米都是存放在米缸里面,而有些面粉则是放在碗柜里面。这些存储环境其实就有无数的米虫的卵,甚至有些还有米虫藏匿在其中。
虽然平时很多人看不到,只是它们是以卵的形式藏匿的。只要遇到了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了,它们就会大量地繁殖。
像冬季的时候一般没有米虫,就是因为它们怕冷,而且要在偏潮湿的环境才会大量繁殖,这也是为什么进入夏季以后粮食容易长米虫的原因。这个期间空气潮湿,气温也高了,这对于米虫生存和繁殖是非常有利的。
也是由于这一点,古人发现经常晾晒粮食,把粮食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一般就不容易长虫子。
粮食生了米虫还能吃吗?
既然在粮食里面本来就有米虫的卵,那还能吃吗?尤其是经过米虫祸害的粮食,还不能吃呢?
其实经过米虫祸害的粮食依然是可以吃的,只是味道要差一些而已。特别是像大米经过米虫祸害了,吃起来口感就要差很远了。因为米虫会把大米从中间吃空。
但就算是粮食里面依然有米虫的卵,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这是因为米虫的卵和米虫本来是没有病毒的,也不会传播任何的疾病。何况米虫不会对我们进行任何的叮咬,或者是寄生在体内。
还有一个原因,粮食都不是直接生吃的,是需要经过高温加热的,而这样的话粮食里面的米虫,或者是虫卵早就被杀死了,吃下去也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任何的影响,所以大家也不要过度的担心。
只要被米虫祸害的粮食还没有变质,经过处理以后都是可以食用的。
如何防治米虫?
避免粮食长米虫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建议大家分次购买,吃多少购买多少,不要一次性购买太多。
尤其是在夏季米虫的高发期,一次性不宜购买太多。而且买回来的米面要注意保存,最好是密封保存。千万不要直接用袋子装着放在地上,或者是靠近墙壁,这样的环境过于潮湿,就容易生虫子。
如果购买的粮食较多,短时间吃不完担心会长虫子,可以在大米里面放一些有芳香气味的东西,比如花椒,或者是大蒜瓣。米虫其实也是害怕这类食物的气味,一般就算是生了米虫,有了花椒也会逃离的。
而且如果粮食里面有米虫了,可以把它们放到冰箱里去存放一晚上,这样就会全部都被冻死了。
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拿到太阳底下去晾晒,这样的粮食吃起来口感极差,而且粮食的大米还容易碎。在民间有着“晒谷不晒米,晒米亏不起”的说法,就是指大米不宜直接太阳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