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渭塘镇自古就有书香之地的美名,随着时光的更迭,现在的渭塘镇是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区。“水韵江南明珠渭塘”,温润的吴文化孕育了渭塘水乡的特色非遗,琴弓、珍珠、草编是渭塘的三宝,也是在“相城十绝”之列,铜炉、刺纸、盆景、一指禅纷纷列入非遗名录。
吴招妹展示她的草编作品摄影赵玉
传统文化焕发新面貌
水乡草编传人吴招妹在认真聆听渭塘镇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后,用蔺草制作了一双“红鞋”,还原了红军草鞋的样式,革命时期,红军穿着一双草鞋越过草地、翻过雪山,走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地极大改善,草鞋也淡出了大家的生活,但先辈的“红鞋”精神在渭塘草编上又得到新的展示。“这双‘红鞋’虽然只是个模型,但在我的心里,它的份量却一点也不轻。”吴招妹高兴地说。
稳占文化市场,渭塘制造也有国际范
在渭塘,有这样一位匠人,21年来,他用心钻研琴弓制作技艺向世界传播渭塘音符,这个人就是徐忠华。琴弓虽小,制作工艺却非常讲究,选料、粗加工、造型、装配、打磨、上漆……从原木到成品要经过100多道严格的工序。制作一把琴弓,要花费10天至半个月的时间。
徐忠华在制作琴弓摄影赵玉
2005年,徐忠华带着自己做的琴弓来到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博览会,刚开始,他局促地与一家家大客户交流,而这些客户对他的作品并不感兴趣,但他没有放弃,接连去了3年,不断地累积经验,不断地将自己企业宣传册邮寄出去。不久之后,陆续有海外客户主动与徐忠华联系,其中包括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低音提琴演奏家,他用了徐忠华制作的琴弓后赞不绝口,并推荐给乐团其他成员。经过多年发展,渭塘镇已成为世界“琴弓制造中心”,占据了八成以上的世界琴弓市场。
父子携手传承,非遗文化创造新发展
日前,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红军和儿子徐鑫将合作设计的仿古铜器作品——鼎盛赠予苏州革命博物馆。捐赠仪式后,徐红军表示:“从塑造雕刻制作模型、蜡型制作、熔铜、浇铸,每一道工序,我们都细心打磨,只为创作出最好的作品。”“这件四足冲耳方鼎,是由紫铜和24k纯金,配以红木底座等材料制作而成。”徐鑫介绍,“鼎面雕刻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文字,代表着对党的最好祝福与告白。”
“水韵江南明珠渭塘”品牌不断打响,渭塘镇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系统开展文化研究,对渭塘镇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文化名人、民俗老物件、文献资料、文化企业等进行调研分析,探索丰富江南文化内涵;重视文化遗存保护,加强对渭塘老街街区、粮仓群的保护传承与综合提升;深挖非遗文化传承,抓住上海“苏作馆”开放契机,不断对外输出渭塘文化。
未来,渭塘镇将不断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文旅载体建设,积极挖掘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深化水乡文化内涵,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围绕“文化+数字、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不断完善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