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双减政策落实后,我身边有很多家长忧心忡忡。
孩子作业少了,考试少了,没有了课外补习班,有了更多时间在家闲待着,每天不是打游戏就是刷短视频,这可愁坏了很多家长
——每天工作忙得抽不开身,总不能自己给孩子当家教吧。
其实,双减并不意味着放飞孩子或者直接躺平,这个政策实质上的导向是减负与提质并行。
但问题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做好在家学习的“加减法”?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正在提前拉开下一代之间的差距,而要想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力,不妨从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入手。
前段时间,教育家温儒敏的一段话,惊醒了很多家长。
原来一个家庭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和孩子整个的人生前途直接挂钩。
作为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他说语文高考最终要实现,让15%的人答不完题。
言下之意,很多人都不用看高考分数线,光是参加语文考试这一项,就会被提前淘汰。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高考语文卷改革,文字总数从7000逐渐上涨到近10000字,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比重越来越高,很多高考生还来不及完全读懂考卷,考试就结束了。
不想让孩子成为高考的“陪跑员”,就要趁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表达力,让孩子赢在人生起跑线。
教育专家指出,9岁到14岁,是孩子的黄金阅读期。
如果引导得当,给孩子选对了好的阅读书籍,那孩子今后学习能力的培养,人生目标的确定,人生观的塑造,都会因此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反之,错过黄金阅读期,那孩子就会在今后高中、大学等阶段的学习上,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短板。
这个困局该怎么破?读就是了。
不知道读什么?读经典准没错。
于是,很多家长不由分说地把认知里的大部头经典著作(比如四大名著、国学经典之类的)扔给孩子,再下个命令:给我啃!
但大多数的结果是,经典读物过了孩子的眼睛,却没过他们的脑子。
因为阅读兴趣的养成,知识的吸取,靠硬塞是塞不进孩子的人生里的。
对于尚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内容过于枯燥难懂,很容易打消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其实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以色列的人均阅读量高居全球之冠,这跟他们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密不可分。
据说以色列有个传统,父母会在孩子两岁左右时,将蜂蜜滴在经典书籍上,让孩子闻一闻,舔一舔,记住书本香甜的味道,从而令孩子对书本产生美好的感受。
有了“蜂蜜”,还需要一把勾起孩子好奇心的“钩子”——有趣的问题。
只要孩子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家长们一定躲不过也接不住他们的连环追问。
孩子之所以喜欢听故事,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永远带着这个问题——接着会发生什么?
不妨试着问孩子:有多少根头发才不算秃子?乌龟怎样跑赢百米飞人?怎么把宇宙装进瓶子里?哪句话能骗过匹诺曹的鼻子?
这些可不是脑筋急转弯,每个问题都连接着非常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当孩子开动脑筋破解谜题的同时,跟随着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知识就会悄无声息地植入他们的脑中。
带着思考地学习,孩子获得的不仅仅是答案,而是学习的思路。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能做到传递知识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书籍,才更适合9-14岁这个黄金阅读期间的孩子。
今天,富叔就为你推荐一本集齐上述所有特点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的启蒙书,它就是由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万木老师撰写的《妙啊!我的辩辩英雄》。
这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孩子讲述古今中外多个经典故事,让孩子增长知识的同时,兼顾寓教于乐,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能帮助孩子提升思考表达能力。
接下来,就让我为你逐个拆解本书的过人之处。
专业大咖出品,孩子受益良多
一本书值不值得读,关键要看作者。
本书作者万木老师,既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术派,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高校老师。
作为北大哲学博士,他本身就是跨界高手,课题研究方向从比较哲学、知识论延伸到技术伦理,同时,万木老师也是在高校最早探索“终身学习”课程的学者,无论专业课程,还是通识课程,皆深受学生喜爱。
由这样一位功底扎实又擅长教学的老师来给孩子写语言能力的书,除了能帮助孩子们打好语言基础,学到更有用的知识外,还能提供丰富多元的人文视角,让孩子在观察和理解生活时,获得更多思考角度和思想工具,从而更加扎实地打好思考与表达、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
本书绘者Gwemo鸡毛老师,同样是业内知名大神,他的代表作《抽筋神探》系列,被誉为“中国最强本格推理漫画系列”,并屡次获得奖项和殊荣。
两位老师强强联合,就是本书质量的最佳保证。
针对性启蒙读物,丰富孩子知识体系
不仅主创团队专业,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还在于为小读者们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书中内容专门针对青少年设计,旨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语言能力。
全书从逻辑、修辞和立意这3个方面,帮助孩子打好语言能力的基础。
思考与表达,首先要准确,而后要生动,最后要懂得改变角度,提高主题的高度。
如此层层推进,这座“地基”就无比牢固了。
书中有200多页经典对话场景(下周二推出),全部来自于东西方逻辑、表达大师的名场面或经典作品的名片段,让孩子一边学习知识,一边了解经典。
书中对知识的梳理,既兼顾了专业性,也做到了通俗易懂,便于孩子理解。
书中设置的学习挑战,做到了难度适中,需要孩子带着一定思考去读书,一边思考一边进步。
本书专业和用心程度,真正达到了一本优质青少年知识类启蒙读物的标准。
图文形式相结合,潜移默化学知识
一些孩子不喜欢读书,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选错了读本。
像四大名著这类大部头著作,太过厚重,动辄上百万字,还有很多文言文,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消极的读书心态。
而绘本有图画有场景,孩子爱看,但字数过少,不利于孩子深度创意思考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
好的启蒙读本,最好能将书面语言与场景结合起来。
《妙啊!我的辩辩英雄》这本书不但做到了这点,还特别善于将知识点放到有趣的场景和故事中,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
因为主创团队一直惦记着《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那句著名的“吐槽”:
“如果一本书连图画和对白都没有,那又有什么好看的呢?”
于是就有了以下这种场景感拉满的对话方式。
这种阅读体验,容易让孩子代入其中,设身处地进行演绎和思考,从而更能吸收作者所提炼出的知识要点。
讲定义的精准,作者会引导孩子思考:说白马不是马一定是诡辩吗?说白马不是马,有没有什么道理呢?
讲语言的含混,则会用到古希腊著名的秃子难题来切入:一个人到底有多少根头发才不算是秃子?
讲到双重标准,会用到钟表作为例子来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双标是不对的:老师的钟表跟学生的钟表要是不一致,上下课的打铃到底听谁的?
甚至像假言推理这样的逻辑“硬核”知识,作者也会煞费苦心地提到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经典对辩:为什么用一个如果,竟然能将巴黎装进瓶子里?
就算这部分半懂不懂也没关系,至少还能了解到罗素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间不得不说的趣味“八卦”。
类似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
将问题和知识点关联起来,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让孩子有趣且快乐地学到知识,这可说是最有效的学习打开模式了。
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保持趣味的同时,做到了知识传递。
全书每个章节都包含一个和知识点有关的经典故事,让孩子对故事好奇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提升语言表达力。
总的说来,这套书既有绘本的场景和画面感,又有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与故事,有故事情节、有问题、有场景,能让孩子产生代入感的同时,不知不觉地随着故事的推进学到知识,培养出阅读的兴趣。
本书也适合父母和孩子一同阅读。
有些提前读到此书的读者表示,从没发现过自己对学习如此上瘾,一翻开书,就读到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