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在这里——《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
那篇文章中的第十三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笔记漏了最后一张图,先补上:
第一期的内容整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文章,这一期着重说一说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两篇哲学巨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下一期就要开始抗日战争的内容了。
《实践论》《矛盾论》两篇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些意义与作用在教科书上面都查得到,非常全面、非常严谨、非常科学、非常官方,想要准确了解,去看看那些定论。而我就简单的大白话说一说,是辅助大家去理解。
毛主席这句话说得很有画面感:“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大家的目标的确是相同的,但是为了实现目标的方式各有不同。那么谁的方法对呢?谁的道路正确呢?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扯家常,革命中的弯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让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再次陷入黑暗。
曾经陈独秀有自己的方法论,给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毛泽东批评陈独秀:“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其实陈独秀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骑手,但是身上难免有一些旧文人气息,他不信任民众、瞧不起武人(拒绝朱德),最后需要他决断了又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事实证明他的道路失败了。
后来李立三也有自己的方法论,尝试了一下也不行。毛泽东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连续三篇文章中批评过当时中央的冒进路线,可谓“吐槽三连”。譬如这一段——
湖南省委对于此间的行动计划,六七月间数星期内,曾三变其主张。第一次袁德生来,赞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计划。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只留二百枝枪会同赤卫队保卫边界,并说这是“绝对正确”的方针。第三次袁德生又来,相隔不过十天,这次信上除骂了我们一大篇外,却主张红军向湘东去,又说是“绝对正确”的方针,而且又要我们“毫不犹豫”。我们接受了这样硬性的指示,不从则迹近违抗,从则明知失败,真是不好处。
类似的“抱怨”还有几千字,大家感受一下就好,这里不再赘述了。
等到了王明、博古、李德的时候就不用说了,各种胡搞乱搞,把苏区搞丢了。再后来张国焘搞分裂,被毛泽东称为“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到了延安之后,王明还不安生,在江南局各种搞事情。王明等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留苏学生,自认为掌握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掌握了真理,他们有句名言就是“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
毛泽东的这两篇文章,其实就是在给“真理”下定义——正确的道路应该是怎样的?你说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我也不说我是真理,那我们把判断是非的标准列出来,让广大干部指战员们看一看,什么是真理,哪条是正确道路,好不好?
所以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提供了一套闹革命的方法论——真理要用实践去检验,正确认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转化的…………
因为这两篇文章太重要了,所以需要从两个维度去理解。这两篇笔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维度是按照《实践论》《矛盾论》两篇文章的行文顺序来写的,毛选原文如何,我们就先按照原文的顺序捋一遍。第二个维度是打乱顺序,再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辩证法、认识论思想,从一个更容易理解的逻辑来看。
因为毛泽东当时写那两篇文章,默认广大干部指战员们都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了,而且有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所以有些东西不用讲“地基”,直接就奔到“三四楼”那么高了。所以我拿出了我高中时期政治课笔记,那些东西都是最基础、最容易理解的部分,把两份笔记结合来看。
先看《实践论》的,前面是毛选的内容,后面是我高中时候的笔记。文章分为六大内容:
一、总论: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认识到实践的发展
五、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六、对党和无产阶级的要求
《矛盾论》也一样,前面是按原文的行文顺序,后面是我高中政治课的笔记。文章结构如下:
一、两种宇宙观
二、矛盾的普遍性
三、矛盾的特殊性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七、结论
把这两篇文章通读下来,就会明白为什么说毛泽东主席“一生阳谋”了。我就把道理一二三四摆在这里,你很难不认同。为什么?不认同事情就办不成、打仗就打不赢,革命就不能成功。他不需要拉帮结派立山头,你只要认同真理、认同公义、认同这个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那我们就是“同志”。
实践论、矛盾论就是解决问题的推倒方式和公式。比如说日寇侵华步步紧逼,那么矛盾的两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民族矛盾是否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呢?很明显是的。那么有了这主要矛盾,我们的政策要发生什么变化呢,是不是要减租减息、逼蒋抗日呢?很明显是的。
既然你认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认同了真理,那你就算是“我的人”,这不是于私的拉帮结派,而是于公建立起一支共同信仰、统一思想、凝聚力战斗力超强的革命先锋队。所以说《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做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中提纲挈领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红太阳——因为他提供的思考方式与方法论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