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高效能孩子都具备的7个习惯,那些毫不起眼的细节原来最有用
2021-12-27 11:30:21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史蒂芬·柯维写给成年人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后来他的儿子肖恩·柯维写了一本青少年版的,书名叫《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关于青少年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青少年的特征以及张华老师个人10年的亲子教育经验,谈谈如何引导孩子养成高效能的7个习惯。
 
 
 
孩子习惯养成
 
遵循两大原则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这本书一开篇,就列举了“问题青少年”的7个习惯:
 
 
 
其实,以上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足以造成“问题青少年”,但这些一定是大部分家长生活中比较纠结的问题,尤其是第三点,关于孩子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
 
那对比之下,杰出的青少年会有很什么良好的习惯呢?
 
 
 
这7大习惯看似很多、很难记,但可以归纳成4个关键词,分别是:原则、目标感、同理心和留白。
 
原则1:遵守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家庭也应该要有核心价值观。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你们家庭全部全员都能够在一个温馨的,自由的,放松的一个环境里面生活,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遵守同样的原则,倡导一种什么样的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比如说:
 
 
 
原则2:善良与诚实是底线
 
我所讲的“善良”,不是去做一个老好人,善良不是去做一个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善良是一种担当,善良是一种价值观,
 
诚实,首先要有批判性思维。谈到“诚实”,很多人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没有任何的前提条件,一定要孩子讲真话;另外一种情况是,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所以你做人不要那么诚实。这样孩子就会很迷茫。
 
所以我认为诚实的前提是要有批判性思维、思辨精神,要学会提问。
 
我觉得在如今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很难去分清到底何为诚实,何谓善良,如何诚实和善良。那我分享给大家一个表格,出自《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作者所说的“个人银行账户”,其实是指一个人的原则账户,一个人的价值观账户。
 
在我们养成好习惯之前,最重要的是,对这些原则的事情平时能够养成意识,“道”的习惯养成之后,“术”的部分就事半功倍了。
 
有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家孩子诚实善良,各方面也挺优秀,就是不太善言谈,性格有点优柔寡断,以至于自己有点自卑,怎么办才好呢?
 
我想说的是,原则从来不会失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当我们坚守善良与诚实的底线,就算你去做了一件事情而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回应,没有得到他人的赞许,甚至没有好结果,也没关系,因为孩子鼓起勇气探索边界,往前更近一步,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但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逆向思考:想想有什么限制了自己的思维。
 
 
 
目标感,有助于培养3大习惯
 
过去我们也做过两场关于目标感的直播,我认为目标感和学习自驱力是非常重要,相当于青少年的“左右手”。关于目标感,它刚好对应了我们前面讲的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
 
 
 
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目标、目标的类型等等我在这就不展开叙述了,上两次直播已经说得很详细。(点此回顾)
 
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有目标感的孩子,TA会更容易乐观积极处世。实质上就是拥有了成长型思维。具体表现可以看以下这个表格:
 
 
 
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感呢?我觉得务必要和孩子一起做四件事:
 
1、制造仪式感:认真讨论你勤奋工作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一定是在创造价值,你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和场合,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分享你一直奋斗的目标以及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心、勤奋和积极的处事方式,或者你迎难而上的经历,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
 
2、厘定大小及长短目标:有的目标本应放弃。
 
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分清目标和手段,有些目标就是手段,要勇敢地把它们放弃掉,不要让孩子被太多目标所困扰,因为有目标就需要做决策。我最近刚好看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一本书《创造与漫想》,里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天,做三个决策就足够了。
 
3、善用家庭看板:一家人共同奔赴目标。比如说,家里放置一个白板,上面写着一家人2022年第一季度的目标以及对应的进度表。最好每周举行一次家庭会议,每个人轮流主持,一起来推进达成目标。
 
4、复盘:优化时间与精力分配,发现潜能与优势。
 
复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孩子哪些时间浪费了,哪些事情花了巨大的精力但长时间都没有效果,又该如何进行投入产出比的结构上的优化。与此同时,你还可以看到有哪些事情花费了少量的时间但效果却出乎意料。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其实是帮助TA养成3大习惯
 
我曾经多次说过,同理心是人类最高级的情感,其对应的是杰出青少年七大习惯中的第4、5、6条:
 
 
 
何为同理心,其实用一张图就可以解释(如下图)。同理心就是要我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孩子的小伙伴借钱却迟迟不还,你会怎么做?
 
是告诉孩子“算了,不要了,吃一堑长一智”?还是怎么做呢?我个人觉得这种自认倒霉的处事方式,是在给孩子传递并非积极的处世态度。关于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在我写的新书《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提到了三个建议:
 
一是重新厘定还钱事宜。这个过程要有“公证人”,同时要和小伙伴商定好,改为分期还款后,是增加利息,还是看在同学情面上只还本金?另外,要商定是否需要“抵押物”。
 
二是为小伙伴出谋划策,一起创造还钱的可能。即与欠钱的同学合作,帮他创造还钱的可能方式,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
 
三是和孩子进行一次沟通交流,针对这一事件明确借贷关系的本质。首先要向孩子明确一个观念:借钱不是救助,而是帮助!借贷双方是合作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因为对立只能“双输”。这个观念必须从小开始树立,帮助孩子不把金钱和人情混在一起,债务关系的确立是立规矩、履行责权的谈判协商。
 
同时要和孩子讨论,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如何在早期进行判断,正可谓“授人以渔”。再有小伙伴借钱,在决定借不借之前,必须问清借钱的理由和还钱的可能性:对方是不是一个已经有债务甚至欠钱不还的人?对方借钱的真实用途是什么?对方的偿还能力怎么样?如果对方用零用钱还钱,那么对方父母对其零用钱管控的规则是什么?
 
以上这个案例并非只是帮助孩子解决借钱还钱的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希望他能抱着双赢的态度,真诚倾听,一起协作把问题解决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个问题没有发生在你家孩子身上,如果能当做一个案例一起来探讨,其实也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同理心的种子。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跟外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TA不能从小做一个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能“鹤立鸡群”,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那孩子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或者说修复破裂的关系呢?参照《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书中的“个人银行账户”,我也做了一个表格,大家可以参考下:
 
 
 
同样,在如何营造孩子同理心的习惯这方面,父母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朋友。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与其产生冲突,不如像我经常说的一句话:面对面不如肩并肩。“背靠背”的意思是你和孩子之间已经冷战了,“面对面”至少还有交流的机会,但可能还是偶有冲突,“肩并肩”即跟孩子做战友,找到一项共同的爱好,哪怕只是和孩子下楼跑个步;
 
玩伴。有时候在家里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游戏或者互动,尽可能是一些不在乎输赢的游戏,避免争强好胜;
 
听众。多与孩子互动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交流。
 
导师。导师分为两种,一种孩子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建立少年MBA俱乐部就是希望孩子在线下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因为一般来讲同龄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远远大于父母、老师。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导师,提供一些社会资源,让孩子换一种角度去学习成长。比方说你有个同学是大学老师,那你就有机会带孩子到大学去旁听一节课,对孩子也会有不同的启发。
 
 
 
其实,人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是被理解,被尊重。为什么说同理心是人类比较高级的一种情感?因为建立一个良性的关系本来就是比较难的事情,更难的是在这过程中还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所以,“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一个习惯就是合作的力量。
 
这几个关键词的意思是说,无论你的孩子有同理心还是缺乏同理心,在这几方面都可以做一些刻意练习。比如说虚心,自信与自负之间的边界很难拿捏,所以永远保持虚心,让孩子欣赏差异,尊重差异,这样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卓越。
 
 
 
 
 
留白是一种好习惯
 
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现在我们的社会节奏太快了,以至于有时候很难给自己或者孩子一些喘气的机会,大部分时间都像车轮一样滚滚向前,但好像找不到方向,心里特别累,最后也没有达到你所要去的那个车站和港口。
 
虽然今年国家“双减”的力度太大了,一下子一个行业都快要没了,但是本质上它想倡导的方向其实是对的,就是希望给孩子多一点留白。
 
确实,留白是一种好习惯,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杰出青少年的7大习惯”的最后一个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定期休整与充电。”意思就是要给孩子一些充电的时间,也要有一些调整的休息的时间。
 
关于给孩子留白的机会,我的书《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中分享了两点:
 
“天才一小时”
 
“天才一小时”的概念源于谷歌员工培训系统里著名的“天才一小时”(Genius Hour)计划。谷歌为了刺激员工提出自己天才般的主意、推动公司创新,允许员工们每周拿出20%的时间策划、实施正常工作以外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据说,谷歌50%的项目就萌芽于这个创意时期。
 
后来,从硅谷开始,美国的一些中小学开始借鉴“天才一小时”的做法。除了常规课程,学校会留出一些时间,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出发,策划选题、查找资料、研究信息、得出结论,最终把研究成果展现给大家。
 
少年商学院是最早引进这一概念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制学习的创新教育机构之一。当时我们发起了一个“天才一小时”活动,鼓励家长让孩子每个星期都有一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彻底放飞自我,干孩子喜欢的任何事情,只要人安全就好。后来我们还举办了天才一小时”在线夏令营,让多位8-12岁的创意少年在阅读实践、创意思维与商业启蒙的探索式学习过程中,真正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写日记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的作者肖恩·科维在书中写到:
 
 
 
相对于公共表达,写日记是最简单、便捷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沟通方式。我们家老大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写日记的这个习惯就是他自我交流的时间,同时可以让他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除了写日记,在我的引导下,他还喜欢上了写那种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文章,8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疯狂兔搬大树》故事,后来又“偷偷”继续写疯狂兔系列故事。第六个故事《疯狂兔的一周》写了3000多字,第七个故事《疯狂兔的恐龙历险记》写了1万多字!而且,他每写完一个故事,都会一帧一帧地把新故事的漫画画出来。
 
所以说,如果有机会,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不仅仅是写作水平提高了,更是让孩子在反思和复盘中拥有了一种成长型思维。
 
最后,给大家分享我非常欣赏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段话:
 
 
 
我们家长无论是让孩子去报各种课程项目,一起做一些挑战,还是悉心营造的家庭氛围,无一例外都是让孩子变成一个具有全人品格的人,未来找准自己的定位,为社会做出价值,也让自己日后变得更加卓越。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