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博士又双叒上热搜了。
并且,这次又双叒叕是因为清华博士去了深圳的中学当老师。
这一次的主人公龙明珠,是主动放弃了互联网大厂、研究所的offer,选择去深圳育才中学当数学老师。
当她接受采访,谈及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她说:
“一方面是遵循内心去择业,另外也希望不同视野的碰撞能带给学生更多火花。”
说实在的,当刺猬看到这个热搜的时候一脸懵逼:咋这也能上热搜呢?
点进去一看,哦,果然,又骂起来了。
1
深圳的中学,是博士们的内卷中心
清北博士进入深圳的中学当老师,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倘若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那么清北博士的尽头是深圳中学老师。
早年间,微博上就有一份名单流传,上面是深圳某中学的教师信息公示。
来源于网络
仔细看看这份名单,好家伙,清一水的名校硕士起步,光清北博士都占了一大半。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清华和北大的深圳校友在搞学术交流会。
无独有偶,隔壁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也开始在这方面“卷”起来了。
今年9月,广东省实验中学新入职的教师中,就有7位北大博士、6位北大硕士、1位清华硕士。
来源:澎湃新闻
看着名校博士们开始选择中学老师作为职业,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浪费。
评论里还有人对此发表评论:“大材小用。”这句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其实,这样的舆论风向属实正常。毕竟在大众心目中,这类顶级的人才,应该去各大研究所、高校中从事科研工作才对。
如果去金融、科技、互联网等行业里,去推动行业的发展,也挺好。
与这些相比,在中学当老师好像就显得有点“小打小闹”。
那他们怎么就都开始去当老师了?
*某次教师面试现场,七个人中有四个都是博士
2
清北博士,怎么就不能当中学老师了?
在现在的环境下,在深圳当老师真的太香了。
倘若单论待遇,深圳的公立中小学不输互联网大厂。一位深圳教龄四年的小学班主任,总年薪超过33万,平均每月28000元。
来源于网络
而且应届生更容易拥有编制,不仅无需担心35岁的中年危机,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长,“越老越吃香”。
所以,当也因此有人在看到龙明珠阐述自己做出选择的理由时,便有人冷嘲热讽说:“说到底,不就是为了钱吗?”
先不说这是不是一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
怎么?为了钱,就很low吗?
还是说当老师就得注定清贫,不能享受自己的生活?
拜托,大冬天的,道德高地上冷不冷啊?
诚然,老师因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医生等职业一样,被社会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值。
社会在期望老师的人品、素质、能力都要足够高,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下一代,这没错。
但别忘了,“教师”本质上依然是一种职业。
既然是职业,若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当然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若满足门槛,谁都有权利去选择从事这份工作。
因为大家都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前提是满足相应职业的要求)
可以为了钱,去互联网大厂吗?可以为了稳定的生活,去考公吗?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去乡村支教吗?
可以,当然可以。
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教师是职业,老师也是人。
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谁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呢?
3
多元人生的基础,是选择权
我们对于高层次的人才,总是期待他们能够做出非凡的贡献和成就。
这种来自于整个社会的期许,久而久之,反倒成为了一种枷锁,成为了人心目中的“理所应当”。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今年7月份,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毕业后卖房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
6月份,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一学生毕业后,去某火锅店当服务员的事情,上了热搜热榜;
此外还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武大硕士进卷烟厂……
和中学老师比起来,他们从事的职业似乎要更加“不堪”,都是人们眼中“不够体面”的工作。
每一次的舆论争吵与现在并无二致:“浪费学历”、“读书无用”、“学历贬值”、“太卷了太卷了”、“说明就业环境差”……
这时,小学就学过的“职业无高低贵贱”、“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好像全都被忘记了。
当事人所说的“喜欢这个职业”、“感觉这份工作更适合我”、“我想要更稳定的生活”,好像全都被忽略了。
而且,这份枷锁不仅拷在高层次人才的身上,还拷在每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身上。
这甚至成为了另类的学历歧视——
当知道清华博士去中学时,他们说:“你都是博士了,怎么还去教中学生?”
当看见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想扎根农村,学以致用时,他们说:“你都是大学生了,怎么还回来种地?”
当看到大专生想尝试创业时,他们说:“就你这学历,能成吗?”
平心而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个道理,确实不错。
但我们也需要明白的是:人生是多元的,是可以选择的。
学历、专业、技能……这些本就该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而非影响我们选择的枷锁。
为啥有那么多的人都在努力的“卷”?
拼了命的去升本、考研、考博;去实习、参加竞赛……其实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多一个选择,能让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
这样在面对现实时,我们才不至于只能随波逐流,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