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创  
苏轼传世之作《潇湘竹石图》展出 苏轼流传下来的画有哪些
2022-06-23 16:26:19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苏轼传世之作《潇湘竹石图》展出】

 6月23日,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的“斯文传古风——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上,“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传世之作《潇湘竹石图》展出。该作品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卷末端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款识。

【苏轼流传下来的画有哪些】

 

《雨竹图》,纵:28.8cm,横:42.8cm,画上有苏轼自题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六月轼为子明秘校。”和其他15个历史名家的题跋。此画目前能得到资料最少,只能看到下面这一张模糊的图片,传言有在国内展出过,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雨竹图

 

《潇湘竹石图》,纵28cm,横105.6cm,绢地,款署是“轼为莘老作”,明代画家吴勤考究,这是苏轼专门成画赠予孙莘老的。画上包含有杨元祥、叶湜、钱复等元明时期26个名家题跋,计有三千多字。

 

《潇湘竹石图》长卷式构图,匠心独运,富有层次感,苏轼不凡的艺术造诣让画面充满张力,使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成为中国文人以竹石绘画寄托精神情怀的经典之作。

 

潇湘竹石图

 

千年来,此画辗转漂泊,民国时期为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收藏。1961年,书画收藏家邓拓倾尽家财,以5000元巨资从白坚夫手上购得。1964年,邓拓将其收藏的古画145件,连同《潇湘竹石图》一起慷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一时传为美谈。《潇湘竹石图》珍贵无比,连平时在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都很难见到,副馆长梁江曾表示,《潇湘竹石图》若拍卖起价会超4个亿。

 

《枯木怪石图》,画面上幼竹几株,一块怪石,一株枯树盘扭曲折扬起。后人常认为其犹有鱼龙起伏之势。如此奇怪作画,正是体现了苏轼胸中郁结的不服之气。

 

木石图

 

由于仕途起起落落,生活颠沛流离,加上思想上受儒家和庄子的影响,致使苏轼形成了他一种忧民伤时、旷达颓放的复杂性格。苏轼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消沉自适思想,洒脱傲放风格,与他一生升降荣辱的境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木石图》一度不为世人看到,二十世纪末及二十一世纪初的史学家形容其“所在不详”。另一种说法是,1937年被日本人以超过万金买去,此后八十余年销声匿迹。2018年11月26日,《木石图》在香港被佳士得拍卖行以4.636亿港币拍出,成为苏轼传世三幅画作中唯一被私人收藏的珍品。

 

【苏轼书法作品代表作是哪个】

 

1、《江上帖》又称《邂逅帖》,是苏轼书法的作品,书于他临终前三个月的那天,即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此帖为苏轼书与故友杜孟坚的信札,言故友时隔八年,江上重逢,“怀仰世契,感怅不已”的慨叹。其书如宋吴正仲跋中所言,为“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江上帖》用笔雄健,用墨浑厚,结字精美,章法自然谐和。

 

中秋赏月七律诗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此帖笔迹时见颤动,已出垂暮老态,这正是他所带的老病之态,更增添了它的情感冲击和魅力。2、苏轼《眉阳奉候帖》,是今存苏轼年轻时的作品,与《奉喧帖》均书于嘉右四年(1059年),即苏轼居母丧期满那一年,是年苏轼22岁。《眉阳奉候帖》为行草书体,笔法圆转流动,字体清秀,笔法劲爽。3、苏轼的一幅书法作品《治平帖》,是苏轼30几岁书写的,属于信札,主要内容是介绍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这副书法作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是苏轼书法作品中难得的精品。《治平帖》中的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非常的精妙,字划风流,美韵尽收眼底,这幅书法作品,已经把苏轼的书法风格与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4、苏轼中年代表作《黄州寒食帖》,此贴为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其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在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岩起伏,气势不凡又一气呵成,达到一种书写完美的境界。正因为如此,《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苏轼,他的书法,没有一点俗气。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