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襄(通渭)是“汉天水”文化的源头,亦是“汉天水”文化的中心。
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移置汉阳郡(郡治冀县,今甘谷县),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析置南安郡(郡治獂道,今陇西县东南),再到晋太康三年(282年),天水郡随秦州移上邽(今天水市秦州区),汉天水郡延续396年,其中天水郡在平襄县设置188年,在冀县208年。
汉天水郡东据陇山,拱卫三辅;西邻大河,保障河西;北阻河套,遥捍大漠;南接武都,连云巴蜀。自古兵防要地,向来战火连绵。所谓“欲保关中,必固秦陇;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是也,战略位置重要。是时,天水郡交通便利,农牧经济发达,士马强壮。儒学兴盛,人文蔚起,武将如云,为朝廷所倚重。由此形成的“汉天水”文化,影响后世两千年,泽被后人,至今不坠。
马家塬墓葬铜车马复原图
一、幅员千里 凉州上郡
《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镇戎。明帝改曰汉阳。户60370,口261348。县16:平襄,莽曰平相。街泉。戎邑道,莽曰镇戎亭。望垣,莽曰望亭。罕开。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勇士,属国都尉治满福。莽曰纪德。成纪。清水,莽曰识睦。奉捷。陇。豲道,骑都尉治密艾亭。兰干,莽曰兰盾。
天水郡是凉州刺史部(初治陇县,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南,后移陇城)所属第二大郡,属县16个,其辖区相当于今天水市全部(除上邽,今天水市城区),平凉市南部,定西市北部,兰州市黄河以东地。辖县具体位置为:平襄,天水郡治,今通渭县碧玉镇上店子。街泉,今张家川县恭门镇东上城子。戎邑道,今张家川县黄门镇。望垣,今天水市秦城区新阳镇中滩。罕开,今天水市麦积区。绵诸道,今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阿阳,今静宁县古城镇至威戎镇之间葫芦河西岸。略阳道,今秦安县陇城西蔡河村。冀,今甘谷县地。勇士,今榆中县青城,一说定西市安定区巉口。成纪,今静宁县治平镇。清水,今清水县地。奉捷,今清水县地。陇,凉州刺史部治,今张家川县城南。豲道,今陇西县南、武山县北华林镇附近。兰干,今通渭县西。后因经略西羌,在勇士县西增设金城、榆中两县,辖县达到18个。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以边塞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各二县置金城郡。”(郡治允吾,今永靖县境,一说今青海民和境)。其中天水郡取金城、榆中县,陇西郡取枹罕、白石县,张掖郡取令居、浩门县。后又增置6县。至此,天水郡的区域东起陇县,西到勇士,北起阿阳,南达绵诸,幅员千里。
孔融入朝图
窦融简
二、控扼关陇 交通便捷
天水郡东接关中,西通河右,北捍匈奴,南御氐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通道地位,且“畜牧为天下饶”(《史记·货殖列传》),是汉代著名的边郡。在设郡的近二百年间,为汉王朝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加快军需物资运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水是汉武帝初年长安通西域的必经之地,取得河西四郡后,翻越陇山经牛谷河直通河西道路成为首选,这条道路便捷、隐蔽,且有几处咽喉,易守难攻,特别是襄戎经营的平襄古城,两山夹持,“三堆”如“丸泥封关”,异常险要,是最佳的屯兵、运输通道。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43年)在今张家川镇析置陇县。次年,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治平襄。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 全国置十三州刺史部,其中凉州刺史部治陇县。进一步保证了中西通道的畅通。西汉末年隗嚣割据之乱,使天水一度衰败,光武帝曾命平陇诸部雇驴往西州运粮,打通了与河西的交通,使中西通道再现辉煌。
据《悬泉汉简》《居延汉简》记载:汉代由敦煌、居延分两条大道经河西、天水(丝绸之路陇西段中线)、陇东(丝绸之路陇西段北线)至长安,其中敦煌至长安道全长4080里。悬泉简曰:敦煌至“天水平襄二千八百卅、东南。东南去刺史□三□……一八十里……长安四千八十……(B)(Ⅴ1611③:39)。”天水道西起金城县(今兰州市西固区),过榆中经勇士、兰干、平襄、略阳、陇县下陇进入关中,全长近600里。根据汉代维护道路设施和驿置的规定,天水段应有120墩、60燧、6城、20置。当然,按照实际情况往往不足此数,比如驿置间隔里程,汉简反映的里程数大都是四五十里至七八十里不等。天水道标准不低于秦驰道,这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马家塬出土的战国秦襄戎(或为略阳戎)贵族墓陪葬的铜车马可以得到应证。 同时,由凉州刺史部通往清水、绵诸、上邽、冀、獂道至陇西郡的道路也很畅通。如刘秀平定隗嚣后,命河西五郡大将军、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入朝。车马万乘,牛羊被野,前锋已到冀县,后续还未出武威。
道路的畅通,有力地保证了大规模移民实边、出征西域、使者往还等重大活动运输,保障了河西五郡的安全。东汉永平以后,由于羌氐民族矛盾上升,渭河道战略作用凸显,遂改天水郡为汉阳郡。从此天水道地位下降,成为州县间的驿道。
李广画像
李广墓
三、人文蔚起 文化鼎盛
地势西高东低,与关中平原相较,具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因而在历代战争中,“上陇”“下陇”意味着战争的胜负。西汉末,隗嚣割据天水与刘秀抗衡,羌人在天水频繁活动并且与汉人杂处(如略阳道、绵诸道等),都为这一时期的天水文化,注入了多民族的成分,颇显活力。其中移民政策对多民族成分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两汉推行“实关中、戍边地”的政策,汉武帝向河西四郡和陇西、金城、天水诸郡移民80多万。汉桓帝时,对羌人采取“招抚"政策,羌人先后归附达20万余人,天水遂成为多民族聚居区。在多民族交往融合过程中,天水人逐渐形成雄健磊落、慷慨激昂,质朴豪爽、粗犷彪悍,吃苦耐劳、英勇善战,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性格特征。《汉书·地理志下》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高祖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阙张、材力式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肆课试,各有员数。”“汉武帝好四夷之功,而明锐轻死之士充满朝廷。辟土广地,无不如意。”朝廷的这些政策为一代又一代名将的涌现创造了条件。古谚有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正是由此而来。且不说秦人扫六合,入汉后,天水名将迭出。张维《甘肃人物志》天水人列传者五十多位,汉代著名的就有忠烈侯纪信,飞将军李广及其儿孙, 壮侯赵充国及其子,西域都护骑都尉段会宗,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文学赵壹; 隐逸韩顺、姜岐任棠。隗嚣割据天水,虽最后未能顺应历史潮流,但割据初期,因好经书、素有名被推为上将军,礼贤下士,笼络人才,也是手下战将百员,名士趋赴。 至于跟随这些名将出生入死的天水人,史书留其名者,亦不在少数。如隗嚣部将平襄人行巡曾率军下陇,名留后世,成为天下行氏的始祖,“平襄堂”成为行氏堂号。太初年间(前104年一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伐大宛,天水上邽骑士赵弟斩杀郁成王而封侯,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但更多的天水籍将士姓名随战争的销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这种名将辈出的历史事实,正是天水人民尚武的突出体现。他们的生动故事为后世所景仰、所传唱。
赵壹画像
秦嘉徐淑
四、结语
汉天水历史绚丽多彩,涌现出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的“汉天水”文化现象。这一现象至今还存留在通渭这块“文化大县”及其周边各市县的土壤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汉天水”文化地域广泛,上承远古,下启明清,地域应包括天水郡18县,即今天水市全部,定西市陇西、通渭、安定,兰州市黄河以东县区。历史也应包括汉阳郡、三国西晋天水郡存在的时间。汉代天水籍人物除上述名将、名人外见于其他史籍的有平襄人秦嘉、徐淑。还有建立国家的前秦苻建、后秦姚苌、前凉吕光、西秦乞伏国仁、西凉李暠和出身兴国氐的仇池国、武兴国、阴平国杨氏。
“汉天水”文化内涵丰富,主要有:原始社会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仇池文化、畜牧文化、民族文化、军事文化、商业文化、长城文化、姓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文化都是千百年来先民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研究、传承,当前应尽快打造“汉天水”文化平台,在碧玉建设“汉天水小镇”,形成独具地方特色、时代背景和内容丰富多样的文旅产业,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植入新时代文化种子,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通渭经济社会做出贡献。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