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起来,点亮大众生活(回响2021)
本报记者邹雅婷《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1月04日第07版)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回望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考古工作者们用心发掘的文物,正在以越来越丰富、新颖的方式“活起来”,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从三星堆考古直播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到“95后”视频博主手工“复原”三星堆金面具、金杖;从《唐宫夜宴》《中国考古大会》等电视节目火出圈,到“博物馆+剧本杀”备受年轻人追捧……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为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博节目出新出彩
5000多年前良渚玉琮上神秘繁复的纹饰是用什么工具雕刻出来的?3000多年前萌萌的青铜鸮尊有何用途?2000多年前的雁鱼青铜灯怎样集美观、实用与环保于一身……
日前开播的《中国考古大会》,由专家学者和考古推广人带领观众探秘考古遗址,以闯关解谜的有趣形式、细致入微的场景复原,生动讲述了考古发掘的艰辛故事,揭示了文物蕴含的中国智慧,在网上掀起一个个热议话题,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据统计,《中国考古大会》第一期播出后,电视端累计触达超过5985万人次,融媒体端触达9亿人次,节目主话题词阅读量破亿,相关话题阅读量破3亿,登上微博综艺影响力排行榜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节目通过考古学家的讲述和现场探秘,带给人们亲临考古一线的感觉;通过舞蹈、实验考古和复原模型,让观众仿佛走进了古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这档节目既像是一部考古纪录片,又像一台考古公开课,但又比传统节目更复杂、更精彩,形式上是一种创新。
正在热播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则通过“万里少年团”的行走、探索和体验,以观照当下生活、贴近年轻群体的视角,解码12处世界遗产地。
担任该节目文化向导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告诉记者,《万里走单骑》的主题就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既有知识理念输出,又让人感觉轻松愉悦。“我们衷心期待通过这档节目,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启自己的探索发现之旅,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甘甜与富饶,爱上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它们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认为,文博类电视节目从“出圈”到“出棚”,体现了文化遗产传播方式不断赓续创新。通过通俗易懂的综艺形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成果更多、更生动地展现给了国人,展现给了世界。
博物馆提供多元服务
在江苏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大运河的千年繁华;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姑苏文化与古罗马文明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天下第一剑”住进“豪宅”,楚国车马出行图动了起来……2021年,一批新的文博场馆建成开放,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事。
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黄洋对本报记者说,与传统博物馆相比,新建的博物馆在功能定位上更加拓展,博物馆不再只是文物收藏展示机构和社会教育平台,而是能为公众提供多元服务的综合性文化空间。“人们来到博物馆,不一定是来看展览,也可以喝咖啡、买文创、玩剧本杀。精美的文创商店与展览空间融为一体,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通过拍照、购买等方式,可以把博物馆带回家。”
此外,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上更加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苏州博物馆西馆有专为3-12岁孩子们打造的探索体验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了让儿童探索自然的“运河湿地寻趣”展厅,还有能让青少年体验密室逃脱游戏的“运河迷踪”展厅。
数字技术的加持,让博物馆的观展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在试开放运行的南京城墙博物馆,三折幕沉浸式影院带领观众重回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身临其境欣赏南京城墙的宏大壮丽,穿行街市感受使臣朝贡与市井百态。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登上“沙飞船”,便可开启一场从杭州到扬州的运河之旅。在改造升级后的青海省博物馆,观众可以虚拟游览藏传佛教圣地瞿昙寺,还可通过便携式AR眼镜自助导览,聆听文物故事。
“互动体验已成为博物馆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不管是采用多媒体和新技术,还是引入密室、剧本杀等新形式,都是为了增强观众的体验感,让观众在互动中感悟历史文物的价值、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黄洋说。
让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
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意义。一是要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发挥文物在传承中华文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文物合理利用,促进文物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黄洋看来,让文物活起来,首先要做好文物的研究阐释。比如《中国考古大会》用多种方式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人的生活,而这是以多年来考古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的。只有把文物研究好、研究透,才能讲出吸引人的故事。
技术的发展也为文物活起来提供了新的机遇。“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将敦煌石窟艺术凝缩于炫彩夺目的沉浸式空间;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小程序2.0新增AR实景导航功能,并打造了AI随身导游“小狮子”,可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讲解及聊天服务……
“博物馆不仅要把观众‘请进来’,更要用丰富的手段让更多文物‘走出去’,走进大众生活,走进人们心里。”黄洋说,文物活起来关键在于让文物价值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