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纪录片《桐城派》11月27日在安徽桐城市举行开机仪式,这是影视媒体首次大规模、全景式聚焦桐城派——这一重大的文化现象。该片由中共桐城市委、桐城市人民政府和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
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聂庆义、省文联主席陈先发、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顾问方无、理事长方平、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朱训义及省、安庆市、铜陵市、桐城市、枞阳县有关领导和桐城派研究专家出席了开机仪式。
桐城,是桐城派的发源地。历史上,这里文风昌盛,英才辈出,素有“文都”之誉。明清时期,桐城一县科举得中进士的人数就高达244名,“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父子双宰相,兄弟四翰林”、“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等佳话频传。
桐城派曾主盟清代文坛两百余年,是有清一代最大的文学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延续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众、流衍区域之广、影响熏染之深,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以至于时人发出“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惊叹,对中国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政治史、社会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清代以来,桐城派的影响力、辐射力持续不断,在康乾盛世、洋务运动、鸦片战争、边疆治理、近代教育转型、北京大学精神塑造、抗日战争以及开拓近代外交、提倡西学等诸多历史节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曲折坎坷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桐城派与其他有生力量一起,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桐城派的文章观念、气度和格局,在今天的文学教育中,仍然闪耀着无限的荣光;它所汇聚的群星、包含的故事、蕴藏的人生哲理等,值得长久地讲述和阐扬。
拍摄《桐城派》,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安徽故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及省里要求的一次重要实践。不久前,国务院批准桐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安徽第7座、也是全国第1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片的摄制,可以说恰逢其时。
《桐城派》的拍摄,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大学、澳门大学的专家学者先后发来贺信,对《桐城派》的开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热切的期待。
大型电视纪录片《桐城派》将以时间为脉络,从源起、立派、流播、中兴、式微、回响等方面,全面回顾桐城派的兴衰历程,客观评价桐城派的历史地位,真实再现桐城派人物的多彩人生。据制作方安徽广播电视台透露,他们将本着出精品、创佳绩的原则,在故事表达、人物刻画、影像呈现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力争为广大电视观众和网友献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视觉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