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新时代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 古诗对人的影响
2021-01-18 15:47:52  来源:中国文化报道网  作者:Admin  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诗歌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细细思索,的确如此,生活中散落一地的鸡零狗碎裹挟着我们,何处可以脱身让我们看看远方的风景?诗歌就可以。
 
从暂时的琐碎生活中抽离出来,品茗读诗,不能说他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可以解决任何生活的问题,但是却可以改变你,让你变得乐观、变得积极、变得温柔、变得豁达,这就是诗歌的正向作用,以更好的姿态应对人生。
 
小编很喜欢诗歌,中学的时候即使不要求背诵的也会自己背下来,就是因为喜欢,现在也经常带着小娃读诗,每天的睡前故事之后都要读一两首诗。
 
小孩对于诗词的感悟要比成人还要敏感一些,有一回我们去荷花池玩,荷花池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划船,他就说:“妈妈,这就是小娃撑小艇吗“?,他虽然小,对诗文的理解也能够和实际场景相结合就很好”。
 
所以当我们以后看到广阔无垠的大漠、血红的夕阳铺洒在细沙之上,泛起点点的金光,此刻我们的胸中感慨万千,只能默默地在心里说“WC,太好看了”、“真的太美了”……
 
每每遇到这样激荡胸怀的时刻,信手拈来的诗歌也许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感受。
 
很多家长现在是不注重读诗歌的,觉得没啥实际的作用,当然,如果期望着通过读诗歌去提高成绩、去写好的作文,可能是不现实的,诗歌确实没有这样的功效。
 
但对于孩子来说,从小阅读古诗文,感受朗朗上口的韵律,体会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文字的美妙,也能丰富他们的眼界和内心,了解到在古代历史文化长河中世界的美好和多元,提升他们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内心。
 
这些,诗歌是可以做到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第六期,评委董卿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出题嘉宾,说了这样一段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是诗其实就近在眼前。它可能是我们登高望远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也可能是月圆之夜大家共同吟诵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当然,它也可能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无限感慨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我们常说,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董卿的气质和才能,正好诠释了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诗歌,她一向都可以信手拈来,也正是因为对于诗歌的喜欢,才诞生了《中国诗词大会》,把诗歌文化做成大众能够喜欢的节目,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的诗词之美。
 
她说:“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
 
01首先,诗歌可以展现给我们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变得豁达。
 
我们现在是生活在城市里的,逼仄的空间、拥挤的交通、令人窒息的996,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一切都是拥挤的,个人空间被挤压的很小,所有的一切,似乎看不到、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
 
我们也总喜欢钻牛角尖,遇到了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总是朝着那个方向死命去攻克,全然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有爱、有温暖、也有一些你视而不见错过的风景。
 
小编在读苏轼的时候就很有感触,深深觉得,这简直是神仙一样的人啊,极其乐观、极其豁达,即使在生活的最低谷,也没有黯然和消沉,依然是那样热爱生活。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在被贬到黄州,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来再继续被贬到惠州,即当时的岭南,岭南在苏轼所生活的宋朝,是属于蛮夷之地,暑热孳生,瘴气横行,但苏轼到那里以后他吃到了荔枝,他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他这种处变不惊、深处人生最低谷仍然乐观、豁达,坚持自己的操守,这样的人生境界,后世文人都期望可以达到,但又有几人可及?
 
每个人都是擅长放大自己的苦,而低估他人经历的难。
 
所以,我们才要读诗歌,当我们读诗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千秋万代如此多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向前,其中的心酸悲苦,在诗中也可以体现,因此,我们也会产生共情和感触。
 
理解了这些,此刻自己所遭受的种种,也不过是历史车轮的中一粒尘埃,我们也许不会再有那样逼自己进入绝路的执念,转身,洒脱离开。
 
02第二,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历史。
 
对于诗歌的鉴赏,其实也是对历史的回顾。
 
诗人写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歌,不仅仅是诗人的人生,是对他自己生活、情感、命运的记录,更是他们所处在时代的印记。
 
读诗就是读人,读人就是读史,每一个诗人在不同阶段的诗,就像一部无声的文字电影,诉说着历史。
 
我们看看盛唐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高适、岑森,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我们的的文化、经济、社会、财富、外交等等,各方面都进入了鼎盛的巅峰时期,这时候的诗歌,豪气、壮阔而又自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而到了中晚唐、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进入了急剧衰败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让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整个诗歌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人怀古伤今,情绪低落,盛唐的那种浩然和大气不再有了。
 
然后就到了宋代,宋代也有诗歌,但是宋代最著名的还是宋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与唐诗相比,宋词的格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短不一,不像原先唐诗的律诗和绝句那样,写出来像方方的豆腐块一样,对仗很公整,这也与当时的文化有关,在宋代,文人的地位是很高的。
 
这个时候文人写的词,也比较奔放而自由,不受拘束,而且,市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发展,词这种原先流行于民间的形式才发扬光大流传开来。
 
所以,你看,单单从诗歌,我们就看到了时代的变革和历史的轨迹,对于以后要学习历史的孩子们来说,难道历史真的要从课本上一板一眼地去背诵吗?
 
其实历史与所有的学科都息息相关,不断地在阅读中积累、寻找关联,中国的5000年历史,会像一个卷轴一样呈现在你的面前。
 
03第三,诗歌能够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山水和文化
 
古代人是很喜欢写景的,通过写景,表达作者的心情,所以我们考试的时候经常会有这道题:这首诗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诗人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经常会说“寄情于山水”,当然诗人寄情的不仅仅是山水,还有草木、明月、夕阳、飞鸟,还有变化万千的气象,大雪、狂风、春雨、寒霜等等。
 
我们也在这些诗中,了解到大自然的山水和花木: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不只是月,还是白玉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可能这首大家都知道,是作者对于柳树的描写)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关于洞庭湖的描写,很是形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段是李白所描写的,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我们也在这些诗中,了解到中国沉淀下来的悠久传统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的时候古代人是放爆竹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很早以前,重阳节就有登高和插茱萸的习惯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的习惯也是很早就有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元宵节的场景哦,古代的元宵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元宵节当日会开放宵禁,赏花灯)
 
如果我们常常阅读古诗,我们会发现古人很多习惯和风俗,与现代的一些文明文化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结,这就是读古诗的意义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能通过诗词看到古人的情感与人生,多么奇妙的一件事。
 
一个人的气质和学识不会骗人,是庸俗还是超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低沉,是小肚鸡肠还是豁达开放,这些都写在你的眉眼之间。
 
当一地鸡毛拥挤逼仄成为你的日常,那就从诗歌开始,保留着内心里最初温暖和诗意。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文化报道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中国文化报道网 www.cg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gia.cn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